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缝钢管横向残余应力检测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检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无缝钢管横向残余应力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工件在制造过程中,将受到来自各种工艺等因素的作用与影响;当这些因素消失之后,若构件所受到的上述作用与影响不能随之而完全消失,仍有部分作用与影响残留在构件内,则这种残留的作用与影响就称之为残余应力。残余应力是造成钢结构疲劳、断裂的重要因素,因此有效评价应力变形状态对于特种设备关键部件的早期失效预测十分有必要。对钢结构进行残余应力的检测方法根据其物理原理的不同可分为电学检测方法、磁学检测方法、涡流检测方法、射线检测方法和超声检测方法等几类。
[0003]其中电学检测方法在检测钢结构残余应力时首先需要在钢结构的表面选取几个待测点,接着对待测点进行打磨抛光,当待测点表面光滑后,使用胶水将应变片粘黏在打磨后的待测点,当粘贴完毕后,利用焊接设备(电烙铁)在应变片上焊接多个金属连接线,并将金属连接线与检测设备电性连接,最后使用钻机在应变片对应位置的钢结构表面进行钻孔,从而释放钢结构应力,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缝钢管横向残余应力检测设备,包括检测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检测台(2),所述检测台(2)的顶部放置有钢管(3),所述钢管(3)的顶部设有U形板(4),所述U形板(4)的底部安装有调节组件(5),所述钢管(3)与U形板(4)之间设有安装板(6),所述安装板(6)的底部安装有钻机(7),所述钻机(7)的外围设有清理装置(8),所述安装板(6)的顶部与U形板(4)顶部内侧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9),所述电动伸缩杆(9)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杆(10),所述限位杆(10)的底部与安装板(6)的顶部垂直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10)的顶端滑动贯穿插接在U形板(4)的顶部;所述调节组件(5)包括两个滑块(51),两个所述滑块(51)分别与U形板(4)的两个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块(51)沿前后方向滑动贯穿插接有滑杆(52),所述滑杆(52)的前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检测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滑块(51)之间设有活动块(53),所述活动块(53)的两侧与两个滑块(51)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4),所述活动块(53)的前侧螺纹贯穿插接有调节螺杆(55),所述调节螺杆(55)的前后端均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检测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其中位于后侧的所述固定板与调节螺杆(55)的后端垂直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杆(55)的前端转动贯穿插接在位于前侧的固定板上,且调节螺杆(55)的前端连接有电机(56);所述清理装置(8)包括防溅罩(81),所述防溅罩(81)滑动套接在钻机(7)上,且防溅罩(81)的开口朝下,所述防溅罩(81)的顶部垂直固定连接有多个定位杆(82),所述定位杆(82)的顶端垂直滑动贯穿插接在安装板(6)上,所述钻机(7)的两侧对称设有圆柱形的磁辊(83),所述磁辊(83)与检测底座(1)的侧面平行,所述磁辊(83)侧前后端均垂直固定连接有固定轴(84),所述固定轴(84)远离磁辊(8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滚轮(85),所述固定轴(84)上转动套接有固定杆(86),所述固定杆(86)的顶部滑动套接有套板(87),且固定杆(86)的顶部与套板(87)的内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88),两个所述套板(87)相离一侧靠近顶端的位置分别与防溅罩(81)的前后侧内壁转动连接,且初始状态下套板(87)的底端向远离钢管(3)轴心的方向倾斜;所述滚轮(85)的直径大于磁辊(83)的直径,且滚轮(85)能够与防溅罩(81)的侧壁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小龙,周镇海,姚俐宏,周子杰,周忠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隆威高精度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