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溶剂聚丙烯酸酯合成系统及其合成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3581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0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溶剂聚丙烯酸酯合成系统,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内设有可上下运动的混合板,所述混合板上设有多个贯穿式的混合孔,所述反应釜内设有可转动且用于底部杂质刮动的刮板。混合板的上下运动与混合孔相配合,能够使混合板在上下运动的同时,通过挤压,使物料以一定流速穿过混合孔,从而使反应釜内的物料能够充分的混合均匀,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而底部刮板的可转动设计,能够有效的防止了反应釜底部杂质的沉积,使反应更彻底;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具有较高的社会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具有较高的社会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具有较高的社会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溶剂聚丙烯酸酯合成系统及其合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
,尤其涉及一种无溶剂聚丙烯酸酯合成系统及其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丙烯酸酯是以丙烯酸酯类为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R、R'为取代基,取代基不同,聚合物性质也不同。丙烯酸酯在光、热及引发剂作用下非常容易聚合。聚丙烯酸酯易溶于丙酮、乙酸乙酯、苯及二氯乙烷,而不溶于水。而无溶剂聚酯就是合成聚酯的时候,没有使用溶剂。
[0003]现有的无溶剂聚丙烯酸酯在合成的时候,通常都是将物料送入反应釜内,通过反应釜内的搅拌机构进行混合搅拌,并且通过反应釜控制内部的反应温度,实现物料的充分反应,但是专利技术人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现有的混合反应釜在使用过程中,物料混合不够充分,尤其是反应釜内部上下两端物料不能够充分的接触,从而影响了整体的反应效率;
[0004]而且在反应过程中,对温度的控制尤为重要,但是现有的反应釜都是通过对反应釜内壁加热的形式,实现对反应釜内部温度的控制,这种方式,导致温度容易出现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影响反应效率。
[0005]于是,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无溶剂聚丙烯酸酯合成系统及其合成方法,以期达到更具有实用价值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混合反应釜在使用过程中,物料混合不够充分,尤其是反应釜内部上下两端物料不能够充分的接触,从而影响了整体的反应效率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溶剂聚丙烯酸酯合成系统及其合成方法。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无溶剂聚丙烯酸酯合成系统,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上端设有进料管,且反应釜底部设有出料管,所述反应釜内设有可上下运动的混合板,所述混合板上设有多个贯穿式的混合孔,所述反应釜内设有可转动且用于底部杂质刮动的刮板;所述反应釜一侧还设有恒温箱,所述恒温箱内设有恒温液,且恒温箱内设有恒温液输送的输送泵,所述输送泵输出端设有输送管,所述恒温箱上还设有回流管,所述混合板内设有多个呈U形分布在混合板上下两面的恒温槽,所述输送管与恒温槽进水端连通,所述回流管延伸端与恒温槽排水端连通。
[0009]优选地,所述反应釜中部设有可转动的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上设有相匹配连接的往复板,所述混合板呈圆环状,且混合板内侧与往复板外侧连接,所述往复丝杆外侧设有多个用于防止往复板转动的导流柱,所述导流柱活动穿过往复板。
[0010]优选地,所述往复板与混合板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混合孔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所
述第一孔和第二孔呈圆形均匀分布在往复丝杆的外侧,且第一孔和第二孔交错分布,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剖面均为倾斜状,且第一孔和第二孔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孔的上端和第二孔的下方均设有可旋转密封的密封板。
[0011]优选地,所述密封板通过铰链与相应的第一孔和第二孔转动连接,且密封板的连接处设有用于带动密封板自动旋转密封的扭力弹簧。
[0012]优选地,所述往复板外侧设有凸起环板,所述混合板内侧壁上设有与凸起环板滑动且密封连接的连接环槽。
[0013]优选地,所述反应釜底部设有固定连接的底座,所述往复丝杆一端与反应釜上内壁转动连接,且往复丝杆另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位于往复板上下两端的所述导流柱外侧均套设有用于往复丝杆连接处密封且可伸缩的套管,所述套管延伸分别与相应的反应釜上内壁以及底座密封连接,所述反应釜上端设有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往复丝杆端部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底座外侧设有可转动的调节环板,所述调节环板外侧设有相连接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延伸端与刮板固定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底座外侧壁上设有限位环槽,所述调节环板滑动且密封连接在限位环槽内,所述底座内设有与限位环槽相连通的传动槽,所述往复丝杆底部与传动槽底部转动连接,位于传动槽内的所述往复丝杆上设有固定连接的传动齿轮,所述传动槽内设有与传动齿轮相啮合的同步齿轮,所述调节环板内侧壁上设有呈环形的齿轮槽,所述齿轮槽内设有呈环形且与同步齿轮啮合的齿条。
[0016]优选地,所述往复板一端设有可弯曲的进水管,且往复板内设有用于进水管和恒温槽进水端连通的第一转输机构,所述往复板另一端设有可弯曲的排水管,且往复板内设有用于排水管和恒温槽排水端连通的第二转输机构,所述输送管与进水管连通,所述回流管与排水管连通。
[0017]一种无溶剂聚丙烯酸酯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S1反应釜干燥:检查设备运转及阀门、仪表等各项完好,关闭所有加料口、放料口,将反应釜加热至75

80℃后,开动真空泵;待釜内真空度至

0.095大气压后维持温度75

80℃然后抽真空0.5h;关闭真空系统;同时补入氮气;
[0019]S2加料:往反应釜内加入聚氨酯SL加完后开动驱动电机,带动往复丝杆转动,带动往复板周期性上下运动,通过往复板,带动混合板周期性上下运动,同时带动刮板同步转动,对物料进行搅拌,在搅拌下通过专用加料口加入月桂酸二丁基锡、对羟基苯甲醚,启动恒温箱内的输送泵,将恒温液输送至混合板内,对物料进行控温,当反应釜的温度为60
±
5℃时调整加热温度,并保温;
[0020]S3聚合反应:在搅拌下慢慢加入丙烯酸羟乙酯,时间需3

4h,丙烯酸羟乙酯滴加完毕后,保温同时搅拌反应1h;反应过程务必控制好温度;为了促进聚氨酯SL的

NCO与丙烯酸羟乙酯的

OH的彻底反应,将反应温度提高到85℃,然后保温反应1h;
[0021]S4取样测中间体的NCO值,检验是否符合要求,标准:<0.05%。如符合要求则进行下一步反应,不符合指标,补加月桂酸二丁基锡、继续于90℃下保温反应,使之达到NCO的规制值;
[0022]S5搅拌:依次加入对羟基苯甲醚、多元醇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
三丙烯酸酯,加完后继续搅拌1小时,此过程温度控制在70
±
5℃;
[0023]S6包装:取样检测产品的粘度及色泽;合格后直接自动灌装,灌装时温度控制在60℃,此时产品为高分子聚合物,不含挥发性VOCs物料,无废气产生;自然冷却凝固后打包入库。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1、混合板的上下运动与混合孔相配合,能够使混合板在上下运动的同时,通过挤压,使物料以一定流速穿过混合孔,从而使反应釜内的物料能够充分的混合均匀,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而底部刮板的可转动设计,能够有效的防止了反应釜底部杂质的沉积,使反应更彻底;
[0026]2、第一孔、第二孔和密封板的设计,使混合板在上下运动的时候,通过密封板的旋转开合,使物料穿过相应的第一孔和第二孔,利用第一孔和第二孔的倾斜,使物料以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溶剂聚丙烯酸酯合成系统,包括反应釜(1),所述反应釜(1)上端设有进料管(11),且反应釜(1)底部设有出料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1)内设有可上下运动的混合板(4),所述混合板(4)上设有多个贯穿式的混合孔,所述反应釜(1)内设有可转动且用于底部杂质刮动的刮板(6);所述反应釜(1)一侧还设有恒温箱(2),所述恒温箱(2)内设有恒温液,且恒温箱(2)内设有恒温液输送的输送泵,所述输送泵输出端设有输送管(21),所述恒温箱(2)上还设有回流管(22),所述混合板(4)内设有多个呈U形分布在混合板(4)上下两面的恒温槽(442),所述输送管(21)与恒温槽(442)进水端连通,所述回流管(22)延伸端与恒温槽(442)排水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溶剂聚丙烯酸酯合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1)中部设有可转动的往复丝杆(31),所述往复丝杆(31)上设有相匹配连接的往复板(3),所述混合板(4)呈圆环状,且混合板(4)内侧与往复板(3)外侧连接,所述往复丝杆(31)外侧设有多个用于防止往复板(3)转动的导流柱(32),所述导流柱(32)活动穿过往复板(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溶剂聚丙烯酸酯合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板(3)与混合板(4)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混合孔包括第一孔(41)和第二孔(42),所述第一孔(41)和第二孔(42)呈圆形均匀分布在往复丝杆(31)的外侧,且第一孔(41)和第二孔(42)交错分布,所述第一孔(41)和第二孔(42)剖面均为倾斜状,且第一孔(41)和第二孔(42)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孔(41)的上端和第二孔(42)的下方均设有可旋转密封的密封板(4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溶剂聚丙烯酸酯合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43)通过铰链与相应的第一孔(41)和第二孔(42)转动连接,且密封板(43)的连接处设有用于带动密封板(43)自动旋转密封的扭力弹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溶剂聚丙烯酸酯合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板(3)外侧设有凸起环板(38),所述混合板(4)内侧壁上设有与凸起环板(38)滑动且密封连接的连接环槽(44)。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溶剂聚丙烯酸酯合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1)底部设有固定连接的底座(5),所述往复丝杆(31)一端与反应釜(1)上内壁转动连接,且往复丝杆(31)另一端与底座(5)转动连接,位于往复板(3)上下两端的所述导流柱(32)外侧均套设有用于往复丝杆(31)连接处密封且可伸缩的套管(33),所述套管(33)延伸分别与相应的反应釜(1)上内壁以及底座(5)密封连接,所述反应釜(1)上端设有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13),所述驱动电机(13)输出端与往复丝杆(31)端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溶剂聚丙烯酸酯合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外侧设有可转动的调节环板(51),所述调节环板(51)外侧设有相连接的固定杆(61),所述固定杆(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维格金寿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博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