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消声装置、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2106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振消声装置、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隔振消声装置包括第一支撑环、第二支撑环、弹性密封隔振环、第一弹性减振环和第二弹性减振环,第一弹性减振环套接在第一支撑环上,第二弹性减振环套接在第二支撑环上,弹性密封隔振环的第一端套接在第一支撑环靠近第二支撑环的第一端的外周壁上,弹性密封隔振环的第二端套接在第二支撑环靠近第一支撑环的第一端的外周壁上,第一支撑环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环的第一端之间具有隔振间隙,且弹性密封隔振环位于第一弹性减振环和第二弹性减振环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隔振消声装置能够有效阻断振动传递路径,实现吸振和隔振的双重效果,使得隔振消声效果好。振消声效果好。振消声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振消声装置、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隔振消声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隔振消声装置、具有该隔振消声装置的压缩机组件和具有该压缩机组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压缩机作为空调室外机三大振源之一,其工作时的振动会激发其他零部件如管路、支架、壳体、储液罐等产生机械共振,并向外辐射噪声。在对空调进行售后处理时发现,压缩机低频噪声问题在其中占比较高且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压缩机与其他零部件产生共振进而导致压缩机倍频异响,倍频异响经由管路系统传递至室内机,造成室内机出现异响,影响用户体验。
[0003]针对管路系统对压缩机倍频异响的传递问题,现有一种方式是通过在管路上增加减震锤作为配重,通过局部增加集中质量,降低管路的固有频率,让压缩机激励频率错开管路共振频率,避免共振,从而起到减振作用;现有另一种方式是在管路上穿设套接有吸振装置,通过吸振装置对目标管路进行吸振和能量耗散,起到减振作用。但是,现有减振方式只能对管路起到减振作用,而无法阻断管路的振动传递路径,管路依然存在振动传递,隔振消声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阻断振动传递路径且隔振消声效果好的隔振消声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隔振消声装置的压缩机组件。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压缩机组件的空调器。
[0007]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振消声装置,包括第一支撑环、第二支撑环、弹性密封隔振环、第一弹性减振环和第二弹性减振环,第一弹性减振环套接在第一支撑环上,第二弹性减振环套接在第二支撑环上,弹性密封隔振环的第一端套接在第一支撑环靠近第二支撑环的第一端的外周壁上,弹性密封隔振环的第二端套接在第二支撑环靠近第一支撑环的第一端的外周壁上,第一支撑环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环的第一端之间具有隔振间隙,且弹性密封隔振环位于第一弹性减振环和第二弹性减振环之间。
[0008]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弹性密封隔振环的内周壁凸出设置有环台,环台位于隔振间隙内。
[0009]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弹性密封隔振环的第一端与第一弹性减振环之间的邻接位置套接有第一夹持卡环,第一夹持卡环将弹性密封隔振环的第一端与第一弹性减振环的一端紧固在第一支撑环上;和/或,弹性密封隔振环的第二端与第二弹性减振环之间的邻接位置套接有第二夹持卡环,第二夹持卡环将弹性密封隔振环的第二端与第二弹性减振环的一端紧固在第二支撑环上。
[0010]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弹性密封隔振环与隔振间隙对应的外周壁设置有传感器,传
感器用于检测弹性密封隔振环内流体的压力和/或温度。
[0011]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传感器包括压紧定环和应变片,压紧定环套接在弹性密封隔振环上,应变片设置在压紧定环的外周壁上。
[0012]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隔振消声装置还包括第一环罩,第一环罩套设在第一弹性减振环的外周和第二弹性减振环的外周之间,且第一环罩、第一弹性减振环、弹性密封隔振环和第二弹性减振环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内填充有第一阻尼材料。
[0013]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隔振消声装置还包括第二环罩,第二环罩套设在第一环罩的外周,且第二环罩和第一环罩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内填充有第二阻尼材料。
[0014]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隔振消声装置还包括耐腐蚀膜环,耐腐蚀膜环内嵌在第一支撑环的环孔、弹性密封隔振环的环孔和第二支撑环的环孔内。
[0015]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耐腐蚀膜环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外翻环罩,第一外翻环罩与耐腐蚀膜环之间形成第一包覆腔,第一支撑环的第二端和第一弹性减振环远离第二弹性减振环的一端内嵌在第一包覆腔内;和/或,耐腐蚀膜环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外翻环罩,第二外翻环罩与耐腐蚀膜环之间形成第二包覆腔,第二支撑环的第二端和第二弹性减振环远离第一弹性减振环的一端内嵌在第二包覆腔内。
[0016]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隔振消声装置还包括第一公头和第一母头,第一母头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内喇叭口,第一母头的第二端设置第一螺纹孔,第一公头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且第一公头靠近第一内喇叭口的端面为第一倾斜紧定端面,第一倾斜紧定端面和第一内喇叭口的端面之间形成第一喇叭环槽,第一支撑环的第二端、第一弹性减振环远离第二弹性减振环的一端、耐腐蚀膜环的第一端以及第一外翻环罩远离弹性密封隔振环的一端内嵌在第一喇叭环槽内;和/或,隔振消声装置还包括第二公头和第二母头,第二母头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内喇叭口,第二母头的第二端设置第二螺纹孔,第二公头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且第二公头靠近第二内喇叭口的端面为第二倾斜紧定端面,第二倾斜紧定端面和第二内喇叭口的端面之间形成第二喇叭环槽,第二支撑环的第二端、第二弹性减振环远离第一弹性减振环的一端、耐腐蚀膜环的第二端以及第二外翻环罩远离弹性密封隔振环的一端内嵌在第二喇叭环槽内。
[0017]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储液罐和隔振消声装置,储液罐的出液端与压缩机相连通,隔振消声装置为上述的隔振消声装置,隔振消声装置连通在储液罐的进液端和外接管路之间。
[0018]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组件,压缩机组件为上述的压缩机组件。
[0019]本专利技术隔振消声装置连通在储液罐的进液端和外接管路之间,由于本专利技术隔振消声装置的第一支撑环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环的第一端之间具有隔振间隙,弹性密封隔振环的第一端套接在第一支撑环靠近第二支撑环的第一端的外周壁上,且弹性密封隔振环的第二端套接在第二支撑环靠近第一支撑环的第一端的外周壁上,使得弹性密封隔振环密封覆盖在第一支撑环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环的第一端之间的隔振间隙处,避免冷媒流经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的过程中在隔振间隙处出现泄露现象,同时在空调器运行工作过程中,压缩机的工作振动引起储液罐产生机械共振,储液罐的振动传递给与储液罐连通的本专利技术隔振消声装置的第一支撑环或者第二支撑环,第一支撑环或者第二支撑环的振动传递给本
专利技术隔振消声装置的弹性密封隔振环,弹性密封隔振环能够吸振和隔振,且第一支撑环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环的第一端之间具有隔振间隙,从而将振动传递路径阻断,振动不会传递至本专利技术隔振消声装置的第二支撑环或者第一支撑环,则振动不会传递至与第二支撑环或者第一支撑环连通的外接管路,能够有效阻断振动传递路径,并且,本专利技术隔振消声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以加强结构强度,第一弹性减振环套接在第一支撑环上以对第一支撑环进行吸振和能量耗散,第二弹性减振环套接在第二支撑环上以对第二支撑环进行吸振和能量耗散,从而实现吸振和隔振的双重效果,使得隔振消声效果好,可以消除室内侧压缩机的振动传递异响。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隔振消声装置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1]图2是图1在A处的放大图。
[0022]图3是图1在B处的放大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隔振消声装置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隔振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环、第二支撑环、弹性密封隔振环、第一弹性减振环和第二弹性减振环,所述第一弹性减振环套接在所述第一支撑环上,所述第二弹性减振环套接在所述第二支撑环上;所述弹性密封隔振环的第一端套接在所述第一支撑环靠近所述第二支撑环的第一端的外周壁上,所述弹性密封隔振环的第二端套接在所述第二支撑环靠近所述第一支撑环的第一端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一支撑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环的第一端之间具有隔振间隙,且所述弹性密封隔振环位于所述第一弹性减振环和所述第二弹性减振环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隔振环的内周壁凸出设置有环台,所述环台位于所述隔振间隙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隔振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减振环之间的邻接位置套接有第一夹持卡环,所述第一夹持卡环将所述弹性密封隔振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减振环的一端紧固在所述第一支撑环上;和/或,所述弹性密封隔振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弹性减振环之间的邻接位置套接有第二夹持卡环,所述第二夹持卡环将所述弹性密封隔振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弹性减振环的一端紧固在所述第二支撑环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隔振环与所述隔振间隙对应的外周壁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弹性密封隔振环内流体的压力和/或温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振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压紧定环和应变片,所述压紧定环套接在所述弹性密封隔振环上,所述应变片设置在所述压紧定环的外周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消声装置还包括第一环罩,所述第一环罩套设在所述第一弹性减振环的外周和所述第二弹性减振环的外周之间,且所述第一环罩、所述第一弹性减振环、所述弹性密封隔振环和所述第二弹性减振环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填充有第一阻尼材料。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振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消声装置还包括第二环罩,所述第二环罩套设在所述第一环罩的外周,且所述第二环罩和所述第一环罩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填充有第二阻尼材料。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隔振消声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秋华陈成何阿龙陈科黄宽椭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