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结构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3321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0 08:53
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和电子设备。其中散热结构,用于对发热部件散热,包括散热板、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气体驱动件。散热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设置有散热凸起部;第一盖板连接于第一面,散热板与第一盖板之间形成散热腔,散热凸起部位于散热腔内,在散热凸起部用于引导散热腔内流通的气体;第二盖板连接于第二面,散热板与第二盖板之间形成散热流道,散热流道用于流通冷却液,第二盖板远离散热板的一面用于连接发热部件;气体驱动件与散热板或第一盖板连接,用于驱动气体在散热腔内流通。这种散热结构同时具有液冷和气冷两种功能。而其中散热腔和散热流道中的任一种故障失效时,另一种也继续工作,保持发热部件的正常运行。的正常运行。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结构和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散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设备功能越来越复杂,散热越来越成为关键技术,解决复杂电子设备的散热方案很有价值。一般的电子设备的散热多采用单一散热方式,比如仅采用风冷,或者仅采用液冷方式对电子设备进行散热。尤其是在一些特殊领域,对散热方案有着更多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和电子设备,能够提高对电子部件的散热效果。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散热结构,用于对发热部件散热,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板、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散热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设置有散热凸起部。所述第一盖板连接于所述第一面,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第一盖板之间形成散热腔,所述散热腔具有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散热腔内的气体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间流通,所述散热凸起部位于所述散热腔内,在所述散热凸起部用于引导所述散热腔内流通的气体。所述第二盖板连接于所述第二面,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形成散热流道,所述散热流道具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所述散热流道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口之间流通冷却液,所述第二盖板远离所述散热板的一面用于连接所述发热部件。所述气体驱动件,与所述散热板或所述第一盖板连接,用于驱动气体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间流通。
[0005]这种散热结构通过散热板与第一盖板形成通过气体散热的散热腔,散热板与第二盖板形成通过冷却液散热的散热流道,使得散热结构同时具有液冷和气冷两种功能。当发热部件的发热量很大时,可以同时在散热腔内流通气体,在散热流道内流通冷却液,进行风冷和液冷的组合运行,从而快速冷却发热部件。而其中散热腔和散热流道中的任一种故障失效时,可以切换到使用另一种正常继续工作,从而保持发热部件的正常运行,为维护提供了缓冲期,可以在发热部件正常停机后,再维护散热结构,保障了发热部件的安全可靠运行。气体驱动件驱动散热腔内的气体具有稳定的流向,而且使得散热腔内与散热腔外具有主动的气体交换,从而保障了散热腔内风冷的冷却效果。
[0006]基于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形式中,所述散热凸起部包括多个散热片和多个散热柱。散热翅片呈片状分布在所述第一面,多个所述散热翅片平行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翅片间形成连通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分通道。散热柱呈柱状分布在所述第一面,多个所述散热柱平行设置。
[0007]这种散热结构通过散热翅片和散热柱组合的形式实现散热腔内气体的引流,同时也增加了散热板的比表面积,将第二面吸收的热量传递至第一面之后扩散到更大的面积,便于散热腔内的气体通过热交换带走热量。散热柱和散热翅片的分布可以根据第二面发热部件的热量分布进行匹配。当然也可以根据散热腔内气体的流动控制进行匹配。比如在设
置气体驱动件的位置,可以增加散热柱的数量,而减少散热翅片的数量,从而提高气体驱动件的工作效率,避免散热翅片过多地遮挡气体驱动件造成风阻。散热翅片和散热柱组合形成的散热凸起部,一方面可以减少气流短路能够使得散热腔内的气流分布更加均匀,另一方面降低死区的形成,降低局部热集中的现象发生。
[0008]基于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形式中,所述多个散热柱包括第一类型柱和第二类型柱。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类型柱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类型柱的尺寸。所述第二类型柱所在区域形成驱动件安装区域,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驱动件安装区域对应。所述气体驱动件从所述第一开口伸入所述散热腔内,并朝向所述第二类型柱。
[0009]这种散热结构中第一类型柱和第二类型柱具有不同的高度,高度指在垂直于第一面的方向上的尺寸。通过设置第二类型柱为安装气体驱动件做准备,一方面可以降低垂直于第一面的方向上散热结构的整体尺寸,另一方面使得气体驱动件驱动的气流更加接近第二面,更加快速地将第二面传递至第一面的热量吸收。
[0010]基于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形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口设置于所述散热板远离所述第二盖板的一面。
[0011]这种散热结构中的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均设置在远离发热部件的一面,在散热结构连接供应冷却液的液冷装置时,可以便于空间布局,降低液冷装置的管线对发热部件的影响。
[0012]基于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形式中,所述气体驱动件包括连接板和风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散热板连接,所述连接板具有凸起罩,所述凸起罩向远离所述散热板的方向凸起。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凸起罩内,与所述连接板可拆卸连接。
[0013]这种散热结构中连接板通过凸起罩保护风扇,而风扇通过连接板连接到第一盖板上,能够便于风扇的安装,以及风扇安装后的稳定。
[0014]基于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形式中,所述第二面设置有流道槽,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散热板连接时,所述流道槽形成所述散热流道。
[0015]这种散热结构中将流道槽和散热凸起部均集中在散热板上,提高散热结构的集成度,便于热量传递,提高散热效果。
[0016]基于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形式中,所述流道槽内设置有多个分流翅片,所述分流翅片将所述流道槽分为多个分流道。
[0017]这种散热结构中分流翅片使得冷却液在散热流道内的流动更加均匀,一方面可以减少冷却液短路能够使得散热流道内的冷却液分布更加均匀,另一方面降低死区的形成,降低局部热集中的现象发生。
[0018]基于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形式中,所述第一面设置有凸沿,所述凸沿、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一盖板之间形成所述散热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方向上,所述凸沿的尺寸大于所述散热凸起部的尺寸。
[0019]这种散热结构中凸沿包围住散热凸起部的外周,当然也可以不包围其中一侧,使得散热腔的一侧形成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在设置凸沿的情况下,第一盖板可以设置为一块平板,从而降低第一盖板的制造成本,也便于第一盖板的更换。
[0020]基于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形式中,所述第二面设置有下沉槽,所述流道槽设置于所述下沉槽内,所述第二盖板设置于所述下沉槽内时,所述第二盖板远离所述散热板的一
面与所述第二面齐平。
[0021]这种散热结构中第二面设置下沉槽,第二盖板可以设置在下沉槽内,使得下沉槽内的流道槽形成散热流道。第二盖板也可以设置为平板,从而降低第二盖板的制造成本,也便于第二盖板的更换。另外,第二盖板远离散热板的一面与第二面齐平,也使得散热结构接触发热部件的一面平整,便于与散热结构与发热部件的接触,通过降低散热硅胶的使用,减少了传热路径,从而提高发热部件到散热结构的传热效率。
[0022]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子部件和第一方面任一种实施形式中的散热结构,所述电子部件形成所述发热部件,所述电子部件接触所述第二盖板远离所述散热板的一面。
[0023]这种电子设备通过同时具有风冷和液冷的散热结构进行散热,提高散热效率。而且风冷和液冷中的任一者故障失效时,可以继续使用另一者正常继续工作,从而保持电子部件的正常运行,为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结构,用于对发热部件散热,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设置有散热凸起部;第一盖板,连接于所述第一面,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第一盖板之间形成散热腔,所述散热腔具有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散热腔内的气体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间流通,所述散热凸起部位于所述散热腔内,在所述散热凸起部用于引导所述散热腔内流通的气体;第二盖板,连接于所述第二面,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形成散热流道,所述散热流道具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所述散热流道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口之间流通冷却液,所述第二盖板远离所述散热板的一面用于连接所述发热部件;气体驱动件,与所述散热板或所述第一盖板连接,用于驱动气体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间流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凸起部包括:多个散热翅片,多个所述散热翅片平行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翅片间形成连通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分通道;多个散热柱,多个所述散热柱平行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散热柱包括第一类型柱和第二类型柱;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类型柱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类型柱的尺寸;所述第二类型柱所在区域形成驱动件安装区域,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驱动件安装区域对应;所述气体驱动件从所述第一开口伸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宏贾俊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众达散热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