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及其充电管理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271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及其充电管理电路,充电管理电路包括第一电子开关管、第二电子开关管、第三电子开关管、第一二极管、充电输入端和电池供电输入端;当电子设备没有接入外部的电源时,充电输入端未与外部电源连接,第二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以及第三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为低电平,第二电子开关管和第三电子开关管导通,第一电子开关管导通,由电池供电输入端向系统供电端供电;当电子设备接入外部的电源时,第二电子开关管和第三电子开关管截止,由充电输入端向系统供电端供电。在外部电源断开的时候,第二电子开关管以及第三电子开关管的断开能够有效避免电池放电,避免电池频繁充电放电。放电。放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及其充电管理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管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充电管理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的普通消费类产品中,锂电池的应用越加趋向于普遍化,对于很多的产品,其内部电源管理相对简单,安全意识不够。这一类电源管理简单的产品主要表现为充电与放电没有做到充分的独立,导致电池有可能处理充电与放电不断交替的状况,此状况会减少电池的使用寿命,严重的会使电池异常发热,导致膨胀鼓包或漏液起火等情况。
[0003]目前大部分充电电路中,在电池充满后,充电芯片会结束并关闭充电以保护电池。然而,相当一部分的电子产品,其设计简单,在电池充满电后,充电芯片不再提供电流,然而产品却在不断的消耗电量,导致电池电量下降。
[0004]在对比国内外的充电管理芯片,它们内部都带有再充电功能,即电池充电充满后,电池电压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充电芯片会再次对电池充电。
[0005]纵观这个过程,电池在这个时间里,会在充电、放电、充电

不断循环,导致电池寿命减少,增加电池使用风险
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子开关管、第二电子开关管、第三电子开关管、第一二极管、充电输入端和电池供电输入端;所述充电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用于与系统供电端连接;所述电池供电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系统供电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电池供电输入端连接,且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还用于接地,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充电输入端连接,且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还用于接地;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用于在控制端的电压小于第一端的电压时导通,在控制端的电压大于第一端的电压时截止;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用于在控制端的电压小于第一端的电压时导通,在控制端的电压大于第一端的电压时截止;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管用于在控制端的电压小于第一端的电压时导通,在控制端的电压大于第一端的电压时截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和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管均为P型MOS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源极,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漏极,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为栅极;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源极,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漏极,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为栅极;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源极,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漏极,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管的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煌司伍道国
申请(专利权)人:国恒智能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