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型薄壁小口径铜管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4427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五金加工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异型薄壁小口径铜管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采用壁厚1.2mm的铜管制备得到毛坯管;步骤2:通过水胀一模对毛坯管进行水胀操作得到第一半成品,水胀一模的模腔的规格和第一半成品的规格一致;步骤3:通过水胀二模对第一半成品进行水胀操作得到第二半成品,水胀二模的模腔的规格和第二半成品的规格一致;步骤4:第二半成品经过切割、铣床加工、滚槽得到成品。通过该工艺和模具制备得到的铜管变径均匀、表面光滑无褶皱。皱。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型薄壁小口径铜管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五金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异型薄壁小口径铜管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异型薄壁小口径铜龙头,因为小巧精致,节省空间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台清洗器皿、净水、直饮水龙头等。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及生活需要,大批量的生产必将进一步对自动化提出需求。目前贴器件后的模具冲切成型,还没有设备可以实现全自动成型加工,主要是一人操作一台机台的手动加工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的同时,单机产出效率较低。同时因为人工的因素造成品质不稳定。
[0003]采用高压水进行水胀成型管道是今年流行的一种新工艺,CN一种金属弯头的加工工艺,该工艺包括下料

成型

胀形、扩口

割口四个步骤,本专利技术利用水压胀形原理,先将加工管件完全浸入水中,胀形用模芯在液压机侧缸的推动下前进进入加工管件,再通过单向阀朝加工管件内注水,同时继续将胀形用模芯往加工管件中心推进,当加工管件内压力超过管材的最大工作压力时,管材开始变形,加工管件的内、外R凹陷部分随着加工管件内压力的加大,迫使加工管件的表面和模腔贴在一起,达到产品胀形要求。
[0004]异型薄壁小口径铜龙头采用铜材质制备,铜质地柔软,但是在其也存在一些难度,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具有变径、壁薄、角度变化大的情况,为了适应该产品的制备,需要针对模具和工艺进行优化。
[0005]本方案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水胀工艺制备异型薄壁小口径铜龙头。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异型薄壁小口径铜管的制备方法,通过该工艺和模具制备得到的铜管变径均匀、表面光滑无褶皱。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异型薄壁小口径铜管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步骤1:采用壁厚1.2mm的铜管制备得到毛坯管;
[0009]所述毛坯管由依次连接的四段组成,分别为长度为54.22mm的一段、长度为153.12mm的二段、第一过渡段、长度为39.33mm的三段组成,二段的弧度为92
°
;二段的半径为96.5mm;第一过渡段的外径为8.18mm;一段、二段、三段的外径为9.5mm;一段和三段平行;
[0010]步骤2:通过水胀一模对毛坯管进行水胀操作得到第一半成品,水胀一模的模腔的规格和第一半成品的规格一致;
[0011]第一半成品由依次连接的四段组成,分别为长度为61.78mm的四段、长度为155.23mm的五段、第二过渡段、长度为46.82的六段;四段的弧度为92
°
;五段的半径为97.15mm;过渡段的外径为9.56mm;四段、六段的外径分别为11mm、9.5mm;六段和四段平行;五段从四段至六段的方向外径逐渐变小,最大外径为12.61mm,最小外径为9.56mm;
[0012]步骤3:通过水胀二模对第一半成品进行水胀操作得到第二半成品,水胀二模的模腔的规格和第二半成品的规格一致;
[0013]第二半成品由依次连接的四段组成,分别为长度为57.71mm的七段、长度为150mm的八段、第三过渡段、长度为47.06的九段;八段的弧度为90
°
;八段的半径为88.42mm;过渡段的外径为9.62mm;七段、九段的外径分别为12.07mm、9.44mm;一段和四段平行;八段从七段至九段的方向外径逐渐变小,最大外径为15.81mm,最小外径为9.62mm;
[0014]步骤4:第二半成品经过切割、铣床加工、滚槽得到成品。
[0015]在上述的异型薄壁小口径铜管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2中,水胀操作是通过2次水胀完成;
[0016]每次水胀的工艺参数为:
[0017]第一次水胀:时间0.33min;压力9MPa;
[0018]第二次水胀:时间0.33min;压力18MPa。
[0019]在上述的异型薄壁小口径铜管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3中,水胀操作是通过2次水胀完成;
[0020]每次水胀的工艺参数为:
[0021]第一次水胀:时间0.33min;压力18MPa;
[0022]第二次水胀:时间0.33min;压力20MPa。
[0023]在上述的异型薄壁小口径铜管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1具体为:将铜管利用弯管机制成毛坯管的形状并560

580℃退火1

2min消除应力;
[0024]第一半成品加工完成后需要560

580℃退火1

2min消除应力。
[0025]在上述的异型薄壁小口径铜管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成品的规格为:七段的长度为24.11mm,七段和八段连接处滚有槽,第三过渡段、九段整体切削形成鹰嘴状。
[0026]本专利技术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27]本案采用二次水胀模具通过4次水胀后,能得到客户所需要的变径尺寸,其合格率高。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毛坯管的主视图;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水胀一模的上模结构图;
[0030]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水胀二模的上模结构图;
[0031]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成品的立体图;
[0032]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成品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
[0034]实施例1:
[0035]如图1所示,一种异型薄壁小口径铜管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6]步骤1:采用壁厚1.2mm的铜管弯折、560

580℃退火1

2min消除应力制备得到毛坯管;
[0037]所述毛坯管由依次连接的四段组成,分别为长度为54.22mm的一段1、长度为
153.12mm的二段2、第一过渡段3、长度为39.33mm的四段4组成,三段的弧度为92
°
;三段的半径为96.5mm;第一过渡段的外径为8.18mm;一段、二段、三段的外径为9.5mm;一段和三段平行;
[0038]毛坯管的形状如图1;
[0039]步骤2:通过水胀一模13对毛坯管进行水胀操作得到第一半成品,第一半成品加工完成后需要560

580℃退火1

2min消除应力,水胀一模的模腔的规格和第一半成品的规格一致;
[0040]第一半成品由依次连接的四段组成,分别为长度为61.78mm的四段5、长度为155.23mm的五段6、第二过渡段7、长度为46.82的六段8;四段的弧度为92
°
;五段的半径为97.15mm;过渡段的外径为9.56mm;四段、六段的外径分别为11mm、9.5mm;六段和四段平行;五段从四段至六段的方向外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型薄壁小口径铜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采用壁厚1.2mm的铜管制备得到毛坯管;所述毛坯管由依次连接的四段组成,分别为长度为54.22mm的一段、长度为153.12mm的二段、第一过渡段、长度为39.33mm的三段组成,二段的弧度为92
°
;二段的半径为96.5mm;第一过渡段的外径为8.18mm;一段、二段、三段的外径为9.5mm;一段和三段平行;步骤2:通过水胀一模对毛坯管进行水胀操作得到第一半成品,水胀一模的模腔的规格和第一半成品的规格一致;第一半成品由依次连接的四段组成,分别为长度为61.78mm的四段、长度为155.23mm的五段、第二过渡段、长度为46.82的六段;四段的弧度为92
°
;五段的半径为97.15mm;过渡段的外径为9.56mm;四段、六段的外径分别为11mm、9.5mm;六段和四段平行;五段从四段至六段的方向外径逐渐变小,最大外径为12.61mm,最小外径为9.56mm;步骤3:通过水胀二模对第一半成品进行水胀操作得到第二半成品,水胀二模的模腔的规格和第二半成品的规格一致;第二半成品由依次连接的四段组成,分别为长度为57.71mm的七段、长度为150mm的八段、第三过渡段、长度为47.06的九段;八段的弧度为90
°
;八段的半径为88.42mm;过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姚木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思豪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