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青霉烯和青霉烯中间体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2309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青霉烯和青霉烯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2R,3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青霉烯和青霉烯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青霉素
,尤其涉及一种碳青霉烯和青霉烯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自1929年Fleming发现青霉素至今已经将近一个世纪了。90多年来,抗生素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的增多,使控制病菌感染成为临床工作者面临的棘手问题。新型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以其强效、广谱、安全性高和耐药性低等优点,在抗感染药物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0003]目前,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可分为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非典型β

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结构中都含有β

内酰胺环。它们通过抑制D

丙氨酰

D

丙氨酸转肽酶,从而抑制细菌的细胞壁的合成。而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药物对人体细胞不起作用,具有很高的选择性。非典型的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在化学结构上也含有β

内酰胺环,如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和青霉烯类的呋罗培南等。这些新型的全合成广谱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需氧菌及厌氧菌都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在临床上也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碳青霉烯和青霉烯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3R,4R)
‑4‑
乙酰氧基
‑3‑
[[(R)
‑1‑
>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乙基]氮杂环丁
‑2‑
酮作为一个结构单元,是合成碳青霉烯和青霉烯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关键中间体,对其工艺的研究价值也从中突显出来。其合成方法的研究自1990年以来有了较大的进展,在工艺上由半合成走向了全合成,发展到当前最具有挑战性的手性诱导不对称合成。
[0004]关于目标化合物合成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多,通过对以报道文献路线的分析和总结,根据β

内酰胺环不同的形成方法,将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大致分为三类:(1)以发酵物6

APA为起始原料,将双环变成单、(2)通过[2+2]环加成反应和(3)通过分子内的环合反应;合成路线(1)存在锌

银还原脱溴的过程,相对比较困难,及得到非对映异构体的混合物,需要通过手性拆分得到单一光学纯度的目标化合物,合成路线(2)较(1)有较好的区域选择性,但仍然得到非对映异构体的混合物,且起始物料为稳定性不佳的亚胺,反应中有对人或环境不友好的试剂,不适用于工业生产,合成路线(3)中用到的试剂价格很贵,操作繁琐,且存在污染环境的试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碳青霉烯和青霉烯中间体的制备方法,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来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碳青霉烯和青霉烯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一:(2R,3R)

环氧丁酸的制备;
[0009]步骤二:N
‑4‑
甲氧苯基

N

乙酰甲基胺的制备;
[0010]步骤三:(2R,3R)

N

乙酰甲基

N
‑4‑
甲氧苯基

2,3

环氧丁酰胺的制备;
[0011]步骤四;(3R,4S)
‑3‑
[(R)
‑1‑
羟乙基]‑4‑
乙酰基

N

对甲氧苯基氮杂环丁
‑2‑
酮的制备;
[0012]步骤五:(3R,4S)
‑3‑
[[(R)
‑1‑
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乙基]‑4‑
乙酰基

N

对甲氧苯基氮杂环丁
‑2‑
酮的制备;
[0013]步骤六:(3R,4S)
‑3‑
[[(R)
‑1‑
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乙基]‑4‑
乙酰氧基

N

对甲氧苯基氮杂环丁
‑2‑
酮的制备;
[0014]步骤七:(3R,4S)
‑3‑
[[(R)
‑1‑
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乙基]‑4‑
乙酰氧基氮杂环丁
‑2‑
酮的制备。
[0015]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步骤一中,取L

苏氨酸加入7.5N盐酸使之溶解,将其冷却至0度以下,取亚硝酸钠溶于水中配成40%的溶液,搅拌下在5个小时内将其缓慢的滴入,保持反应温度在0

2度左右,滴毕,将反应液在室温下强烈搅拌30分钟后,冷却至0度以下,缓慢滴加40%氢氧化钠溶液,滴毕,将反应液室温搅拌过夜,重新冷却至0度,缓慢滴加6N盐酸,至pH为2左右,将反应液放置室温,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蒸去溶剂得到粗品,无需处理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0016]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步骤二中,取对甲氧基苯胺溶于氯仿中,加入三乙胺和氯丙酮,混合物在45度下反应50分钟,冷却至室温,加入水,分出有机层,水层用氯仿再萃取2次,合并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蒸去溶剂得到粗品,无需处理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0017]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步骤三中,取(2R,3R)

环氧丁酸溶于无水四氢呋喃中,冷却至

17度,加入三乙胺,搅拌下缓慢滴加氯甲酸乙酯,滴毕,剧烈搅拌30分钟,加入N
‑4‑
甲氧苯基

N

乙酰甲基胺,将反应液缓慢升至室温,继续搅拌过夜,过滤,将溶剂蒸干,加入5mL氯仿溶解,置于冰水中,加入2N盐酸洗,饱和碳酸钠水溶液,饱和氯化钠洗涤,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蒸去溶剂得到粗品。
[0018]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步骤四中,取(2R,3R)

N

乙酰甲基

N
‑4‑
甲氧苯基

2,3

环氧丁酰胺,溶于无水丙酮中,分次加入无水碳酸钾,混合物加热回流过夜,过滤,蒸去溶剂得到粗品,步骤五中,取(3R,4S)
‑3‑
[(R)
‑1‑
羟乙基]‑4‑
乙酰基

N

对甲氧苯基氮杂环丁
‑2‑
酮溶于无水DMF中,加入咪唑,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混合物室温搅拌27h,加入乙酸乙酯稀释,分别用稀盐酸、5%碳酸氢钠和饱和食盐水洗涤,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蒸去溶剂得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青霉烯和青霉烯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2R,3R)

环氧丁酸的制备;步骤二:N
‑4‑
甲氧苯基

N

乙酰甲基胺的制备;步骤三:(2R,3R)

N

乙酰甲基

N
‑4‑
甲氧苯基

2,3

环氧丁酰胺的制备;步骤四;(3R,4S)
‑3‑
[(R)
‑1‑
羟乙基]
‑4‑
乙酰基

N

对甲氧苯基氮杂环丁
‑2‑
酮的制备;步骤五:(3R,4S)
‑3‑
[[(R)
‑1‑
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乙基]
‑4‑
乙酰基

N

对甲氧苯基氮杂环丁
‑2‑
酮的制备;步骤六:(3R,4S)
‑3‑
[[(R)
‑1‑
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乙基]
‑4‑
乙酰氧基

N

对甲氧苯基氮杂环丁
‑2‑
酮的制备;步骤七:(3R,4S)
‑3‑
[[(R)
‑1‑
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乙基]
‑4‑
乙酰氧基氮杂环丁
‑2‑
酮的制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青霉烯和青霉烯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取L

苏氨酸加入7.5N盐酸使之溶解,将其冷却至0度以下,取亚硝酸钠溶于水中配成40%的溶液,搅拌下在5个小时内将其缓慢的滴入,保持反应温度在0

2度左右,滴毕,将反应液在室温下强烈搅拌30分钟后,冷却至0度以下,缓慢滴加40%氢氧化钠溶液,滴毕,将反应液室温搅拌过夜,重新冷却至0度,缓慢滴加6N盐酸,至pH为2左右,将反应液放置室温,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蒸去溶剂得到粗品,无需处理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青霉烯和青霉烯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取对甲氧基苯胺溶于氯仿中,加入三乙胺和氯丙酮,混合物在45度下反应50分钟,冷却至室温,加入水,分出有机层,水层用氯仿再萃取2次,合并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蒸去溶剂得到粗品,无需处理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青霉烯和青霉烯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取(2R,3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成浩魏海洋齐鹏李迪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宝圣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