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接驳车判断到达站点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2455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接驳车判断到达站点的装置。该技术方案对装置的封装结构进行优化改进,采用多层结构相互嵌套,并利用密封圈结合密封面实现了多层次的封闭结构。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腔道与探头之间具有密封面,底座向上伸入筒型体底部,在底座与筒型体之间设有第一O型圈和第二O型圈,在探头底端固定连接有仓体,在仓体底部具有延伸部,延伸部伸入至底座顶端,在延伸部与底座之间设有第三O型圈,仓体嵌套于筒型体中,在筒型体顶端具有上端口,第二上盖卡接在上端口处,在第二上盖与上端口之间具有另一密封面,在该密封面端部设有硅胶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改善了装置的密封性,有助于保证装置在外部环境中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接驳车判断到达站点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接驳车判断到达站点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无人驾驶技术是传感器、计算机、人工智能、通信、导航定位、模式识别、机器视觉、智能控制等多门前沿学科的综合体。无人接驳车是指通过车载传感器系统感知道路环境,自动规划行驶路线,并对车辆进行调整以达到预定目标的智能车辆。它借助车载传感器感知汽车周围的环境,并根据感知得到的道路、汽车位置和障碍物信息调整汽车的转向和速度,使汽车在道路上安全可靠地行驶。它集成了自动调节、建筑、人工智能、视觉计算等多种技术。它是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和智能调控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实力和产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在国防和国民经济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有技术中,无人接驳车采用成套的传感器判断位置及站点到达情况,目前,此类传感器的密封性不佳,在长时间运行时因内部积灰问题影响设备状况的现象时有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无人接驳车判断到达站点的装置,以解决常规装置密封性不良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无人接驳车判断到达站点的装置,包括底座,腔道,筒体,探头,密封面,筒型体,第一O型圈,第二O型圈,仓体,延伸部,第三O型圈,上端口,第二上盖,硅胶环,第一上盖,腔道位于底座中,筒体固定连接在底座下端,腔道与筒体相通,探头伸入腔道顶端,在腔道与探头之间具有密封面,底座向上伸入筒型体底部,在底座与筒型体之间设有第一O型圈和第二O型圈,在探头底端固定连接有仓体,在仓体底部具有延伸部,延伸部伸入至底座顶端,在延伸部与底座之间设有第三O型圈,仓体嵌套于筒型体中,在筒型体顶端具有上端口,第二上盖卡接在上端口处,在第二上盖与上端口之间具有另一密封面,在该密封面端部设有硅胶环,第一上盖伸入至上端口中,在第一上盖和上端口之间具有再一密封面。
[0006]作为优选,在第一上盖上分别设置有RF模块和接头,RF模块和接头通过导线连接。
[0007]作为优选,在RF模块上连接有传感器,RF模块与电源通过导线连接。
[0008]作为优选,在底座的外部设置有护套,所述护套为圆管形状。
[0009]作为优选,在底座的外部设置有磨砂表面,所述磨砂表面不覆盖底座的全部外表面。
[0010]作为优选,第一O型圈的规格与第二O型圈的规格相同。
[0011]作为优选,电源为电池。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接驳车判断到达站点的装置。该技术方案对装置的封装结构进行优化改进,采用多层结构相互嵌套,并利用密封圈结合密封面实现了多层次的
封闭结构。具体来看,本技术在腔道与探头之间具有密封面,底座向上伸入筒型体底部,在底座与筒型体之间设有第一O型圈和第二O型圈,在探头底端固定连接有仓体,在仓体底部具有延伸部,延伸部伸入至底座顶端,在延伸部与底座之间设有第三O型圈,仓体嵌套于筒型体中,在筒型体顶端具有上端口,第二上盖卡接在上端口处,在第二上盖与上端口之间具有另一密封面,在该密封面端部设有硅胶环。本技术充分改善了装置的密封性,有助于保证装置在外部环境中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内部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外部图;
[0015]图3是当卸除第二上盖后,本技术的顶部图;
[0016]其中:
[0017]1、底座
ꢀꢀꢀꢀꢀꢀꢀ
2、腔道
ꢀꢀꢀꢀꢀꢀꢀꢀꢀ
3、筒体
ꢀꢀꢀꢀꢀꢀꢀꢀꢀꢀꢀ
4、探头
[0018]5、密封面
ꢀꢀꢀꢀꢀ
6、筒型体
ꢀꢀꢀꢀꢀꢀꢀ
7、第一O型圈
ꢀꢀꢀꢀꢀꢀ
8、第二O型圈
[0019]9、仓体
ꢀꢀꢀꢀꢀꢀꢀꢀ
10、延伸部
ꢀꢀꢀꢀꢀꢀ
11、第三O型圈
ꢀꢀꢀꢀꢀ
12、上端口
[0020]13、第二上盖14、硅胶环
ꢀꢀꢀꢀꢀꢀ
15、第一上盖
ꢀꢀꢀꢀꢀꢀ
16、RF模块
[0021]17、接头
ꢀꢀꢀꢀꢀꢀꢀ
18、电源
ꢀꢀꢀꢀꢀꢀꢀꢀ
19、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3]实施例1
[0024]一种无人接驳车判断到达站点的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底座1,腔道2,筒体3,探头4,密封面5,筒型体6,第一O型圈7,第二O型圈8,仓体9,延伸部10,第三O型圈11,上端口12,第二上盖13,硅胶环14,第一上盖15,腔道2位于底座1中,筒体3固定连接在底座1下端,腔道2与筒体3相通,探头4伸入腔道2顶端,在腔道2与探头4之间具有密封面5,底座1向上伸入筒型体6底部,在底座1与筒型体6之间设有第一O型圈7和第二O型圈8,在探头4底端固定连接有仓体9,在仓体9底部具有延伸部10,延伸部10伸入至底座1顶端,在延伸部10与底座1之间设有第三O型圈11,仓体9嵌套于筒型体6中,在筒型体6顶端具有上端口12,第二上盖13卡接在上端口12处,在第二上盖13与上端口12之间具有另一密封面5,在该密封面5端部设有硅胶环14,第一上盖15伸入至上端口12中,在第一上盖15和上端口12之间具有再一密封面5。
[0025]实施例2
[0026]一种无人接驳车判断到达站点的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底座1,腔道2,筒体3,探头4,密封面5,筒型体6,第一O型圈7,第二O型圈8,仓体9,延伸部10,第三O型圈11,上端口12,第二上盖13,硅胶环14,第一上盖15,腔道2位于底座1中,筒体3固定连接在底座1下端,
腔道2与筒体3相通,探头4伸入腔道2顶端,在腔道2与探头4之间具有密封面5,底座1向上伸入筒型体6底部,在底座1与筒型体6之间设有第一O型圈7和第二O型圈8,在探头4底端固定连接有仓体9,在仓体9底部具有延伸部10,延伸部10伸入至底座1顶端,在延伸部10与底座1之间设有第三O型圈11,仓体9嵌套于筒型体6中,在筒型体6顶端具有上端口12,第二上盖13卡接在上端口12处,在第二上盖13与上端口12之间具有另一密封面5,在该密封面5端部设有硅胶环14,第一上盖15伸入至上端口12中,在第一上盖15和上端口12之间具有再一密封面5。其中,在第一上盖15上分别设置有RF模块16和接头17,RF模块16和接头17通过导线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接驳车判断到达站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腔道(2),筒体(3),探头(4),密封面(5),筒型体(6),第一O型圈(7),第二O型圈(8),仓体(9),延伸部(10),第三O型圈(11),上端口(12),第二上盖(13),硅胶环(14),第一上盖(15),腔道(2)位于底座(1)中,筒体(3)固定连接在底座(1)下端,腔道(2)与筒体(3)相通,探头(4)伸入腔道(2)顶端,在腔道(2)与探头(4)之间具有密封面(5),底座(1)向上伸入筒型体(6)底部,在底座(1)与筒型体(6)之间设有第一O型圈(7)和第二O型圈(8),在探头(4)底端固定连接有仓体(9),在仓体(9)底部具有延伸部(10),延伸部(10)伸入至底座(1)顶端,在延伸部(10)与底座(1)之间设有第三O型圈(11),仓体(9)嵌套于筒型体(6)中,在筒型体(6)顶端具有上端口(12),第二上盖(13)卡接在上端口(12)处,在第二上盖(13)与上端口(12)之间具有另一密封面(5),在该密封面(5)端部设有硅胶环(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芳李焱赵宗豪
申请(专利权)人:睿羿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