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容量长循环的低钴单晶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1707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容量长循环的低钴单晶正极材料,将其颗粒内部从外至内划分为第一、第二两个区域,第一、第二区域的钴浓度从外向内分别以每100nm降低6%~20%、0.1%~6%的速率呈梯度分布。该设计能显著提高首次充/放容量和倍率性能,并且可明显改善高温循环。还公开了该低钴单晶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工序简单,成本较低,通过合适的高镍低钴小颗粒前驱体选择,结合元素掺杂包覆改性与干法烧结工艺,对低钴单晶正极材料的粒度形貌与结构进行调控,对晶体结构与表面进行修饰,形成了从外至内的两阶递减钴浓度梯度分布,改善了高镍低钴正极材料高残锂,功率及循环性能差、安全性能差的共性问题。安全性能差的共性问题。安全性能差的共性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容量长循环的低钴单晶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电池正极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高容量长循环的低钴单晶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市场对续航里程日益增长的需求,高能量密度性能的竞争随之加大,高能量锂离子电池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能量密度的竞速下,三元正极材料的发展趋于高镍化、高电压化,同时也面临着循环寿命差、安全等风险与挑战。近年来,原材料资源的价格涨幅较大,作为三元正极材料的终极目标,高镍低钴正极材料有着极大的能量密度及成本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高残锂、倍率及循环性能差的共性问题。
[0003]因此,针对高镍低钴正极材料进行改性开发,解决其容量低、循环寿命差、安全等风险问题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高容量长循环的低钴单晶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高容量长循环的低钴单晶正极材料,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容量长循环的低钴单晶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钴单晶正极材料的颗粒通过EPMA分析,离颗粒表面的距离为25nm至425nm的区域为第一区域,离颗粒表面的距离为425nm至颗粒中心的区域为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钴浓度从外向内以每100nm降低6%~20%的速率呈梯度分布;所述第二区域的钴浓度从外向内以每100nm降低0.1%~6%的速率呈梯度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钴单晶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钴浓度降低速率之比为3~8∶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钴单晶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钴单晶正极材料的通式为Li
u
Ni1‑
x

y

z
Co
x
Mn
y
M
z
N
v
O2‑
w
,其中,0.9≤u≤1.1,0<x≤0.10,0<y≤0.1,0≤z≤0.05,0≤v≤0.05,

0.05≤w≤0.05;M为掺杂元素,其选自Al、Mg、Zr、Ti、Y、W、Ta、Nb、Ce、Sn、B、Sr、Mo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N为包覆元素,其选自B、Ce、Nb、Sn、W、Al、Zr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钴单晶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钴单晶正极材料在XRD衍射图谱中104峰的半峰宽值为0.08~0.10,经过XRD精修后得到的锂镍混排值为1.8%~2.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钴单晶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钴单晶正极材料的D50粒径为3.0~4.0μm,一次颗粒晶粒尺寸为1.5~2.0μm,比表面积为0.4~0.8m2/g,总残锂为800~1400ppm。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小康罗桂谭欣欣
申请(专利权)人: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