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稠杂环取代蒽化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1629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0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式(I)的化合物,其可以用于电子传输材料。该化合物具有稠杂环取代蒽的母体结构,原子间的键能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并有利于分子间的固态堆积,同时,该化合物与相邻层级间具有合适的能级水平,有利于激子的注入和迁移。将通式(I)的化合物用作电子传输材料使用能有效降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驱动电压、提高其发光效率和延长其使用寿命。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含通式(I)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稠杂环取代蒽化合物及其应用


[0001]本申请涉及有机发光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化合物、电子传输材料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LED)相关技术在照明和显示两大领域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影响OLED性能的高效有机材料的研究更加关注,一个效率好寿命长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常是器件结构与各种有机材料的优化搭配的结果,这就为化学家们设计开发各种结构的功能化材料提供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在最常见的OLED结构里,通常包括以下种类的有机材料: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电子传输材料,以及各色的发光层材料(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等。其中,电子传输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对电子的迁移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并最终影响OLED的发光效率。但是目前应用于OLED中的电子传输材料所能达到的电子迁移速率较低、成膜性不佳,且与相邻层的能级匹配性较差,严重制约了OLED的发光效率及OLED显示装置的显示功能。为提高器件发光效率同时降低功耗电压,开发更高迁移率电子传输材料十分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合物,用作电子传输材料。
[0004]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通式(I)的化合物:
[0005][0006]其中,
[0007]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未取代或被Rc取代的C6‑
C
30
芳基、或未取代或被Rc取代的C3‑
C
30
杂芳基;
[0008]R3‑
R
10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氘、未取代或被Rc取代的C6‑
C
30
芳基、或未取代或被Rc取代的C3‑
C
30
杂芳基,相邻的R3‑
R
10
能够连接成环;
[0009]R1、R2、R4、R5、R8和R9中的至少一个选自式(II)的基团:
[0010][0011]R选自C1‑
C6烷基、C3‑
C6环烷基、未取代或被Rc取代的C6‑
C
30
芳基、或未取代或被Rc取代的C3‑
C
30
杂芳基;
[0012]所述杂芳基上的杂原子各自独立地选自O、S或N;
[0013]各个基团的取代基Rc各自独立地选自氘、卤素、硝基、氰基、C1‑
C4烷基、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吡啶基、嘧啶基或萘基,相邻的Rc能够连接成环。
[0014]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传输材料,其包含本申请提供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0015]本申请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包含本申请提供的电子传输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0016]本申请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含本申请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0017]本申请提供的化合物,具有稠杂环取代蒽的母体结构,原子间的键能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并有利于分子间的固态堆积,其用作电子传输材料时,与相邻层级间具有合适的能级水平,有利于激子的注入和迁移,能够有效降低驱动电压,同时具有较高的激子迁移速率,能够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实现良好的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本申请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含本申请的电子传输材料,可以有效降低驱动电压,提高发光效率,延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寿命。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优良的显示效果。
[0018]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0020]图1为一种典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2]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通式(I)的化合物:
[0023][0024]其中,
[0025]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未取代或被Rc取代的C6‑
C
30
芳基、或未取代或被Rc取代的C3‑
C
30
杂芳基;
[0026]R3‑
R
10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氘、未取代或被Rc取代的C6‑
C
30
芳基、或未取代或被Rc取代的C3‑
C
30
杂芳基,相邻的R3‑
R
10
能够连接成环;
[0027]R1、R2、R4、R5、R8和R9中的至少一个选自式(II)的基团:
[0028][0029]R选自C1‑
C6烷基、C3‑
C6环烷基、未取代或被Rc取代的C6‑
C
30
芳基、或未取代或被Rc取代的C3‑
C
30
杂芳基;
[0030]所述杂芳基上的杂原子各自独立地选自O、S或N;
[0031]各个基团的取代基Rc各自独立地选自氘、卤素、硝基、氰基、C1‑
C4烷基、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吡啶基、嘧啶基或萘基,相邻的Rc能够连接成环。
[0032]本申请提供的化合物,具有稠杂环取代蒽的母体结构,原子间的键能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并有利于分子间的固态堆积。并且,本申请提供的化合物制备工艺简单易行,原料易得,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0033]优选地,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未取代或被Rc取代的C6‑
C
18
芳基、或未取代或被Rc取代的C3‑
C
18
杂芳基。
[0034]优选地,R3‑
R
10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氘、未取代或被Rc取代的C6‑
C
18
芳基、或未取代或被Rc取代的C3‑
C
18
杂芳基,相邻的R3‑
R
10
能够连接成环。
[0035]优选地,R选自C1‑
C6烷基、C3‑
C6环烷基、未取代或被Rc取代的C6‑
C
18
芳基、或未取代或被Rc取代的C3‑
C
18
杂芳基。
[0036]更优选地,所述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未取代或被Rc取代的以下基团: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菲基、三亚苯基、芴基、吡啶基、哒嗪基、嘧啶基、吡嗪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喹唑啉基、喹喔啉基、噌啉基、萘啶基、三嗪基、吡啶并吡嗪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式(I)的化合物: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未取代或被Rc取代的C6‑
C
30
芳基、或未取代或被Rc取代的C3‑
C
30
杂芳基;R3‑
R
10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氘、未取代或被Rc取代的C6‑
C
30
芳基、或未取代或被Rc取代的C3‑
C
30
杂芳基,相邻的R3‑
R
10
能够连接成环;R1、R2、R4、R5、R8和R9中的至少一个选自式(II)的基团:R选自C1‑
C6烷基、C3‑
C6环烷基、未取代或被Rc取代的C6‑
C
30
芳基、或未取代或被Rc取代的C3‑
C
30
杂芳基;所述杂芳基上的杂原子各自独立地选自O、S或N;各个基团的取代基Rc各自独立地选自氘、卤素、硝基、氰基、C1‑
C4烷基、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吡啶基、嘧啶基或萘基,相邻的Rc能够连接成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未取代或被Rc取代的C6‑
C
18
芳基、或未取代或被Rc取代的C3‑
C
18
杂芳基;R3‑
R
10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氘、未取代或被Rc取代的C6‑
C
18
芳基、或未取代或被Rc取代的C3‑
C
18
杂芳基,相邻的R3‑
R
10
能够连接成环;R选自C1‑
C6烷基、C3‑
C6环烷基、未取代或被Rc取代的C6‑
C
18
芳基、或未取代或被Rc取代的C3‑
C
18
杂芳基。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其锋丰佩川姜春超马艳胡灵峰陈跃陈义丽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显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