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弹性可弯尖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1933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弹性可弯尖轨,包括:密贴段、过渡段、弹性可弯段、连接段和跟端段;所述过渡段固定连接于密贴段的后端;所述弹性可弯段固定连接于过渡段的后端;所述连接段固定连接于弹性可弯段的后端;所述跟端段固定连接于连接段的后端;所述密贴段、过渡段、弹性可弯段、连接段和跟端段均包括:轨头、轨腰和轨底。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消除活接头所带来的缺点的基础上,实现对尖轨的单机单点牵引。引。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弹性可弯尖轨


[0001]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弹性可弯尖轨。

技术介绍

[0002]道岔是铁路的重要设备,会直接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和运行速度,也是线路的最薄弱环节。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平均每正线公里就有1.5组道岔,使道岔的养护维修工作量约占工务维修的50%以上,同时道岔与信号系统工电配合故障频发也成为各线路运营的难题。普通单开道岔通常由转辙器、连接部分、辙叉及护轨三个单元组成,其中,转辙器包括基本轨、尖轨和转辙机,利用转辙机牵引尖轨移动,使尖轨与不同线路的基本轨连接,从而实现线路的转变。
[0003]在现有技术中,道岔转辙器中的尖轨结构主要有两种:活接头结构和弹性可弯结构。其中,活接头结构的尖轨可以采用单机单点牵引,也就是一台转辙机牵引尖轨上的一个点,来实现尖轨的扳动,但是,此种牵引方式会导致活接头处的病害较多,造成工务养护维修工作量较大。而弹性可弯结构的尖轨虽然可以消除活接头所带来的缺点,但由于在尖轨的弹性可弯处,只对轨底进行单侧或双侧刨切,而不会对轨腰做特殊设计,从而导致尖轨的弹性可弯处的横向惯性矩较大,所需扳动力较大,因此只能采用双机双点牵引,从而造成工务、电务部门接口养护工作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弹性可弯尖轨,从而可以在消除活接头所带来的缺点的基础上,实现对尖轨的单机单点牵引。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新型弹性可弯尖轨,包括:密贴段、过渡段、弹性可弯段、连接段和跟端段;
[0007]所述过渡段固定连接于密贴段的后端;所述弹性可弯段固定连接于过渡段的后端;所述连接段固定连接于弹性可弯段的后端;所述跟端段固定连接于连接段的后端;
[0008]所述密贴段、过渡段、弹性可弯段、连接段和跟端段均包括:轨头、轨腰和轨底;其中,
[0009]所述密贴段的轨头尺寸和轨底尺寸缓慢过渡,并与基本轨的轨型匹配密贴;
[0010]所述过渡段的轨型尺寸与矮型特种断面钢轨的轨型尺寸相同;
[0011]所述弹性可弯段的轨底的宽度小于过渡段的轨底宽度;弹性可弯段的轨腰的宽度小于过渡段的轨腰宽度;
[0012]所述连接段的轨腰宽度与弹性可弯段的轨腰宽度相同,连接段的轨底宽度与过渡段的轨底宽度相同;
[0013]所述跟端段后端的轨型尺寸与普通钢轨的轨型尺寸相同。
[0014]较佳的,所述密贴段上设置有一个用于与转辙机连接的连接件。
[0015]较佳的,所述过渡段的断面尺寸与60AT2钢轨的断面尺寸相同。
[0016]较佳的,所述弹性可弯段进一步包括:轨腰过渡段、轨底过渡段和稳定段;其中,轨腰过渡段固定连接于稳定段的前端,轨底过渡段固定连接于稳定段的后端;
[0017]所述轨腰过渡段的轨腰和轨底的宽度均逐渐变窄,由过渡段的轨腰和轨底尺寸缓慢过渡到轨腰尺寸预设值和轨底尺寸预设值;
[0018]所述稳定段的轨腰宽度为轨腰尺寸预设值,其轨底宽度为轨底尺寸预设值;
[0019]所述轨底过渡段的轨底宽度逐渐变宽,由轨底尺寸预设值缓慢过渡到连接段的轨底宽度,其轨腰宽度与稳定段的轨腰宽度相同。
[0020]较佳的,所述连接段的轨腰宽度与稳定段的轨腰宽度相同,连接段的轨底宽度与过渡段的轨底宽度相同。
[0021]较佳的,所述跟端段进一步包括:锻压过渡段和锻压段,其中,锻压过渡段固定连接于锻压段的前端;
[0022]所述锻压过渡段的轨型由连接段的轨型逐渐过渡到普通钢轨的轨型;
[0023]所述锻压段的轨型尺寸与普通钢轨的轨型尺寸相同。
[0024]较佳的,所述弹性可弯段的稳定段的轨腰宽度为16.5mm,轨底宽度为100mm。
[0025]较佳的,所述连接段的轨腰宽度为16.5mm,轨底宽度为150mm。
[0026]如上可见,在本技术中的新型弹性可弯尖轨中,由于未设置活接头,所以可以消除活接头所带来的各种缺点。通过将弹性可弯段的轨底处理变窄,并将弹性可弯段的轨腰处理变窄,以及对整个尖轨的合理设计,可以减小尖轨弹性可弯段的横向惯性矩,有效减小尖轨所需的扳动力,从而可以实现对尖轨的单机单点牵引。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新型弹性可弯尖轨的俯视图。
[0028]图2为图1中A

A处的断面图。
[0029]图3为图1中B

B处的断面图。
[0030]图4为图1中C

C处的断面图。
[0031]图5为图1中D

D处的断面图。
[0032]图6为图1中E

E处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4]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弹性可弯尖轨,新型弹性可弯尖轨为一体结构,包括:密贴段1、过渡段2、弹性可弯段3、连接段4和跟端段5;
[0035]所述过渡段2固定连接于密贴段1的后端;所述弹性可弯段3固定连接于过渡段2的后端;所述连接段4固定连接于弹性可弯段3的后端;所述跟端段5固定连接于连接段4的后端;
[0036]所述密贴段1、过渡段2、弹性可弯段3、连接段4和跟端段5均包括:轨头101、轨腰102和轨底103;其中,
[0037]所述密贴段1的轨头尺寸和轨底尺寸缓慢过渡,并与基本轨的轨型匹配密贴;
[0038]所述过渡段2的轨型尺寸与矮型特种断面钢轨的轨型尺寸相同;
[0039]所述弹性可弯段3的轨底103的宽度小于过渡段2的轨底宽度;弹性可弯段3的轨腰102的宽度小于过渡段2的轨腰宽度;
[0040]所述连接段4的轨腰宽度与弹性可弯段3的轨腰宽度相同,连接段4的轨底宽度与过渡段2的轨底宽度相同;
[0041]所述跟端段5后端的轨型尺寸与普通钢轨的轨型尺寸相同。
[0042]本技术所提供的新型弹性可弯尖轨,可以使用矮型特种钢轨经过机加工和锻压工艺制成。其中,由于在工作时密贴段1需要与基本轨密贴,因此,参照图2,可以对该矮型特种钢轨的密贴段1经过机加工处理,使密贴段1的轨型能够与基本轨相匹配并与其紧密贴合。对该矮型特种钢轨的过渡段2,无需做任何机加工处理,使过渡段2保留矮型特种钢轨的轨型尺寸。将跟端段5的后端加工成普通钢轨的轨型尺寸,从而可以使跟端段5与普通钢轨匹配对接,连接成轨道线路。可以对该矮型特种钢轨的弹性可弯段3的轨底和轨腰均进行机加工处理,使弹性可弯段3的轨底103的宽度和轨腰102的宽度均小于过渡段2的宽度,使该段的轨腰更细,轨底更窄,从而可以有效减小弹性可弯段的横向惯性矩,降低尖轨扳动力,从而可以实现对该尖轨的单机单点牵引。为了使该由矮型特种钢轨制成的整个新型弹性可弯尖轨更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弹性可弯尖轨,其特征在于,包括:密贴段、过渡段、弹性可弯段、连接段和跟端段;所述过渡段固定连接于密贴段的后端;所述弹性可弯段固定连接于过渡段的后端;所述连接段固定连接于弹性可弯段的后端;所述跟端段固定连接于连接段的后端;所述密贴段、过渡段、弹性可弯段、连接段和跟端段均包括:轨头、轨腰和轨底;其中,所述密贴段的轨头尺寸和轨底尺寸缓慢过渡,并与基本轨的轨型匹配密贴;所述过渡段的轨型尺寸与矮型特种断面钢轨的轨型尺寸相同;所述弹性可弯段的轨底的宽度小于过渡段的轨底宽度;弹性可弯段的轨腰的宽度小于过渡段的轨腰宽度;所述连接段的轨腰宽度与弹性可弯段的轨腰宽度相同,连接段的轨底宽度与过渡段的轨底宽度相同;所述跟端段后端的轨型尺寸与普通钢轨的轨型尺寸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弹性可弯尖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贴段上设置有一个用于与转辙机连接的连接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弹性可弯尖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的断面尺寸与60AT2钢轨的断面尺寸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弹性可弯尖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可弯段进一步包括:轨腰过渡段、轨底过渡段和稳定段;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红玲罗信伟田德仓刘婷林杨松田春雨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