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带供收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2107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钻孔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铝带供收料装置,包括供料转盘组件、编码器组件、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拉料动力组件、收料转盘组件以及铝带,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间隔平行设置,第一支撑架上设有第四惰轮,第二支撑架上设有第五惰轮,铝带的第一端安装于供料转盘组件上,铝带的第二端依次经过编码器组件、第四惰轮、第五惰轮、拉料动力组件以及收料转盘组件,第四惰轮与第五惰轮之间的铝带用于垫设PCB板。通过全自动化机械代替人工上料,人工劳动强度小,节省了人工成本,且提高了加工效率低,同时减少了人工的安全隐患。同时减少了人工的安全隐患。同时减少了人工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带供收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钻孔机
,特指一种铝带供收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PCB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由于它是采用电子印刷术制作的,故又被称为印刷电路板。传统的PCB板在生产/制作过程中,需要对PCB板进行钻孔,以便后续电子元件的焊接。由于PCB板钻孔时会使得PCB板产生批锋,影响PCB板后序的焊接,因此需要在PCB板的底部垫设铝带。
[0003]目前,铝带的供料收料都是采用人工作业,其工作流程:把铝带置于待钻孔的PCB板底部,待PCB板完成钻孔后,将铝带收料,再重新替换新的铝带,人工劳动强度大,成本非常高,但加工效率低,同时人工操作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铝带供收料装置,有效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应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铝带供收料装置,包括供料转盘组件、编码器组件、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拉料动力组件、收料转盘组件以及铝带,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间隔平行设置,第一支撑架上设有第四惰轮,第二支撑架上设有第五惰轮,铝带的第一端安装于供料转盘组件上,铝带的第二端依次经过编码器组件、第四惰轮、第五惰轮、拉料动力组件以及收料转盘组件,第四惰轮与第五惰轮之间的铝带用于垫设PCB板。
[0007]根据上述方案,所述供料转盘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架、供料转盘、第一快换头、调节轮、弹簧、固定座以及第一销轴,第一销轴穿设于第一安装架上,第一销轴的第一端设于第一安装架的外侧,用于安装供料转盘,供料转盘通过第一快换头可快速的拆装于第一销轴的第一端,且供料转盘相对第一安装架可转动,第一销轴的第二端设于第一安装架的内侧,用于安装调节轮、弹簧以及固定座,调节轮、弹簧以及固定座依次安装于第一销轴的第二端,调节轮与第一安装架的内侧贴合,弹簧抵设于调节轮与固定座之间,通过调节固定座的位置用于调节供料转盘转动时的松紧度。
[0008]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编码器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架、编码器、第一摩擦轮、第一惰轮、第二惰轮、第三惰轮以及检测器,编码器安装于第二安装架的外侧,第一摩擦轮、第一惰轮、第二惰轮、第三惰轮以及检测器安装于第二安装架的内侧,且第一摩擦轮连接于编码器,用于记录铝带传动数据,第一惰轮安装于第二安装架的下部,用于引入铝带,第二惰轮安装于第二安装架的中部,并与第一摩擦轮配合用于夹住铝带,第三惰轮安装于第二安装架的上部,用于引出铝带,检测器安装于第二安装架的侧部,用于检测铝带是否有拉动。
[0009]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拉料动力组件包括第三安装架、动力马达、第二摩擦轮、第六惰轮、第七惰轮、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以及重力杆,动力马达安装于第三安装架的外侧,
第二摩擦轮、第六惰轮以及第七惰轮安装于第三安装架的内侧,第二摩擦轮连接于动力马达的输出端,通过动力马达驱动第二摩擦轮旋转用于拉动铝带,第六惰轮安装于第三安装架的上部,用于引入铝带,第七惰轮安装于第三安装架的中部,并与第二摩擦轮配合用于夹住铝带,第一感应器与第二感应器呈上下间隔安装于第三安装架下部,重力杆活动安装于第一感应器与第二感应器的侧部,并分别与铝带、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配合。
[0010]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收料转盘组件包括第四安装架、收料转盘、第二快换头、第二销轴以及收料电机,第二销轴穿设于第四安装架上,第二销轴的第一端设于第四安装架的外侧,用于安装收料转盘,收料转盘通过第二快换头可快速的拆装于第二销轴的第一端,且收料转盘相对第四安装架可转动,第二销轴的第二端设于第四安装架的内侧,用于安装收料电机,收料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收料转盘,用于驱动收料转盘转动收料。
[0011]本技术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工作时,将铝带的第一端安装于供料转盘组件上,再将铝带的第二端依次经过编码器组件、第四惰轮、第五惰轮、拉料动力组件以及收料转盘组件,构成全自动化铝带供收料装置,通过全自动化机械代替人工上料,人工劳动强度小,节省了人工成本,且提高了加工效率低,同时减少了人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供料转盘组件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编码器组件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拉料动力组件示意图;
[0017]图5是本技术收料转盘组件示意图。
[0018]1、供料转盘组件;11、第一安装架;12、供料转盘;13、第一快换头;14、调节轮;15、弹簧;16、固定座;17、第一销轴;2、编码器组件;21、第二安装架;22、编码器;23、第一摩擦轮;24、第一惰轮;25、第二惰轮;26、第三惰轮;27、检测器;3、第一支撑架;31、第四惰轮;4、第二支撑架;41、第五惰轮;5、拉料动力组件;51、第三安装架;52、动力马达;53、第二摩擦轮;54、第六惰轮;55、第七惰轮;56、第一感应器;57、第二感应器;58、重力杆;6、收料转盘组件;61、第四安装架;62、收料转盘;63、第二快换头;64、第二销轴;65、收料电机;7、铝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20]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铝带供收料装置,包括供料转盘组件1、编码器组件2、第一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4、拉料动力组件5、收料转盘组件6以及铝带7,第一支撑架3与第二支撑架4间隔平行设置,第一支撑架3上设有第四惰轮31,第二支撑架4上设有第五惰轮41,铝带7的第一端安装于供料转盘组件1上,铝带7的第二端依次经过编码器组件2、第四惰轮31、第五惰轮41、拉料动力组件5以及收料转盘组件6,第四惰轮31与第五惰轮41之间的铝带7用于垫设PCB板。以上构成本技术基本结构。
[0021]本技术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工作时,将铝带7的第一端安装于供料转盘组件1上,再将铝带7的第二端依次经过编码器组件2、第四惰轮31、第五惰轮41、拉料动力组件5
以及收料转盘组件6,构成全自动化铝带7供收料装置,通过全自动化机械代替人工上料,人工劳动强度小,节省了人工成本,且提高了加工效率低,同时减少了人工的安全隐患。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供料转盘组件1包括第一安装架11、供料转盘12、第一快换头13、调节轮14、弹簧15、固定座16以及第一销轴17,第一销轴17穿设于第一安装架11上,第一销轴17的第一端设于第一安装架11的外侧,用于安装供料转盘12,供料转盘12通过第一快换头13可快速的拆装于第一销轴17的第一端,且供料转盘12相对第一安装架11可转动,第一销轴17的第二端设于第一安装架11的内侧,用于安装调节轮14、弹簧15以及固定座16,调节轮14、弹簧15以及固定座16依次安装于第一销轴17的第二端,调节轮14与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带供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料转盘组件(1)、编码器组件(2)、第一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4)、拉料动力组件(5)、收料转盘组件(6)以及铝带(7),所述第一支撑架(3)与第二支撑架(4)间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架(3)上设有第四惰轮(31),所述第二支撑架(4)上设有第五惰轮(41),所述铝带(7)的第一端安装于供料转盘组件(1)上,所述铝带(7)的第二端依次经过编码器组件(2)、第四惰轮(31)、第五惰轮(41)、拉料动力组件(5)以及收料转盘组件(6),所述第四惰轮(31)与第五惰轮(41)之间的铝带(7)用于垫设PCB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带供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转盘组件(1)包括第一安装架(11)、供料转盘(12)、第一快换头(13)、调节轮(14)、弹簧(15)、固定座(16)以及第一销轴(17),所述第一销轴(17)穿设于第一安装架(11)上,所述第一销轴(17)的第一端设于第一安装架(11)的外侧,用于安装供料转盘(12),所述供料转盘(12)通过第一快换头(13)可快速的拆装于第一销轴(17)的第一端,且所述供料转盘(12)相对第一安装架(11)可转动,所述第一销轴(17)的第二端设于第一安装架(11)的内侧,用于安装调节轮(14)、弹簧(15)以及固定座(16),所述调节轮(14)、弹簧(15)以及固定座(16)依次安装于第一销轴(17)的第二端,所述调节轮(14)与第一安装架(11)的内侧贴合,所述弹簧(15)抵设于调节轮(14)与固定座(16)之间,通过调节固定座(16)的位置用于调节供料转盘(12)转动时的松紧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带供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组件(2)包括第二安装架(21)、编码器(22)、第一摩擦轮(23)、第一惰轮(24)、第二惰轮(25)、第三惰轮(26)以及检测器(27),所述编码器(22)安装于第二安装架(21)的外侧,所述第一摩擦轮(23)、第一惰轮(24)、第二惰轮(25)、第三惰轮(26)以及检测器(27)安装于第二安装架(21)的内侧,且所述第一摩擦轮(23)连接于编码器(22),用于记录铝带(7)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飞赵斌林德贵黄育陈立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升达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