【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路阀、首联、工作联、液压系统、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控制阀,具体地,涉及一种多路阀及其首联和工作联。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多路阀液压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在工程机械液压控制系统中,常采用多路阀控制通往各液压执行机构流量,提供液压驱动力,控制液压执行机构运动速度。
[0003]现有技术的多路阀,例如,中国专利公开文献CN113669323B和CN113931893A,主要有图1和图2所示的两种流量控制方式。
[0004]但是这两种流量控制方式,由于其流量控制结构中并无直接针对负载敏感泵的压力调整结构,需要集成大量压力补偿阀、梭阀、过载补油阀等液压阀实现流量控制,主要是一种事后补偿式控制,无法相对精确地实现负载敏感泵的流量控制,更无法做到所控即所需,并且液压控制过程中的压力损失较大。
[0005]有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更先进的多路阀及其控制结构型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基本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路阀,该多路阀在工作过程中能够较为精确地参与负载敏感泵的泵送流量控制,有效地进行换向切换控制,并能够减少压力损失。
[0007]本专利技术配套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路阀的首联,其能够为本专利技术的多路阀提供配件基础,在工作过程中能够较为精确地参与负载敏感泵的泵送流量控制,并能够减少压力损失。
[0008]本专利技术配套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路阀的工作联,其能够为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路阀,包括至少一个工作联(1g)和用于向所述工作联输送液压油的首联(1s),各个所述工作联包括A工作端口和B工作端口,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工作联(1g)均为四阀芯进出油口独立控制结构,其中所述首联包括首联进油油路(1y1)、首联回油油路(1y2)和首联LS油路(1y3),所述首联进油油路、首联回油油路与首联LS油路之间连接有设置通流控制单元的通流调节阀(7),该通流调节阀保持所述首联进油油路(1y1)与所述首联LS油路常通,且在工作过程中能够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首联进油油路与所述首联回油油路之间截止或导通开度,从而调节所述首联LS油路上的压力大小或调节所述首联进油油路(1y1)与所述首联LS油路上的压差;以及所述四阀芯进出油口独立控制结构包括与所述A工作端口连接的A工作油路(1a0)以及与所述B工作端口连接的B工作油路(1b0),所述A工作油路(1a0)上并行连接有与所述A工作端口对应的供流油路(1a1)和回流油路(1a2),所述B工作油路(1b0)上并行连接有与所述B工作端口对应的供流油路(1b1)和回流油路(1b2),各个所述供流油路(1a1,1b1)和各个所述回流油路(1a2,1b2)上分别设置具有通流驱动模块的通流控制阀,以能够实现所述A工作端口的进油和回油以及所述B工作端口的进油和回油的独立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首联(1s)还包括首联液控油路(1y4),所述首联进油油路(1y1)经由减压阀(2)连接于所述首联液控油路(1y4);所述通流调节阀(7)为液控换向阀,该液控换向阀的液控端口经由用作所述通流控制单元的首联比例减压阀(4.1)连接于所述首联液控油路,从而在工作过程中通过所述首联比例减压阀(4.1)引入的所述首联液控油路(1y4)的液控油的压力控制,能够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首联进油油路(1y1)与所述首联回油油路(1y2)之间截止或导通开度,以调节所述首联LS油路上的LS端口压力或所述首联进油油路(1y1)与所述首联LS油路之间的压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联还包括与所述首联进油油路(1y1)连通的工作联进油油路(1p)以及与所述首联回油油路(1y2)连通的工作联回油油路(1t),所述A工作端口对应的所述供流油路(1a1)连接在所述工作联进油油路(1p)与所述A工作油路(1a0)之间,所述A工作端口对应的所述回流油路(1a2)连接在所述工作联回油油路(1t)与所述A工作油路(1a0)之间,所述B工作端口对应的所述供流油路(1b1)连接在所述工作联进油油路(1p)与所述B工作油路(1b0)之间,所述B工作端口对应的所述回流油路(1b2)连接在所述工作联回油油路(1t)与所述B工作油路(1b0)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A工作油路(1a0)与所述工作联回油油路(1t)之间还连接有A工作端口溢流补油阀(8.1),以及所述B工作油路(1b0)与所述工作联回油油路(1t)之间还连接有B工作端口溢流补油阀(8.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联还包括与所述首联液控油路(1y4)连通的工作联液控油路(1k),所述A工作端口对应的所述供流油路(1a1)上的通流控制阀为A工作端口进油阀(10),所述A工作端口对应的所述回流油路(1a2)上的通流控制阀为A工作端口回油阀(9),所述B工作端口对应的所述供流油路(1b1)上的通流控制阀为B工作端口进油阀(12),所述B工作端口对应的所述回流油路(1b2)上的通流控制阀为B工作端口回油阀(11),所述工作端口进油阀(10)、所述A工作端口回油阀(9)、所述B工作端口进油阀(12)以及所述B工作端口回油阀(11)各自的液控端口分别通过各自对应的用作所述通流驱动模块的工作联比例减压阀(4.3,4.2,4.5,4.4)与所述工作联液控油路(1k)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联的阀体内形成有A工作端口进油阀腔、A工作端口回油阀腔、B工作端口进油阀腔和B工作端口回油阀腔,该A工作端口进油阀腔、A工作端口回油阀腔、B工作端口进油阀腔和B工作端口回油阀腔各自安装有对应的阀芯,以分别形成所述工作端口进油阀(10)、所述A工作端口回油阀(9)、所述B工作端口进油阀(12)和所述B工作端口回油阀(1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首联的阀体和各个工作联的阀体上分别设有各自的进油端口(P)、回油端口(T)和液控端口(P1),所述首联的阀体以及各个所述工作联的阀体依次连接,且连接为:各自的进油端口(P)依次密封性对接,以使得所述首联进油油路(1y1)与各个所述工作联进油油路(1p)彼此连通;各自的所述回油端口(T)依次密封性对接,以使得所述首联回油油路(1y2)与各个所述工作联回油油路(1t)彼此连通;以及各自的液控端口(P1)依次密封性对接,以使得所述首联液控油路(1y4)与各个所述工作联液控油路(1k)彼此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首联LS油路(1y3)与所述首联回油油路(1y2)之间连接有LS油路溢流阀(6)。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首联进油油路(1y1)与所述首联回油油路(1y2)之间连接有电比例座阀(5)。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首联进油油路(1y1)上设有进油端口压力传感器(3.1),所述首联LS油路(1y3)上设有LS端口压力传感器(3.3),所述首联回油油路(1y2)上设有回油端口压力传感器(3.2);以及所述A工作油路(1a0)设有与所述A工作端口对应的工作端口压力传感器(3.4),所述B工作油路(1b0)设有与所述B工作端口对应的工作端口压力传感器(3.5)。11.多路阀首联,其特征在于,该多路阀首联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路阀中的首联(1s)。12.多路阀工作联,其特征在于,该多路阀工作联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路阀中的工作联(1g),以能够与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路阀首联组装配合。13.多路阀液压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阀液压控制系统采用负载敏感泵(1)经由多路阀向各个液压执行元件(13)供油,所述多路阀的各个工作联(1g)的A工作端口和B工作端口均连接有各自对应的工作油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实时采集各个所述工作联的各个实需流量信号,根据各个所述实需流量总和,调节并形成用于控制所述负载敏感泵(1)输出流量的所述多路阀的LS端口的目标LS端口压力或者所述多路阀的进油端口压力与LS端口压力之间的目标LS压差,从而实时控制所述负载敏感泵(1)输出目标流量的液压油。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路阀液压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阀的各个工作联(1g)的A工作端口和B工作端口各自所连接的所述工作油路均包括并行的供流油路和回流油路,各个供流油路和回流油路分别有通流控制阀而能够独立控制。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路阀液压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路阀包括一个工作联,或者,所述多路阀包括多个工作联且其中一个工作联工作的情况下,在所述液压执行元件执行正向或反向动作时,该工作的工作联的所述A工作端口和B工作端口中的一者作为供流端口,另一者作为回流端口,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控制与所述供流端口相对应的所述供流油路上的通流控制阀全开,并控制与所述回流端口对应的回流油路上的通流控制阀开启以进行回油;第二,获取工作的所述工作联的指令流量Q1、所述多路阀的进油端口压力P0和LS端口压力P
l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仁宇,付玲,刘延斌,王维,卢志恒,郭继东,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