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面过渡构造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1041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组合桥面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面过渡构造及其施工方法。过渡构造将球扁钢加劲变化为倒T型加劲,在倒T形加劲底板下方增设竖直加劲,在钢混组合梁侧形成混凝土板钢承托。为提高结合面结合能力,采用了预应力、U形筋、抗拉剪力钉及超高性能混凝土层与混凝土桥面间设搭接等措施,实现传力构造和刚度的稳定过渡。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构造简单,施工便捷,结合面牢固可靠,耐久性和抗疲劳性能好等优点。耐久性和抗疲劳性能好等优点。耐久性和抗疲劳性能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面过渡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组合桥面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球扁钢加劲轻型组合桥面与钢混组合梁混凝土桥面的过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钢桥面常用的加劲肋形式包括闭口形式的U形肋以及开口形式的I形肋、T形肋和球扁钢等。U型肋刚度较大,可以降低钢桥面二、三体系应力,在大跨度钢桥面中应用最多,但同时也存在用钢量大,内部焊接难度大等缺点,加之疲劳易损细节多,运营期较易发生开裂问题。传统钢混组合梁可以解决钢桥面易开裂的问题,但该类桥型受制于跨径,适用性有限。
[0003]近年来,轻型组合桥面结构发展迅速,以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结构为代表的新型桥面得到推广。此类桥面借助钢面板与超高性能混凝土层的叠合作用,有效提高了桥面刚度,较低桥面应力。此时,面板加劲更适合采用开口形式,既能保持较高的桥面刚度,又降低了用钢量和焊接难度,构造也得到进一步简化。开口加劲中,球扁钢几何外形合理,材料利用率高,更适用于大跨度钢桥面结构。然而,该类组合桥面结构的造价高于传统钢混组合梁。
[0004]另一方面,多跨桥梁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面过渡构造,其特征在于:球扁钢加劲轻型组合桥面与钢混组合梁混凝土桥面分界面处设置一道结合面处横梁(8),所述过渡构造中的球扁钢加劲(4)下方焊接有倒T形加劲底板(6),所述倒T形加劲底板(6)下方增设竖直加劲,在钢混组合梁侧形成混凝土板钢承托(7);在混凝土桥面板(2)间设置预应力钢筋(13),所述预应力钢筋(13)延伸至轻型组合桥面侧,在预应力锚下加劲板(15)之间锚固,并在预应力张拉端和锚固段处分别设置一道张拉端处横梁(9)和一道锚固段处横梁(16);所述结合面处横梁(8)与混凝土桥面板(2)连接处设置抗拉U形筋(11)和抗拉剪力钉(12),所述U形筋(11)尾部平直段与结合面处横梁(8)的腹板双侧焊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面过渡构造,其特征在于:轻型组合桥面包括超高性能混凝土层(1),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层(1)下方的刚性面层厚度小于1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面过渡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混组合梁混凝土桥面为包括钢结构和混凝土面板(2)组合结构形式,所述混凝土面板(2)为预制板或现浇板,所述钢结构为整体箱梁、多片箱梁、板梁以及格子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面过渡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轻型组合桥面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层(1)应延伸进入所述钢混组合梁混凝土桥面板范围内50cm~100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面过渡构造,其特征在于:倒T形加劲底板(6)下方的混凝土板钢承托(7)沿传力方向采用变高度式形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面过渡构造,其特征在于:加劲过渡处横梁(10)设过焊孔,球扁钢加劲(4)在该横梁位置通长连续。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民杰吴万忠华晓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