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茅台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检测Zn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282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荧光探针,其结构式如下:制备时,在N2保护下,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检测Zn
2+
的荧光探针、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荧光探针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Zn
2+
的荧光探针、合成工艺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锌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是人体中两百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广泛分布于人类的细胞和体液中,直接参与人体内细胞的生长、发育等各种生命活动。微量锌可以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抗衰老,促进创伤愈合,强化记忆力等,对青少年,儿童则更具营养价值和必需性。正是由于锌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若出现了锌的缺失则会导致免疫系统受损,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随着人们对锌在人类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认识越来越深刻,锌的检测也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
[0003]荧光探针,主要是依靠荧光信号为检测手段,通过荧光的增强、淬灭或者荧光波长的移动来对物质进行检测分析。荧光探针的检测机理主要是通过探针受体部分对检测成分(包括阴阳离子以及中性分子等)的选择性接纳,然后通过光诱导电子或能量转移(PET)、金属

配体电荷转移(MLCT)、分钟内电荷转移(ICT)以及形成氢键、配位键等作用使得探针受体分子的荧光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对外来物质的分析检测。荧光探针由于其选择性好、灵敏度高以及响应时间快等优点,使其在微量检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利用荧光探针简便的定量检测Zn
2+
,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成一种可以检测Zn
2+
的荧光探针。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提供一种荧光探针,其结构式如下:
[0006][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N2保护下,7

羟基香豆素甲醛用乙醇溶解,加入到装有1,2交替硅氧烷硫杂杯[4]氨基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回流24h得到荧光探针;化学反应式如下:
[0008][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是提供荧光探针在检测Zn
2+
的应用。
[0010]进一步的,使用荧光光谱法检测Zn
2+
的浓度线性范围为5
×
10
‑7~8.0
×
10
‑6mol/L。
[0011]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从探针与Zn
2+
的部分核磁滴定变化图可以看到,Zn
2+
在CH=N与酚OH上,形成络合物,并且该过程形成了一个氧负离子的供电子形式,从而和香豆素荧光团形成一个“推拉”电子的状态,从而导致他的荧光增强,从荧光光谱图中也能看出,推测该探针和Zn
2+
的作用机理为ICT机理。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不同含水量(A)及不同酸度(B)下探针(10μmol/L)和探针

Zn
2+
(200μmol/L)体系的荧光强度变化曲线。
[0013]图2为探针(10μmol/L,DMF/H2O,v/v,9/1,pH 6)与不同金属离子作用的紫外吸收(A)和荧光(B)光谱图。
[0014]图3为探针(10μmol/L,DMF/H2O,v/v,9/1,pH 6)与Zn
2+
的紫外吸收(A)和荧光(B)光谱滴定图。
[0015]图4为探针(10μmol/L,DMF/H2O,1:1,v:v,pH 6)与不同金属离子(200μmol L

1)作用后的吸收强度(A)、荧光强度(B)及探针

Zn
2+
作用后的溶液中加入不同金属离子后的变化图。
[0016]图5为探针(10μmol/L)与Zn
2+
相互作用的荧光强度校准曲线。
[0017]图6为探针与Zn
2+
的核磁滴定图,在400MHz,CDCl3条件下进行。
[0018]图7为探针与Zn
2+
机理作用模拟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1、制备
[0021]1.1硫杂杯[4]母体的合成
[0022][0023]1.2 1,2

交替硅氧烷硫杂杯[4]的合成
[0024][0025]在100mL的三颈瓶中,加入硫杂杯[4]芳烃(0.37g,0.50mmol),30mL干DMF,咪唑(0.10g,1.50mmol)作催化剂,N2保护下,搅拌均匀,然后保持在室温下,将10mL含有四异丙基1,3

二氯硅氧醚(0.19g,0.60mmol)的干DMF溶液于恒压漏斗中缓慢滴加,滴加完毕后,会有白色固体析出,继续反应11h,结束后将溶液冷却至0℃,加入30mL 2.0M HCl,搅拌0.5h,析出大量沉淀,过滤,水洗,25%的碳酸氢钠水溶液洗至碱性,二氯甲烷/甲醇重结晶得白色
固体产品390mg,产率81%,mp:258

260℃。1HNMR(400MHz,CDCl3),δ(ppm):0.802[d,J=7.6Hz,2H,CH(CH3)2],1.162[s,9H,C(CH3)3],1.221[s,5H,CH(CH3)2],1.243[s,9H,C(CH3)3].1.381[s,3H,CH(CH3)2],1.578[s,4H,CH(CH3)2],7.502(s,1H,Ar

H),7.518(s,1H,Ar

H),7.550(s,2H,Ar

H),7.636(s,2H,Ar

H),8.156(s,1H,OH)。
[0026]1.3 1,2

交替硅氧烷硫杂杯[4]溴乙腈的合成
[0027][0028]1,2

取代硫杂硅氧烷(500mg,0.51mmol)、碳酸铯(998mg,3.0mmol)、碘化铯(0.02g,3.0mmol)和30mL无水THF加入100mL三颈烧瓶,N2保护下搅拌回流反应1h,使固体全部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浅黄色,再到深黄色;将温度降为20℃,向瓶中加入溴乙腈(367mg,3.0mmol),升温,回流反应12h,溶液颜色继续加深,最后接近黑色;冷却,减压除去溶剂,加30mL 2.0M HCl除去多余的碳酸铯;氯仿(3
×
100ml)萃取,饱和食盐水洗涤。用无水硫酸镁干燥一天;将其过滤、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正己烷:乙酸乙酯=9:1)提纯,得白色固体0.40g,产率:78%,mp:312~314℃。1HNMR(400MHz,CDCl3),δ(ppm):0.409[d,J=7.6Hz,3H,CH(CH3)2],0.801[d,J=7.6Hz,3H,CH(CH3)2],1.043[t,J=14.8Hz,4H,CH(CH3)2],1.284[s,18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N2保护下,7

羟基香豆素甲醛用乙醇溶解,加入到装有1,2交替硅氧烷硫杂杯[4]氨基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回流24h得到荧光探针;化学反应式如下:3.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探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福勇余梅赵晶晶王相勇赵亮
申请(专利权)人:茅台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