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斑幼蛙开食投喂方法及投喂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764202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黑斑蛙养殖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黑斑幼蛙开食投喂方法及投喂设备,其将饲料倒在弧形顶板上,通过饲料在弧形顶板的顶端滚动,使黑斑蛙爬至弧形顶板的表面进行进食,弧形顶板上的饲料通过弧形顶板与循环斗之间的缝隙掉入至循环斗内,打开驱动电机,经齿轮与齿环啮合传动,使螺旋输送轴转动,将循环斗内的饲料通过输送管由下向上输送,通过顶部隔网的网孔再将饲料排至弧形顶板的顶端,对黑斑蛙进行喂食,饲料再弧形顶板上不停滚动,使黑斑蛙追逐饲料,增大黑斑蛙的活动量,同时通过监测装置对黑斑蛙的紧实情况进行记录,并传输至监控室,从而提高设备的喂食效果,并且增加黑斑蛙的活动量;包括漂浮装置、喂食装置和监测装置。监测装置。监测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黑斑幼蛙开食投喂方法及投喂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黑斑蛙养殖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黑斑幼蛙开食投喂方法及投喂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黑斑蛙是中国南岭山脉以北稻田区的常见蛙类,它们有分布广、数量多、适应性强、繁殖快、用途广、易采集等优点,是中国经济价值较大的蛙类资源。由于蛙类的习性是以捕捉活动物体为食,所以在人工饲养过程中,需要对黑斑幼蛙进行开食,改变蛙类的习性,方便日后用饲料进行喂养,现有的方法是将饲料放在沙网或防晒网上,通过黑斑蛙在网上跳动,从而带动饲料跳动,使黑斑蛙捕食跳动的饲料,但是由于设备比较简单,饲料跳动幅度较小,喂食效果较差,并且黑斑蛙捕食饲料时,动作较小,导致黑斑蛙运动较少,影响其口感,因此需要一种黑斑幼蛙开食投喂方法及投喂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将饲料倒在弧形顶板上,通过饲料在弧形顶板的顶端滚动,使黑斑蛙爬至弧形顶板的表面进行进食,弧形顶板上的饲料通过弧形顶板与循环斗之间的缝隙掉入至循环斗内,打开驱动电机,经齿轮与齿环啮合传动,使螺旋输送轴转动,将循环斗内的饲料通过输送管由下向上输送,通过顶部隔网的网孔再将饲料排至弧形顶板的顶端,对黑斑蛙进行喂食,饲料再弧形顶板上不停滚动,使黑斑蛙追逐饲料,增大黑斑蛙的活动量,同时通过监测装置对黑斑蛙的紧实情况进行记录,并传输至监控室,从而提高设备的喂食效果,并且增加黑斑蛙的活动量的一种黑斑幼蛙开食投喂方法及投喂设备。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黑斑幼蛙投喂设备,包括漂浮装置、喂食装置和监测装置,喂食装置和监测装置均安装于漂浮装置上,所述漂浮装置,对喂食装置和检测装置进行支撑,喂食装置对黑斑蛙进行喂食,监测装置对黑斑挖的进食情况进行记录;
[0005]所述喂食装置包括循环斗、输送管、两组隔网、顶板、弧形顶板、螺旋输送轴、齿环、驱动电机和齿轮,循环斗表面固定安装于漂浮装置上,两组隔网的一端分别与输送管的顶端和底端相连接,两组隔网的另一端分别与循环斗内的底端和顶板的底端相连接,弧形顶板套装在输送管的表面,并且弧形顶板与循环斗之间留有一定缝隙,螺旋输送轴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顶板的中部,螺旋输送轴的底端延伸至输送管内的底部,齿环套装在螺旋输送轴的顶部,驱动电机的底端与顶板的顶端相连接,齿轮的底端与驱动电机的顶端相连接,齿轮的侧端与齿环的侧端啮合连接;
[0006]通过漂浮装置支撑,使投喂设备漂浮在水面上,之后将饲料倒在弧形顶板上,通过饲料撞击弧形顶板的声音对黑斑蛙进行吸引,并通过饲料在弧形顶板的顶端滚动,使黑斑蛙爬至弧形顶板的表面进行进食,之后弧形顶板上的饲料通过弧形顶板与循环斗之间的缝隙掉入至循环斗的内部,通过打开驱动电机,经齿轮与齿环啮合传动,使螺旋输送轴转动,
将循环斗内的饲料通过输送管由下向上输送,通过顶部隔网的网孔再将饲料排至弧形顶板的顶端,对黑斑蛙进行喂食,并且由于饲料再弧形顶板上不停滚动,使黑斑蛙追逐饲料,增大黑斑蛙的活动量,同时通过监测装置对黑斑蛙的紧实情况进行记录,并传输至监控室,从而提高设备的喂食效果,并且增加黑斑蛙的活动量。
[0007]优选的,所述漂浮装置包括支撑板、多组浮子和多组配重块,支撑板套装在循环斗的表面,多组浮子的侧端均与循环斗的表面固定连接,并且多组浮子均位于支撑板的下方,多组配重块均挂于循环斗的底端,并且多组配重块均为水滴状;通过多组浮子的浮力,使循环斗漂浮在水面上,黑斑蛙在进食时,通过支撑板攀登至弧形顶板的顶端,同时通过多组配重块的重量,使循环斗中部的重量增加,使投食设备的稳定提高,从而提高设备的实用性。
[0008]优选的,所述监测设备包括支架、连接板和多组摄像机,连接板的底端通过支架安装于支撑板的顶端,多组摄像机均安装于连接板的底端;通过多组摄像机对弧形顶板顶部黑斑蛙的进食情况进行拍摄,并将拍摄画面传输至监控室,方便工作人对黑斑蛙进行管理,从而提高设备的便捷性。
[0009]优选的,还包括吸水布,吸水布的底端与支撑板的顶端固定连接;黑斑蛙踩在吸水布上,通过吸水布对黑斑蛙底部的水渍进行吸附,减少水渍对饲料的影响,从而提高设备的实用性。
[0010]优选的,还包括太阳能充电板,太阳能充电板的底端与连接板的顶端相连接,并且所述太阳能充电板的直径大于支撑板的直径;通过太阳能充电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为投食设备提供电能,降低设备的耗电量,并通过太阳能充电板对支撑板和弧形顶板的顶部进行遮挡,减少烈阳天和雨天对黑斑蛙喂食的影响。
[0011]优选的,还包括连接绳和限位块,限位块的顶端通过连接绳与循环斗的底端相连接,并且连接绳的长度需根据养殖塘伸入进行选择;将限位块沉至养殖塘底部,对投食设备进行限位,方便工作人员对投食设备进行管理,从而提高设备的便捷性。
[0012]优选的,还包括多边轴、多边轴套、连接管、连接架和搅拌柱,多边轴的底端与螺旋输送轴的顶端相连接,多边轴套套装于多边轴上,多边轴套的顶端与连接管的底端相连接,搅拌柱的顶端通过连接架与连接管的底端相连接;在开食过程中,通过螺旋输送轴旋转,使多边轴套打开搅拌柱转动,拨动弧形顶板顶部的死饵,对黑斑蛙进行开食,从而提高设备的实用性。
[0013]优选的,还包括遮挡层和多组磁吸块,多组磁吸块的一端分别与弧形顶板的顶端和遮挡层的底端相连接;在开食过程中,将遮挡层铺在弧形顶板的顶部,并使弧形顶板顶端的磁吸块吸出遮挡层的底端的磁吸块,使遮挡层对弧形顶板与循环斗之间的缝隙和弧形顶板的顶端进行遮挡,减少掉入至循环斗内的死饵,并且方便对弧形顶板的顶端进行清理,从而提高设备的实用性。
[001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黑斑幼蛙开食投喂方法,包括:第一步:增肥期
[0015]开食前,对幼蛙喂食一定的饵料,对幼蛙进行增肥,方便幼蛙撑过开食过程,减少在开食过程中幼蛙的死亡;
[0016]第二步:预备期
[0017]在幼蛙投放少量的已开食幼蛙,使已开食幼蛙带动其他幼蛙进食;
[0018]第三步:开食期
[0019]a、早期:在投食设备上投放活饵和死饵的混合饵料,并且死饵的数量在开食过程中由少到多逐渐增加,使幼蛙逐渐适应死饵;
[0020]b、中期:在投食设备上投放死饵与饲料的混合饵料,并且饲料的输料在开食过程中由少到多逐渐增加,使幼蛙逐渐适应饲料;
[0021]c、后期:在投食设备直接投放饲料,并通过投食设备使饲料滚动,对幼蛙进行喂食。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漂浮装置支撑,使投喂设备漂浮在水面上,之后将饲料倒在弧形顶板上,通过饲料撞击弧形顶板的声音对黑斑蛙进行吸引,并通过饲料在弧形顶板的顶端滚动,使黑斑蛙爬至弧形顶板的表面进行进食,之后弧形顶板上的饲料通过弧形顶板与循环斗之间的缝隙掉入至循环斗的内部,通过打开驱动电机,经齿轮与齿环啮合传动,使螺旋输送轴转动,将循环斗内的饲料通过输送管由下向上输送,通过顶部隔网的网孔再将饲料排至弧形顶板的顶端,对黑斑蛙进行喂食,并且由于饲料再弧形顶板上不停滚动,使黑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斑幼蛙投喂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装置、喂食装置和监测装置,喂食装置和监测装置均安装于漂浮装置上,所述漂浮装置,对喂食装置和检测装置进行支撑,喂食装置对黑斑蛙进行喂食,监测装置对黑斑挖的进食情况进行记录;所述喂食装置包括循环斗(1)、输送管(2)、两组隔网(3)、顶板(4)、弧形顶板(5)、螺旋输送轴(6)、齿环(7)、驱动电机(8)和齿轮(9),循环斗(1)表面固定安装于漂浮装置上,两组隔网(3)的一端分别与输送管(2)的顶端和底端相连接,两组隔网(3)的另一端分别与循环斗(1)内的底端和顶板(4)的底端相连接,弧形顶板(5)套装在输送管(2)的表面,并且弧形顶板(5)与循环斗(1)之间留有一定缝隙,螺旋输送轴(6)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顶板(4)的中部,螺旋输送轴(6)的底端延伸至输送管(2)内的底部,齿环(7)套装在螺旋输送轴(6)的顶部,驱动电机(8)的底端与顶板(4)的顶端相连接,齿轮(9)的底端与驱动电机(8)的顶端相连接,齿轮(9)的侧端与齿环(7)的侧端啮合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斑幼蛙投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装置包括支撑板(10)、多组浮子(11)和多组配重块(12),支撑板(10)套装在循环斗(1)的表面,多组浮子(11)的侧端均与循环斗(1)的表面固定连接,并且多组浮子(11)均位于支撑板(10)的下方,多组配重块(12)均挂于循环斗(1)的底端,并且多组配重块(12)均为水滴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斑幼蛙投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设备包括支架(13)、连接板(14)和多组摄像机(15),连接板(14)的底端通过支架(13)安装于支撑板(10)的顶端,多组摄像机(15)均安装于连接板(14)的底端。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黑斑幼蛙投喂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水布(16),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星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龙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