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动换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2157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自动换模机构,包括:顶架,包括两位置对称的支撑板,两个支撑板间设有两端贯穿的容纳空间;翻转机构,包括布置在容纳空间的翻转板,旋转轴位于翻转板中部且该旋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支撑板上而上述旋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有动力源,上述动力源为伺服电机。上述翻转板随动上述旋转轴沿水平方向旋转,上述翻转板的上下两侧设于位置对应的前挡板以及后挡板,上述前挡板以及后挡板间构成待加工部件的固定空间。上述结构通过将顶架突破常规设计,实现水平180度旋转,由于顶架上下两面各有一套前后挡板以及调整设备,这样可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在上面实现模具换装,顶架旋转180度后直接投入生产,大大提升生产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自动换模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发泡加工的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自动换模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塑料发泡的技术渊源久远。最早是20年代初期的泡沫胶木,用类似制造泡沫橡胶的方法制取;30年代出现硬质聚氨酯泡沫和聚苯乙烯泡沫;40年代有聚乙烯、聚氯乙烯、环氧树脂、酚醛泡沫;50年代则有可发性聚苯乙烯泡沫和软质聚氨酯泡沫。基本上所有的塑料,包括热塑性和热固性的都可以发泡为泡沫塑料。工业上的制备方法有:挤出发泡、注塑发泡、模塑发泡、压延发泡、粉末发泡和喷涂发泡等等。
[0003]如公开号为CN206765209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立式冷柜箱体发泡夹具,该专利的技术方案中记载有“所述顶架的上方设有锁模机构,顶架的后侧设有长度调节机构,所述长度调节机构设在工作台的上方,位于长度调节机构下方的顶架后侧连接水路温控系统。”结合该技术方案叙述以及该专利的专利附图,可以清楚的得出该技术方案的顶架选用固定式结构,仅一套锁模机构,工作效率一般,同时,传统的顶部锁模机构的挡板多通过插接式结构,实现挡板的定位,这种定位下的挡板并不具备旋转补偿的同时,这种挡板结构存在插不准以及磨损的缺点,为此,我们提供一种新型自动换模机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自动换模机构,通过将顶架突破常规设计,实现水平180度旋转,由于顶架上下两面各有一套前后挡板以及调整设备,这样可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在上面实现模具换装,顶架旋转180度后直接投入生产,大大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后挡板加装加强结构,运用特殊结构实现自动补偿和间隙调整的功能。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一种新型自动换模机构,包括:
[0006]顶架,包括两位置对称的支撑板,两个支撑板间设有两端贯穿的容纳空间;
[0007]翻转机构,包括布置在容纳空间的翻转板,旋转轴位于翻转板中部且该旋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支撑板上而上述旋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有动力源,上述动力源为伺服电机。上述翻转板随动上述旋转轴沿水平方向旋转,上述翻转板的上下两侧设于位置对应的前挡板以及后挡板,上述前挡板以及后挡板间构成待加工部件的固定空间。
[0008]上述结构通过将顶架突破常规设计,实现水平180度旋转,由于顶架上下两面各有一套前后挡板以及调整设备,这样可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在上面实现模具换装,顶架旋转180度后直接投入生产,大大提升生产效率。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
[0010]间隙补偿机构:该间隙补偿机构包括布置在上述后挡板两侧的补偿板,两个补偿板间布置有穿过后挡板的连接轴,限位挡板布置在上述后挡板的外侧且该限位挡板与上述后挡板间设有间隙,上述限位挡板固接在上述补偿板上且该限位挡板位于上述后挡板的旋
转路径上。补偿板包括沿后挡板直线方向布置的竖直部以及与竖直部朝向翻转板一端向后挡板内侧延伸的水平部,上述竖直部以及水平部呈垂直布置。
[0011]上述间隙补偿机构实现后挡板的加强功能,运用连接轴实现上述后挡板的旋转动作的同时,搭配限位挡板的限位功能,以确保在发泡力受力而挤压后挡板的过程中,实现后挡板的微调,来补偿挤压变形产生的间隙使得上述后挡板在呈大致垂直形状的同时,确保后挡板的贴合效果,同时,在加工完成后,在自重的作用下,上述后挡板可实现自恢复,以便于上述后挡板进行下一次加工。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上述前挡板的外侧设有翻转气缸,该翻转气缸呈倾斜布置且该翻转气缸的气推杆铰接在上述前挡板的外壁上以实现翻转气缸驱动前挡板作翻转动作,上述前挡板的伸出端沿前挡板内侧方向延伸并构建出扣接块,该扣接块与上述前挡板为垂直布置,上述结构的设置,通过翻转气缸实现上述前挡板的打开让位,以避免换模工作过程中的产品干涉,利于实现快速换模工作。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上述翻转板的两面皆设有两位置对应的调节丝杠,该调节丝杠的输入端设有动力设备,且上述调节丝杠上设有丝杠螺母,且上述补偿板布置在该丝杠螺母上,丝杠螺母具备移动稳定的优点,从而确保上述前挡板以及后挡板在水平方向的稳定移动。
[0014]本技术的一种新型自动换模机构,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的一种新型自动换模机构,通过将顶架突破常规设计,实现水平180度旋转,由于顶架上下两面各有一套前后挡板以及调整设备,这样可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在上面实现模具换装,顶架旋转180度后直接投入生产,大大提升生产效率。
[0016]2、本技术的一种新型自动换模机构,通过设计间隙补偿机构,以实现后挡板的加强功能,运用连接轴实现上述后挡板的旋转动作的同时,搭配限位挡板的限位功能,以确保在发泡力受力而挤压后挡板的过程中,实现后挡板的微调,来补偿挤压变形产生的间隙使得上述后挡板在呈大致垂直形状的同时,确保后挡板的贴合效果,同时,在加工完成后,在自重的作用下,上述后挡板可实现自恢复,以便于上述后挡板进行下一次加工。
[0017]3、本技术的一种新型自动换模机构,通过在前挡板处设计翻转气缸,从而实现上述前挡板打开让位的目的,以避免换模工作过程中的产品干涉,利于实现快速换模工作。
[0018]参照后文的说明与附图,详细公开了本技术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技术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一种新型自动换模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一种新型自动换模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一种新型自动换模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顶架;2、翻转机构;3、前挡板;4、后挡板;5、固定空间;6、间隙补偿机构;7、翻转气缸;8、调节丝杠;11、支撑板;12、容纳空间;21、翻转板;22、旋转轴;31、扣接块;61、补偿板;62、连接轴;63、限位挡板;71、气推杆;81、动力设备;82、丝杠螺母;611、竖直部;612、
水平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设有”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相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固连”为固定连接的含义,固定连接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作为本文的保护范围,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动换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架(1),包括两位置对称的支撑板(11),两个支撑板(11)间设有两端贯穿的容纳空间(12);翻转机构(2),包括布置在容纳空间(12)的翻转板(21),旋转轴(22)位于翻转板(21)中部且该旋转轴(2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支撑板(11)上而上述旋转轴(22)的另一端连接有动力源,上述翻转板(21)随动上述旋转轴(22)沿水平方向旋转,上述翻转板(21)的上下两侧设于位置对应的前挡板(3)以及后挡板(4),上述前挡板(3)以及后挡板(4)间构成待加工部件的固定空间(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换模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间隙补偿机构(6):该间隙补偿机构(6)包括布置在上述后挡板(4)两侧的补偿板(61),两个补偿板(61)间布置有穿过后挡板(4)的连接轴(62),限位挡板(63)布置在上述后挡板(4)的外侧且该限位挡板(63)与上述后挡板(4)间设有间隙,上述限位挡板(63)固接在上述补偿板(61)上且该限位挡板(63)位于上述后挡板(4)的旋转路径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换模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勇魏文春刘征王朝海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信盟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