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巷道式孵化出雏两用机的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4313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巷道式孵化出雏两用机的循环装置,属于畜牧养殖技术领域。其结构包括风扇及导流板,所述的风扇至少为一台,通过风扇支架安装于靠近孵化机箱体后壁板处,其风扇叶片面向后壁板,导流板安装于风扇支架两端,使用时,导流板一端与孵化机内的蛋车框架端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靠近箱体后壁板处设置风扇,且风扇叶片面对后壁板,在风扇两侧设置导流板,风扇转动使其气流撞击到箱体后壁板上,沿后壁板及两侧板与导流板间的巷道流动,由于导流板与蛋车封闭连接,气流流转到蛋车末端进入到蛋车中,经蛋车蛋盘间的通风孔道流出,完成气流循环,蛋车内的温度均衡,出雏时间较集中,孵化率和健雏率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畜牧养殖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巷道式孵化出雏 两用机的循环装置。 技术背景孵化机是孵化种蛋不可缺少的部分。现有的孵化机循环系统有釆用6台 300瓦的电机,风扇叶片长度约为400mm,循环风是从箱体出口上部进风,风 的走向在入口上部,和进风口处形成35度左右,造成入口上部及出口下部风 速过快而使蛋区内温度不均。也有釆用两台叶片背对安装的风扇,通过皮带轮 带动其转动,且风扇叶片小,风力不足,吹出的风向不规律,吹风达不到循环 的效果。上述两种现有的孵化机由于蛋区内温度、湿度分布不均匀,温差过 大,导致种蛋胚胎发育不整齐,出雏时间不集中,先出壳的鸡雏在箱体内时间 过长而脱水,后出壳的鸡雏因温度过低,脐带吸收不良,造成弱雏量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 一种用于巷道式孵化出雏两用 机的循环装置。它是釆用双环流方式,通过改变循环装置的气流方向,使得箱 体内通风循环通畅、无死角。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包括风扇及导流板,所述的风扇至少为一台,通过风扇支架安 装于靠近孵化机箱体后壁板处,其风扇叶片面向后壁板,导流板安装于风扇支 架两端,使用时,导流板一端与孵化机内的蛋车框架端部连接。所述的风扇支架为截面近似梯形的框体结构,导流板与风扇支架两侧的支 柱相切。所述的导流板为弧形板,与支架两侧的支柱相切。导流板端部与孵化 机内的蛋车端部封闭连接。在导流板与蛋车连接端部设置密封条,蛋车端部为 与所述密封条相配合的凹槽结构。所述风扇叶片与箱体后壁板间的距离a为 300-IOOO隱。距离a的最佳范围值为500-800mm。本技术中的风扇为1-6台,在箱体内竖直并列设置。在所述箱体后壁板与两侧壁板间分别设置有弧形 板,所述弧形板分别与后壁板和侧壁板相切。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在靠近箱体后壁板处设置风扇,且风扇叶片面对后壁板,在风 扇两侧设置导流板,风扇转动使其气流撞击到箱体后壁板上,沿后壁板及两侧 板与导流板间的巷道流动,由于导流板与蛋车封闭连接,气流流转到蛋车末端 进入到蛋车中,经蛋车蛋盘间的通风孔道流出,完成气流循环,蛋车内的温度 均衡。本技术选用多叶式、长叶片、低转速、大风量、低噪音的风扇,使 得箱体内通风循环更加畅通,在箱体后壁板与两侧壁板间设置弧形导流板,更 使得气流流通无死角,温湿度均衡,温差不超过±0. 02,没有超温现象,不需降温设备,出雏时间较集中,孵化率和健雏率比现有的巷道式孵化机提高1. 5-2. 0%,成活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l:如图l、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风扇5及导流板3,所述的风 扇5为两台,通过风扇支架2竖直并列安装于靠近孵化机箱体后壁板6处,其风 扇5叶片面向后壁板6,导流板3安装于风扇支架2两端,使用时,导流板3 —端与孵化机内的蛋车框架端部连接。如图l、图2所示,本例的风扇支架2为截面近似梯形的框体结构,导流板3 与风扇支架两侧的支柱相切。导流板3为弧形板,与风扇支架2两侧的支柱相 切。导流板3端部与孵化机内的蛋车端部封闭连接。在导流板3与蛋车连接端部 设置密封条,蛋车端部为与所述密封条相配合的凹槽结构。本例的风扇5功率 为750W, 8级;所述风扇5叶片与箱体后壁板6间的距离a为800隱。实施例2:本例的整体结构与实施例l相同,不同的是本例所述的风扇5 叶片与箱体后壁板6间的距离a为500mm。为使气流流畅,在所述箱体后壁板6与 两侧壁板8间分别设置有弧形板4,所述弧形板4分别与后壁板6和侧壁板8相 切。实施例3:本例的整体结构与实施例l相同,不同的是本例所述的风循环 装置包括四台风扇5,风扇5的性能参数为功率为380-550W, 4、 6或8级;本 例所述的风扇5叶片与箱体后壁板6间的距离a为9 0Omm。实施例4:本例的整体结构与实施例3相同,不同的是本例所述的风扇5 叶片与箱体后壁板6间的距离a为70Omm。实施例5:本例的整体结构与实施例l相同,不同的是本例所述的风扇5 叶片与箱体后壁板6间的距离a为60Omm。实施例6:本例的整体结构与实施例l相同,不同的是本例所述的风循环 装置包括六台风扇5,风扇5的性能参数为功率为250-300W, 4级;所述的风 扇5叶片与箱体后壁板6间的距离a为100Omm。实施例7:本例的整体结构与实施例l相同,不同的是本例所述的风循环 装置包括一台风扇5,风扇5的性能参数为功率为2.2KW,六级,风扇5叶片与 箱体后壁板6间的距离a为30Omra。实施例8:本例的整体结构与实施例l相同,不同的是本例所述的风扇5 叶片与箱体后壁板6间的距离a为65 Omm。实施例7:本例的整体结构与实施例l相同,不同的是本例所述的风扇5 叶片与箱体后壁板6间的距离a为5 5 0隱。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巷道式孵化出雏两用机的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及导流板,所述的风扇至少为一台,通过风扇支架安装于靠近孵化机箱体后壁板处,其风扇叶片面向后壁板,导流板安装于风扇支架两端,使用时,导流板一端与孵化机内的蛋车框架端部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巷道式孵化出雏两用机的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扇支架为截面近似梯形的框体结构,导流板与风扇支架两侧的支柱相切。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巷道式孵化出雏两用机的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板为弧形板,与风扇支架两侧的支柱相切。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巷道式孵化出雏两用机的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板端部与孵化机内的蛋车端部封闭连接。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巷道式孵化出雏两用机的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板与蛋车连接端部设置密封条,蛋车端部为与所述密封条相配合的凹槽结构。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巷道式孵化出雏两用机的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叶片与箱体后壁板间的距离a为300-1000mm。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巷道式孵化出雏两用机的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叶片与箱体后壁板间的距离a为500-800mm。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巷道式孵化出雏两用机的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扇为l-6台,在箱体内竖直并列设置。9. 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用于巷道式孵化出雏两用机的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后壁板与两侧壁板间分别设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分别与后壁板和侧壁板相切。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巷道式孵化出雏两用机的循环装置,属于畜牧养殖
其结构包括风扇及导流板,所述的风扇至少为一台,通过风扇支架安装于靠近孵化机箱体后壁板处,其风扇叶片面向后壁板,导流板安装于风扇支架两端,使用时,导流板一端与孵化机内的蛋车框架端部连接。本技术在靠近箱体后壁板处设置风扇,且风扇叶片面对后壁板,在风扇两侧设置导流板,风扇转动使其气流撞击到箱体后壁板上,沿后壁板及两侧板与导流板间的巷道流动,由于导流板与蛋车封闭连接,气流流转到蛋车末端进入到蛋车中,经蛋车蛋盘间的通风孔道流出,完成气流循环,蛋车内的温度均衡,出雏时间较集中,孵化率和健雏率高。文档编号A01K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巷道式孵化出雏两用机的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及导流板,所述的风扇至少为一台,通过风扇支架安装于靠近孵化机箱体后壁板处,其风扇叶片面向后壁板,导流板安装于风扇支架两端,使用时,导流板一端与孵化机内的蛋车框架端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文天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市天雷畜牧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