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煤矿综采工作面支架液压系统的蓄能装置,包括管路接口、方向控制阀组、压力控制阀和流量控制阀;管路接口一端连接支架液压系统,管路接口另一端连接方向控制阀组的进出液端;方向控制阀组的出液端连接压力控制阀的进液端;压力控制阀的出液端通过并联方式连接有一个或多个蓄能组件,同时一个或多个蓄能组件出液端通过流量控制阀并联后与方向控制阀组的进液端连接;而方向控制阀组只允许液体从进出液端流向出液端和从进液端流向进出液端。在不改变原液压系统乳化液泵流量的前提下,优化液压系统结构,利用支架液压系统用液低谷从支架液压系统蓄积液体,节约用时,提高了移架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低了生产成本。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煤矿综采工作面支架液压系统的蓄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蓄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煤矿综采工作面支架液压系统的蓄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各中大型煤矿综采工作面支架液压系统大多采用400/31.5MPa乳化液泵为工作面供液(400L/min),且供液管路长,压力损失大,易造成工作面液压系统压力过低、支架动作慢、初撑力不够等问题,随着综采技术的不断提高,煤矿企业对综采工作面生产效率要求也随之提高;作为综采工作面支护设备的液压支架移架速度,成为制约煤矿高效生产的一个至关重要因素。
[0003]其中,现有的支架液压系统都存在着一个问题,执行元件用液量远大于液压系统泵站所提供的供液量,也就是说只要系统用液量大于额定供液量,系统压力就会下降,用液量越大,压力下降的越厉害,以至于影响拉架速度;在支架执行元件停止用液后,压力又瞬间达到卸载状态,大量的液体通过“卸载回路”白白的回到液箱。
[0004]现有煤矿综采工作面支架液压系统中没有专为提高流量的蓄能装置,只有乳化液泵底托上安装一个小容量蓄能器,直接连接在液压系统管路上,其作用是吸收乳化液泵产生的脉动(做滤波用);因此任然存在煤矿支架液压系统压力不足的问题。
[0005]为了提高支架液压系统压力,各煤机厂家先后生产了大流量乳化液泵站(630L/min、800L/min、1000L/min),这些大流量乳化液泵价格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而且电能消耗也非常大,设备成本太高;因此,我们需要在不改变原液压系统乳化液泵流量的前提下,优化液压系统结构,实现系统流量倍增、提高了移架速度、降低系统压力脉动、提高液体洁净度、降低液压系统故障;为煤矿生产提高了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煤矿综采工作面支架液压系统的蓄能装置,以解决煤矿支架液压系统压力不足的问题。
[0007]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煤矿综采工作面支架液压系统的蓄能装置,包括管路接口、方向控制阀组、压力控制阀和蓄能组件,所述蓄能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蓄能单元和蓄能流量控制阀;所述管路接口一端连接支架液压系统P,所述管路接口另一端连接所述方向控制阀组的进出液端A;所述方向控制阀组的出液端B连接所述压力控制阀的进液端,所述蓄能组件连接在所述压力控制阀的出液端与所述方向控制阀组的进液端C之间;其中,所述蓄能单元与所述压力控制阀的出液端连通,所述蓄能流量控制阀的出液端与所述方向控制阀组的进液端C连接;此外,所述方向控制阀组只允许液体从进出液端A流向出液端B和从进液端C流向进出液端A,实现所述蓄能单元的蓄能和释能。
[0008]进一步,所述管路接口与所述支架液压系统之间设有进出液截止阀和进液压力表,且所述进液压力表位于所述进出液截止阀出液端与所述方向控制阀组的A端之间,所述
进液压力表用以检测所述支架液压系统的压力。
[0009]进一步,所述蓄能流量控制阀与所述方向控制阀组的进液端C之间还设有一个蓄能压力表。
[0010]进一步,所述方向控制阀组与所述压力控制阀之间设有高压过滤器。
[0011]进一步,所述高压过滤器与所述压力控制阀之间设有过滤压力表,所述过滤压力表用于监测经所述高压过滤器过滤后的液体压力。
[0012]进一步,所述方向控制阀组包括功能相同的单向阀一和单向阀二。
[0013]进一步,所述压力控制阀为先导式溢流阀。
[0014]进一步,每个所述蓄能单元均包括一个或多个蓄能器,多个所述蓄能器并联连接。
[0015]进一步,蓄能组件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而多个蓄能组件采用并联方式连接。
[0016]进一步,所述蓄能组件还包括蓄能进液截止阀,所述蓄能进液截止阀设置在所述蓄能单元与所述压力控制阀之间。
[0017]本技术提供的用于煤矿综采工作面支架液压系统的蓄能装置,在不改变原液压系统乳化液泵流量的前提下,优化液压系统结构,利用支架液压系统用液低谷从支架液压系统蓄积液体,节约用时,实现系统流量倍增、提高了移架速度、降低系统压力脉动、提高液体洁净度、降低液压系统故障;为煤矿生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8]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用于煤矿综采工作面支架液压系统的蓄能装置的液压原理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用于煤矿综采工作面支架液压系统中液压支架的结构图一;
[0022]图3为本技术的用于煤矿综采工作面支架液压系统中液压支架的结构图二;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管路接口;2、进出液截止阀;3、进液压力表;4、方向控制阀组;5、高压过滤器;6、过滤压力表;7、压力控制阀;8、蓄能进液截止阀;9、蓄能流量控制阀;10、蓄能单元;11、蓄能压力表;12、卸压截止阀;20、顶梁;21、立柱千斤顶;22、掩护梁;23、刮板运输机;24、推移千斤顶;25、推杆;26、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6]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用于煤矿综采工作面支架液压系统的蓄能装置,利用蓄能装置将液压系统用液低谷的液体蓄积起来(液压系统卸载时),在液压系统工作时向系统提供液体。其中,支架液压系统的蓄能装置包括管路接口1、进出液截止阀2、进液压力表3、
方向控制阀组4、高压过滤器5、过滤压力表6、压力控制阀7、蓄能进液截止阀8、蓄能流量控制阀9、蓄能单元10、蓄能压力表11和卸压截止阀12。
[0027]具体地,管路接口1一端连接支架液压系统P,另一端连接进出液截止阀2进液端;进出液截止阀2出液端连接方向控制阀组4的进出液端A;方向控制阀组4的出液端B连接高压过滤器5的进液端D;高压过滤器5的出液端E连接压力控制阀7的进液端F;压力控制阀7的出液端G通过并联方式连接有一个或多个蓄能组件,同时多个蓄能组件出液端并联后与方向控制阀组4的进液端C连接,将蓄能组件中的液压能经过方向控制阀组4的进液端C和进出液端A释放出,向支架液压系统P供液;此外,蓄能组件出液端并联后还连接卸压截止阀12;维修时打开此阀将液体排回液箱。
[0028]其中,每个蓄能组件都包括蓄能进液截止阀8、蓄能单元10和蓄能流量控制阀9;蓄能进液截止阀8设置在压力控制阀7的出液端G与蓄能单元10的进液端H之间,蓄能流量控制阀9设置在蓄能单元10的出液端I与方向控制阀组4的进液端C之间;此外,蓄能流量控制阀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煤矿综采工作面支架液压系统的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路接口(1)、方向控制阀组(4)、压力控制阀(7)和蓄能组件,所述蓄能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蓄能单元(10)和蓄能流量控制阀(9);所述管路接口(1)一端连接支架液压系统P,所述管路接口(1)另一端连接所述方向控制阀组(4)的进出液端A;所述方向控制阀组(4)的出液端B连接所述压力控制阀(7)的进液端,所述蓄能组件连接在所述压力控制阀(7)的出液端与所述方向控制阀组(4)的进液端C之间;其中,所述蓄能单元(10)与所述压力控制阀(7)的出液端连通,所述蓄能流量控制阀(9)的出液端与所述方向控制阀组(4)的进液端C连接;此外,所述方向控制阀组(4)只允许液体从进出液端A流向出液端B和从进液端C流向进出液端A,实现所述蓄能单元(10)的蓄能和释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煤矿综采工作面支架液压系统的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接口(1)与所述支架液压系统之间设有进出液截止阀(2)和进液压力表(3),且所述进液压力表(3)位于所述进出液截止阀(2)出液端与所述方向控制阀组(4)的A端之间,所述进液压力表(3)用以检测所述支架液压系统的压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煤矿综采工作面支架液压系统的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流量控制阀(9)与所述方向控制阀组(4)的进液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鸣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矿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