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有管材的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442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有管材的电缆,其包括:至少一根输送管材,所述输送管材用于供线体穿过,输送管材采用硬质材质制备而来;至少一根芯线,各个所述输送管材和芯线的轴向方向呈与电缆的主体的轴向方向相平行;固定结构层,所述固定结构层位于所述电缆的外侧,各个所述输送管材和芯线均位于所述固定结构层的内侧,并在所述固定结构层的作用下相互聚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输送管材和芯线之间不采用绞合的方式,因而保证了输送管材在整根电缆里面的位置是相互平行的,由此方便进行穿管,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缆不会造成对输送管材中的线缆的挤压变形。的挤压变形。的挤压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有管材的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有管材的电缆。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的大多数电缆都是通过将多根芯线直接绞合后再在外侧编织屏蔽丝等保护层即可制备得到。但是,对于一些环境中,需杜绝电缆在工作时的发热现象,如在医疗行业中,为了避免因为线缆发热而影响使用,需要在电缆中设供冷却介质通过的管材,并将线体穿过管材,以此来降低电缆的工作温度。
[0003]目前的复合有管材的电缆在使用时经常会遇到如下问题:

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绞合形式的电缆,其管材在电缆绞合过程也成螺旋状,因而,光纤、极细电缆等线型材料难以穿进管材;

为了便于将线型材料穿过管材,必须把管材的内径做的比光纤(或者极细电缆)大很多才行,但是,这会造成电缆的整体外径较大,不满足客户对于产品外径的需求;

现有的电缆的管材的材质过于柔软,会受外力挤压里面的光纤,导致光纤易于被压断造成不良,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出现医疗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有管材的电缆。其能确保较细的电缆顺利穿过管材,且管材具备一定的强度,不易于被挤压变形,保证了电缆整体的工作稳定性以及使用时的操作便利性。
[0005]本技术的复合有管材的电缆,包括:至少一根输送管材,所述输送管材用于供线体穿过;至少一根芯线,各个所述输送管材和芯线的轴向方向呈与电缆的主体的轴向方向相平行;固定结构层,所述固定结构层位于所述电缆的外侧,各个所述输送管材和芯线均位于所述固定结构层的内侧,并在所述固定结构层的作用下相互聚拢。因而,通过将本申请的电缆采用非绞合的结构形式,因而保证了输送管材在整根电缆里面的形态是保持直线形,没有弯曲度和弧度,因而,极大的方便了在其内进行线体等的穿管的需求,且无需再额外增加输送管材的直径,进而,使得电缆的整体的直径尺寸保持较小。
[0006]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管材的管壁厚度为0.2

0.4mm,所述输送管材为硬质的输送管材。因而,本技术的电缆不再需要绞合加工,且采用硬质的材料制备而来,因而,这与常规的复合有管材的电缆的输送管材的管壁厚度相比,明显变薄,由此,使得最终得到的电缆的直径明显变小;此外质地较硬的输送管材更方便进行穿线操作。
[0007]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件,在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所述输送管材和芯线的容纳腔体。因而,可利用支撑件将各个输送管材和芯线进行预定位,便于进行后续的固定结构层的设置。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为具有弹性的支撑件,在所述支撑件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延伸至其外边缘的槽型容纳口。因而,通过槽型容纳口能方便将管材和芯材置入支撑件内,支撑件采用具有弹性的材质制备,可方便不同的直径的管材和芯材的置入。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体包括容纳腔体一和容纳腔体二,所述容纳腔体一靠近所述支撑件的圆心设置,且所述容纳腔体一的侧壁上不设置开口;所述容纳腔体二靠近所述支撑件的外边缘的区域设置有沿着所述电缆的轴向方向设置的开口。因而,利用支撑件可将输送管材和线芯进行初步的固定,方便后续进行固定结构层的安装和设置。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体二的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容纳腔体二的主体的开设宽度。
[0011]进一步的,固定结构层为缠绕于聚拢后的各个所述输送管材和芯线外侧的胶带。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电缆加工设备本身都具有包胶带结构,因而,在对本技术的电缆进行生产时,依然可以采用现有的电缆加工设备,无需额外增加加工成本。
[0012]进一步的,固定结构层也可为具有伸缩性的套管。因而,可通过将输送管材和芯线直接置入套管内,而很方便进行各个输送管材和芯线的固定。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在固定结构层为胶带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在固定结构层为套管时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支撑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
[0018]1、输送管材;2、芯线;3、固定结构层;31、胶带;32、套管;321、开口;4、支撑件;411、容纳腔体一;412、容纳腔体二;42、槽型容纳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0]实施例一:
[0021]本实施例为一种复合有管材的电缆,其包括:至少一根输送管材1,至少一根芯线2,以及位于所述电缆的外侧的所述固定结构层3。在本技术的电缆中,各个所述输送管材1和芯线2均位于所述固定结构层3的内侧,并在所述固定结构层3的作用下相互聚拢。所述输送管材1用于供线体(如光纤或极细电缆,等)穿过;各个所述输送管材1和芯线2的轴向方向呈与电缆的主体的轴向方向相平行,也即,输送管材1和芯线2之间不采用绞合的方式,因而保证了输送管材1在整根电缆里面的位置是呈电缆主体相互平行的,由此,方便进行穿管的操作。
[00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结构层3为在各个所述输送管材1和芯线2聚拢后缠绕于外侧的胶带31。也即,在将各个输送管材1和芯线2的位置摆放后,直接利用现有的电缆加工设备的包胶带机构缠绕于最外侧,由此,可使得输送管材1和芯线2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不动。因而,在对本技术的电缆进行生产时,依然可以采用现有的电缆加工设备,无需额外配备其他的加工设备。
[0023]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固定结构层3也可为具有伸缩性的套管32。因而,可方
便进行各个输送管材1和芯线2的固定。为了便于进行装配,可在套管32的侧壁上设置有沿轴向方向设置的开口321,由此,便于将输送管材1和芯线2置入于套管中。
[0024]本技术的所述输送管材1的管壁厚度为0.2

0.4mm,所述输送管材1为硬质的输送管材1。这与现有技术中的复合有管材的电缆不同,现有技术中的这类电缆,为了便于进行电缆的绞合,因而,输送管材1大多采用较柔软的材质(如PU、PE)制备而来,且输送管材1的管壁厚度通常较大,如通常可在0.8

1.9mm左右,因而,使得最终得到的电缆的总体直径也较大,占用较多的空间。
[0025]本技术的输送管材1可采用PTFE材质制备而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硬度为邵氏90A。由此可使得输送管材1具有相对较高的硬度。
[0026]实施例二:
[0027]本实施例的电缆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还包括支撑件4,在所述支撑件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所述输送管材1和芯线2的容纳腔体。因而,可利用支撑件4将各个输送管材1和芯线2进行预定位,便于进行后续的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有管材的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根输送管材,所述输送管材用于供线体穿过;至少一根芯线,各个所述输送管材和芯线的轴向方向呈与电缆的主体的轴向方向相平行,固定结构层,所述固定结构层位于所述电缆的外侧,各个所述输送管材和芯线均位于所述固定结构层的内侧,并在所述固定结构层的作用下相互聚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有管材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材的管壁厚度为0.2

0.4mm,所述输送管材为硬质的输送管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有管材的电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件,在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所述输送管材和芯线的容纳腔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有管材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欢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汇藤电子线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