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猪的高产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2088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态猪的高产养殖方法,涉及控制系统技术领域。生态猪的高产养殖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养猪场的建造;S2.生态床垫料铺设;S3.猪苗选择;S4.喂食及放养。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技术中将猪在猪舍中养殖,猪舍地面铺设含有微生物的垫料,猪粪、尿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可被猪食用的有机物和菌体蛋白质,猪通过拱食可以进食含有微生物有益菌的饲料,大大改善了肠道菌群平衡,抗病力明显增强,发病率减少,而且该模式的生产过程不对外排放粪污,将传统集约化养猪粪便污染处理问题提前在养殖环节进行消纳,真正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的要求,不需要用水冲洗猪舍,不需要清粪,人力损耗小,大大减少了成本,提高了产量。提高了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猪的高产养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殖方法领域,具体为一种生态猪的高产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生态猪是按照严格要求的生态养殖养殖出的猪,饲料要求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无无机盐类外的其他添加剂,生猪排泄物做无害化处理,比如沼气发酵等,再做农作物的肥料,装运屠宰都做到基本的人道,出来的猪肉无病变。生态养猪就是研究猪与生存环境间在不同层次上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与生产实践,从而达到符合生态文明,动物生产与生存环境互相改善的生产目的。
[0003]目前生态猪的养殖都是和其他作物养殖结合到一起,使这些养殖构成一个完整的养殖系统,从而达到环保绿色的效果。
[0004]现有专利(CN105918242A)公开了一种生态猪环保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发酵床:将稻草、高粱壳、锯末、黄土、木屑、米糠、麸皮、豆粕、粗盐、EM菌、红糖、磷肥、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锌、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和石膏粉混匀后发酵得到培养料,将培养料倒入发酵床;S2、鸡腿菇培养;S3、生态猪饲料制备:将S3中采摘的鸡腿菇与玉米、黄酒槽、氯化钠、复合多维、复合多矿、氯化胆碱、赖氨酸盐酸盐、植酸酶、蛋白酶、纤维素酶、蒙脱石和中药防病剂混合均匀,造粒,制成猪饲料;S4、将S3中得到的猪饲料用于生态猪的饲喂。本专利技术不仅提供了生态猪的优质饲料,而且实现了养殖场废弃物的再回收利用,绿色环保。
[0005]然而上述方法公开的技术对于提高生态猪的产量效果有限,无法快速高产的培育出生态猪,所以需要对现有养殖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猪的高产养殖方法,解决了现有养殖方法无法快速高产的培育生态猪的问题。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生态猪的高产养殖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养猪场的建造
[0011]在靠近农场和水源地处建造东西走向的猪舍,坐北朝南,猪舍规格设置为宽4~6米,长8~20米,立柱高1.8~2米,顶高3米左右,屋顶做保温隔热设计,房顶设有可自由开闭的窗子,南北墙设大窗或使用卷帘;
[0012]S2.生态床垫料铺设
[0013]选择秸秆、树叶杂草、稻谷壳粉、锯末屑、粪便中的最少三种作为垫料主料,粪便发酵剂作为发酵剂,选择米糠和酒槽中的一种作为添加剂,然后经过发酵,制备成垫料,在猪舍地面上下挖50

70cm,铺设好垫料,后期需要对生态床进行定期管理;
[0014]S3.猪苗选择
[0015]在猪舍中投放采用三元杂交模式孕育的猪仔,养殖密度为1.2

1.5平方米/头,猪仔前期和正常猪养殖一样,需要定期打疫苗,进入猪舍之间进行驱虫处理;
[0016]S4.喂食及放养
[0017]在猪仔重量在7

45kg时,喂养周期为1

2天投食一次,在猪的重量为45

100kg时,喂养周期为3

4天投食一次,喂养饲料选用厌氧菌发酵的生物饲料,在猪的重量到达45kg后,每天将猪带到室外环境运动4小时。
[0018]优选的,所述生态床垫料的组成及其质量百分比为锯末屑50%,稻谷壳粉30

35%,粪便10%,发酵床菌种0.2%,5

10%米糠,其中米糠可以用酒槽代替。
[0019]优选的,所述垫料发酵的具体过程包括如下:
[0020]a).将发酵垫料和发酵床菌种按比例准备好,然后准备重量为垫料60%

70%的水备用;
[0021]b).先将粪便发酵剂倒入准备使用的水中稀释搅拌均匀浸泡2

12小时活化菌种,增强菌种活性,稀释用水最好为井水或河水,若为自来水请放置24小时后再用;
[0022]c).将发酵原料倒入搅拌机中混合2分钟后,再倒入粪便发酵剂稀释液搅拌4分钟,将搅拌好的混合物堆成高约0.6米、宽2米的长方形物料堆,并在堆顶打孔通气,最后用长方形塑料布将肥堆覆盖保温、保湿、保肥,塑料布与地面相接,隔1米压一重物,使膜内既通风又避免被大风鼓起,发酵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翻堆通风换气,夏、秋季节早晚要揭膜通风翻堆一次,天气晴朗时可在头天傍晚揭膜,次日早上覆盖,堆沤4~6天后,堆温升至60~70℃,发酵完成。
[0023]优选的,所述S2中对生态床进行定期管理时,具体内容如下:
[0024]在猪舍中的锯屑变少时,补充缺少部分,并同时补充粪便发酵剂,猪舍地面湿度必须控制在60%,地面不能太干燥,既要保持很松散,又不能有扬灰,在猪舍中特别湿的地方加入适量新的锯末屑、稻谷壳粉,锯末屑、稻谷壳粉各50%。
[0025]优选的,所述S4中给猪喂饲料时,饲料量为正常喂猪量的80%。
[0026]优选的,所述S4中给猪喂养的生物饲料组成成分及质量分数为:玉米10%~15%、小麦麸20~25%、菜糠45~48%、菖蒲15~20%、红薯粉0.2~0.4%、骨粉0.1~0.3%。
[0027](三)有益效果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猪的高产养殖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9]1、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生态猪的养殖方法成本较低,可以省水、省料以及节省劳动力,养猪模式不需要用水冲洗圈舍,仅需要满足猪只饮用和保持垫床60%以上湿度的水即可,所以较传统集约化养猪可节省用水85%~90%。猪粪、尿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可被猪食用的有机物和菌体蛋白质,猪通过拱食,可节省精饲料15%~20%,由于猪场不需要清粪,饲养人员仅保证及时喂料、翻扒调匀过于集中的粪便、根据垫床干燥程度及时调整湿度即可,所以1个正常劳力批次饲养可达到800头育肥猪,较集约化猪场节约一半的劳力,大大提高了产量。
[0030]2、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养殖方法可以提高抵抗力、提高猪肉品质,由于猪只恢复了自然习性,猪只应激少,又采食菌体蛋白,饲料又拌有微生物有益菌,大大改善了肠道菌群平衡,抗病力明显增强,发病率减少,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较传统集约饲养有大幅下
降,大大减少了用药成本。
[0031]3、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养殖方法可以实现零排放,喂养饲料中不添加抗生素,猪肉中无药物残留。所产粪尿经过菌种发酵为微生物蛋白,猪场内外无臭味,氨气含量显著降低。该模式的生产过程不对外排放粪污,将传统集约化养猪粪便污染处理问题提前在养殖环节进行消纳,真正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实施例: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猪的高产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养猪场的建造在靠近农场和水源地处建造东西走向的猪舍,坐北朝南,猪舍规格设置为宽4~6米,长8~20米,立柱高1.8~2米,顶高3米左右,屋顶做保温隔热设计,房顶设有可自由开闭的窗子,南北墙设大窗或使用卷帘;S2.生态床垫料铺设选择秸秆、树叶杂草、稻谷壳粉、锯末屑、粪便中的最少三种作为垫料主料,粪便发酵剂作为发酵剂,选择米糠和酒槽中的一种作为添加剂,然后经过发酵,制备成垫料,在猪舍地面上下挖50

70cm,铺设好垫料,后期需要对生态床进行定期管理;S3.猪苗选择在猪舍中投放采用三元杂交模式孕育的猪仔,养殖密度为1.2

1.5平方米/头,猪仔前期和正常猪养殖一样,需要定期打疫苗,进入猪舍之间进行驱虫处理;S4.喂食及放养在猪仔重量在7

45kg时,喂养周期为1

2天投食一次,在猪的重量为45

100kg时,喂养周期为3

4天投食一次,喂养饲料选用厌氧菌发酵的生物饲料,在猪的重量到达45kg后,每天将猪带到室外环境运动4小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猪的高产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床垫料的组成及其质量百分比为锯末屑50%,稻谷壳粉30

35%,粪便10%,发酵床菌种0.2%,5

10%米糠,其中米糠可以用酒槽代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猪的高产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料发酵的具体过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辜正刚潘明久田勇陆清生岑忠洪
申请(专利权)人:潘明久田勇陆清生岑忠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