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OLED应用的d10金属卡宾络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244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09
本文描述了二配位d10金属卡宾络合物,其包含(i)Cu(I)、Ag(I)或Au(I),(ii)吡嗪稠合的NHC配体或吡啶稠合的NHC配体,以及(iii)咔唑配体、吡啶并[2,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OLED应用的d10金属卡宾络合物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2021年11月2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3/282,496的权益和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003]本专利技术通常涉及发光的d10金属卡宾络合物领域,特别是含有(i)吡嗪稠合的N

杂环卡宾配体或吡啶稠合的N

杂环卡宾配体以及(ii)咔唑配体或α

、β

、γ

或δ

咔啉配体的d10金属卡宾络合物,以及这些络合物在有机发光器件(OLEDs)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4]过渡金属络合物作为分子探针、催化剂和发光材料在商业和学术领域获得了极大的关注。作为发光材料,与纯有机基材料相比,由于其具有提高的发光效率和设备稳定性的潜力,过渡金属络合物越来越多地被探讨作为纯有机基材料的潜在替代品。
[0005]目前,环金属化的铱(III)和铂(II)磷光体是商业OLED发射体中最具竞争力的候选材料之一。尽管如此,金属基或有机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发光体的发展仍然落后,主要是因为它们的稳定性较低,这会影响器件的寿命。对于实际应用,必须提高金属基OLEDs的器件性能和操作稳定性/寿命。一些研究已经描述了用作OLED发射体的d10络合物。其中包括Thompson等人的美国专利9,773,986;Thompson等人的欧洲专利申请公布3,489,243;Thompson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布2015/0108451,和Thompson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布2019/0161504;以及CN112794863。尽管如此,这些研究并没有报道设备寿命的研究结果。其它研究包括Cu(I)、Ag(I)或Au(I)的络合物,涉及卡宾配体和咔唑类,例如:Hamze等人,Science 2019,363,601

606;Shi等人,J.Am.Chem.Soc.2019,141,3576

3588;Hamze等人,J.Am.Chem.Soc.2019,141,21,8616

8626;Li等人,Angew.Chem.Int.Ed.2020,59,8210

8217;以及,Hamze等人,Front.Chem.2020,8:401。然而,一些络合物显示出磷光的特性,导致辐射衰减率较低。例如,IPr

Cu

Cz和IMes

Cu

Cz络合物(Angew.Chem.Int.Ed.2020,59,8210

8217)显示出长寿命的室温磷光,其寿命在毫秒范围内。
[0006]所以,仍然需要开发改进的和高效的过渡金属络合物,以使包含OLED的产品能够具备更高的效率。
[0007]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新的和改进的含有d10金属的发光过渡金属二配位络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文所描述的是包含(i)Cu(I)、Ag(I)或Au(I),(ii)吡嗪稠合的N

杂环卡宾(NHC)配体或吡啶稠合的N

杂环卡宾配体,以及(iii)咔唑配体、吡啶[2,3

b]吲哚配体或吡啶[3,4

b]吲哚配体的二配位d10金属卡宾络合物。这些化合物的辐射特性可以通过TADF来控制。这些化合物的发射颜色也可以通过使用具有不同供体强度的咔唑、吡啶并[2,3

b]吲哚或
吡啶并[3,4

b]吲哚来调节。
[0009]本专利技术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010][0011]其中:
[0012]D为碳,
[0013]T、J和W独立地为碳或氮,其中T、J和W中至少有一个为氮,其中当T为碳时,J为氮,或者当T为氮时,J为碳,以及T、J和W根据化合价键合一个氢原子或不键合氢原子,
[0014]每个Ra独立地为氢、未取代的烷基或取代的烷基,
[0015]每个Rb独立地为未取代的烷基或取代的烷基,
[0016]X和Y为氮,
[0017]L为无或单键,
[0018]CY3和CY4独立地为未取代的芳基、取代的芳基、未取代的杂芳基、取代的杂芳基、取代的C3‑
C
20
环烯基、未取代的C3‑
C
20
环烯基或其稠合的组合,以及
[0019]R1和R2为氢,或R1、J、D和R2共同形成未取代的芳基、取代的芳基、未取代的杂芳基或取代的杂芳基。
[0020]在一些形式中,本专利技术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0021][0022]其中:
[0023](i)M=Cu(I);W=N;Ra=H;U=CH;V=V"=碳;Rv=H;R7=R8=H;
[0024](ii)M=Cu(I);W=N;Ra=H;U=CH;V=V"=碳;Rv=H;R7=H;R8=CN;
[0025](iii)M=Cu(I);W=N;Ra=H;U=CH;V=V"=碳;Rv=H;R7=R8=叔丁基;
[0026](iv)M=Cu(I);W=N;Ra=H;U=CH;V=V"=碳;Rv=H;R7=R8=苯基;
[0027](v)M=Cu(I);W=N;Ra=H;U=CH;V=N;V"=碳;Rv=无;R7=R8=H;
[0028](vi)M=Cu(I);W=U=CH;V=V"=碳;Rv=H;Ra=异丙基;R7=R8=H;
[0029](vii)M=Cu(I);W=N;Ra=H;U=CH;V=V"=碳;R8=H;Rv和R7一起形成
[0030][0031](viii)M=Cu(I);W=U=CH;Ra=异丙基;V=V"=碳;R8=H;Rv和R7一起形成
[0032][0033](ix)M=Cu(I);W=N;Ra=H;U=CH;V=V"=碳;Rv=H;R7=R8=H;
[0034](x)M=Cu(I);W=N;Ra=H;U=CH;V=V"=碳;Rv=H;R7=H;R8=F;
[0035](xi)M=Cu(I);W=N;Ra=H;U=CH;V=V"=碳;Rv=H;R7=R8=甲基;
[0036](xii)M=Au(I);W=N;Ra=H;U=CH;V=碳;Rv=H;V"=碳;R7=R8=H;
[0037](xiii)M=Au(I);W=N;Ra=H;U=CH;V=碳;Rv=H;V"=碳;R7=H;R8=CN;
[0038](xiv)M=Au(I);W=N;Ra=H;U=N;V=碳;Rv=H;V"=碳;R7=R8=H;
[0039](xv)M=Au(I);W=U=CH;V=碳;Rv=H;Ra=异丙基;V"=碳;R7=R8=H;
[0040](xvi)M=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合物,其具有以下结构:其中:所述化合物总体上具有中性、负电荷或正电荷,M是铜、银或金,其氧化态为0、+1、+2或+3,优选+1,P'具有以下结构:D为碳,T、J和W独立地为碳或氮,其中T、J和W中至少有一个为氮,其中当T为碳时,J为氮,或者当T为氮时,J为碳,以及T、J和W根据化合价键合一个氢原子或不键合氢原子,X和Y独立地为碳或氮,其中X和Y中至少有一个为氮,X和Y根据化合价键合一个氢原子或不键合氢原子,R1和R2独立地为氢、取代的烷基、未取代的烷基、取代的烯基、未取代的烯基、取代的炔基、未取代的炔基、取代的芳基、未取代的芳基、卤素、羟基、硫醇、氰基、硝基、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的烷氧基、未取代的芳氧基、取代的芳氧基、未取代的杂芳基、取代的杂芳基、未取代的多杂芳基、取代的多杂芳基、未取代的烷硫基、取代的烷硫基、未取代的羰基、取代的羰基、未取代的羧基、取代的羧基、未取代的酯、取代的酯、取代的C3‑
C
20
环烷基、未取代的C3‑
C
20
环烷基、取代的C2‑
C
20
杂环基、未取代的C2‑
C
20
杂环基、取代的C3‑
C
20
环烯基、未取代的C3‑
C
20
环烯基、取代的C3‑
C
20
环炔基或未取代的C3‑
C
20
环炔基,或者R1、J、D和R2共同形成未取代的芳基、取代的芳基、未取代的杂芳基或取代的杂芳基,R3和R4独立地为氢、取代的烯基、未取代的烯基、取代的炔基、未取代的炔基、取代的芳基、未取代的芳基、卤素、羟基、硫醇、氰基、硝基、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的烷氧基、未取代的芳氧基、取代的芳氧基、未取代的杂芳基、取代的杂芳基、未取代的多杂芳基、取代的多杂芳基、未取代的烷硫基、取代的烷硫基、未取代的羰基、取代的羰基、未取代的羧基、取代的羧基、未取代的酯、取代的酯、取代的C3‑
C
20
环烷基、未取代的C3‑
C
20
环烷基、取代的C2‑
C
20
杂环基、未取代的C2‑
C
20
杂环基、取代的C3‑
C
20
环烯基、未取代的C3‑
C
20
环烯基、取代的C3‑
C
20
环炔基,或未取代的C3‑
C
20
环炔基,R3'和R4'独立地为无、氢、取代的烷基、未取代的烷基、取代的烯基、未取代的烯基、取代的炔基、未取代的炔基、取代的芳基、未取代的芳基、卤素、羟基、硫醇、氰基、硝基、未取代的
烷氧基、取代的烷氧基、未取代的芳氧基、取代的芳氧基、未取代的杂芳基、取代的杂芳基、未取代的多杂芳基、取代的多杂芳基、未取代的烷硫基、取代的烷硫基、未取代的羰基、取代的羰基、未取代的羧基、取代的羧基、未取代的酯、取代的酯、取代的C3‑
C
20
环烷基、未取代的C3‑
C
20
环烷基、取代的C2‑
C
20
杂环基、未取代的C2‑
C
20
杂环基、取代的C3‑
C
20
环烯基、未取代的C3‑
C
20
环烯基、取代的C3‑
C
20
环炔基,或未取代的C3‑
C
20
环炔基,以及Z为取代的杂芳基、未取代的杂芳基、取代的多杂芳基、未取代的多杂芳基、取代的多杂环基、未取代的多杂环基、取代的杂环基或未取代的杂环基,或

NR
a
R
b
,其中R
a
和R
b
独立地为氢、取代的芳基、未取代的芳基、取代的杂芳基、未取代的杂芳基、取代的C3‑
C
20
环烷基、未取代的C3‑
C
20
环烷基、取代的杂环基、未取代的杂环基、取代的烷基或未取代的烷基,其中(i)R3和R4不同时为3,5

二烷基取代的芳基,(ii)R3和R4不同时为3,5

二烷基取代的苯基,(iii)R3和R4不同时为3,5

二甲基苯基,(iv)当M为Cu或Au时,R3和R4不同时为3,5

二甲基苯基,或(v)所述化合物不为2.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具有以下结构:其中CY1和CY2独立地为取代的芳基、未取代的芳基、取代的多芳基、未取代的多芳基、取代的杂芳基、未取代的杂芳基、取代的多杂芳基、未取代的多杂芳基、取代的C3‑
C
20
环烷基、未取代的C3‑
C
20
环烷基、取代的C3‑
C
20
环烯基、未取代的C3‑
C
20
环烯基、取代的C3‑
C
20
环炔基或未取代的C3‑
C
20
环炔基。3.权利要求1或2的化合物,其中R3'和R4’
为无。4.权利要求2或3的化合物,其中CY1和CY2独立地为取代的芳基、未取代的芳基、取代的多芳基或未取代的多芳基。5.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CY1和CY2为取代的芳基。
6.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具有以下结构:其具有以下结构:其中:R5和R6独立地为取代的烷基或未取代的烷基,以及n1和n2独立地为0至5之间、1至5之间、3至5之间(例如3)或2至5之间(例如2)的整数。7.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具有以下结构:其中:n1和n2独立地为1至5之间、2至5之间或3至5之间的整数,L为无、单键、取代的烷基、

(CH2)
nx

、氧、硫或NRx,其中nx为1至3之间的整数(例如1、2或3),以及Rx为未取代的烷基、取代的烷基、未取代的芳基或取代的芳基,以及CY3和CY4独立地为未取代的芳基、取代的芳基、未取代的多芳基、取代的多芳基、未取代的杂芳基、取代的杂芳基、未取代的多杂芳基、取代的多杂芳基、未取代的C3‑
C
20
环烷基、取代的C3‑
C
20
环烷基、取代的C3‑
C
20
环烯基、未取代的C3‑
C
20
环烯基、取代的C3‑
C
20
环炔基、未取代的C3‑
C
20
环炔基或其稠合的组合。8.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具有以下结构:
其中:每个Ra独立地为氢、未取代的烷基或取代的烷基,每个Rb独立地为未取代的烷基或取代的烷基,L为无、单键、取代的烷基、

(CH2)
nx

、氧、硫或NRx,其中nx为1至3之间的整数(例如1、2或3),以及Rx为未取代的烷基、取代的烷基、未取代的芳基或取代的芳基,以及任选地,其中X和Y中至少有一个为氮。9.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i)T为氮,J为碳,以及W为碳,(ii)T为氮,J为碳,以及W为氮,(iii)T为碳,J为氮,以及W为碳,或(iv)T为碳,J为氮,以及W为氮。10.权利要求8或9的化合物,其中:Ra独立地为氢、未取代的烷基或取代的烷基,以及Rb独立地为未取代的烷基或取代的烷基。11.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P'选自:
其中:Ra独立地为氢、未取代的烷基或取代的烷基,以及Rb独立地为未取代的烷基或取代的烷基。12.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Ra独立地为氢、甲基、异丙基或

CH(C2H5)2,以及Rb独立地为甲基、异丙基或

CH(C2H5)2。13.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CY3和CY4独立地为未取代的芳基、取代的芳基、未取代的多芳基、取代的多芳基、未取代的杂芳基、取代的杂芳基、取代的C3‑
C
20
环烯基、未取代的C3‑
C
20
环烯基或其稠合组合。14.权利要求7至13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CY3和CY4独立地为未取代的芳基、取代的芳基、未取代的杂芳基、取代的杂芳基、取代的C3‑
C
20
环烯基、未取代的C3‑
C
20
环烯基或其稠合的组合。15.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Z具有以下结构:其中:X1、X2、X3、X4、X5、X6、X...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睿支志明程刚林子龙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