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将装载单元装载到车辆上和从车辆卸载的装载布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装载单元装载到在如卡车等车辆上和/或从车辆卸载的装载布置。
技术介绍
[0002]已知通过如卡车等车辆运输箕斗(skip)或可互换装载单元,并且使用箕斗布置将装载单元装载到车辆上或从车辆卸载。为了能够通过箕斗布置装载和卸载装载单元,车辆需要典型地例如设置有挂钩系统,但除此之外,装载单元必须与车辆的箕斗布置兼容,并且车辆必须被配置成收纳具有兼容箕斗布置的装载单元。
[0003]然而,由于不同类型的装载单元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所述装载单元与车辆的箕斗布置不兼容,因此这种装载单元,如海运集装箱或运输集装箱,无法被车辆上的车辆挂钩系统牵引。此外,由于车辆的不同挂钩系统或箕斗布置(其与装载单元不兼容),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不可能用车辆的常规挂钩系统或提升系统抓取和装载海运集装箱或运输集装箱,并将其牵引或拖动到车辆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减轻和消除与已知现有技术相关的问题。特别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将装载单元(101)装载到车辆(103)上和/或从所述车辆卸载所述装载单元的装载布置(100),所述装载单元(10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101A,101B),其中所述布置(100)包括用于将所述装载单元(101)抓取并传送到所述车辆(103)上和/或传送离开所述车辆的传送装置(104),以及具有第一端(108A)和第二端(108B)并且以可拆卸方式紧固到所述车辆(103)的框架(108),其中:
‑
所述框架(108)包括坞(109),所述坞布置在所述框架(108)的所述第一端(108A)中,并且其中所述坞(109)包括收纳部分(112),所述收纳部分用于收纳所述传送装置(104)以当所述传送装置(104)由所述车辆(103)的挂钩系统(116)操作时,至少通过所述传送装置(104)将所述框架(108)装载到所述车辆上和/或从所述车辆卸载所述框架,并且
‑
所述传送装置(104)包括将由所述车辆(103)的所述挂钩系统(116)夹持的夹持点(131)以及抓取装置(107),所述抓取装置用于在所述传送装置(104)由所述车辆(103)的所述挂钩系统(116)操作时抓取所述装载单元(101)并将其传送到所述车辆上或传送离开所述车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布置,所述布置其中所述框架(108)包括:
‑
斜坡(120),所述斜坡铰接(121)在所述框架(108)的所述第二端(108B)中,并且其中所述斜坡(120)被配置成当所述装载单元(101)被传送到所述车辆(103)上或传送离开所述车辆时,围绕所述铰链(121)转动以将所述装载单元(101)收纳在所述车辆(103)上和引导所述装载单元离开所述车辆,并且
‑
其中所述斜坡(120)另外被配置成围绕所述车辆的后滚轮(122)铰接,并且由此当所述装载单元(101)被传送时,通过所述车辆(103)的所述后滚轮(122)将所述装载单元(101)的负载分配到车辆结构上,并且另外由此通过所述后滚轮(122)以可拆卸方式将所述框架(108)紧固到所述车辆(103)。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载布置,其中所述框架(108)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两个细长框架元件(114,115),所述框架(108)具有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108A,108B)之间的纵向轴线(117),并且具有在所述细长框架元件(114,115)之间的开口(118),使得所述车辆(103)的所述挂钩系统(116)能够在所述纵向轴线(117)的方向上在所述开口(118)中的所述框架元件(114,115)之间操作,以将所述装载单元(101)装载到所述车辆(103)上或从所述车辆卸载所述装载单元。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载布置,其中所述框架(108)被配置成以可拆卸方式收纳和固定所述传送装置(104),并且其中所述传送装置(104)被配置成被释放以将所述装载单元(101)传送到所述车辆(103)上和/或传送离开所述车辆,并且被固定以当所述传送装置(104)由所述车辆(103)的挂钩系统(116)操作时,将所述框架(108)装载到所述车辆上和/或从所述车辆卸载所述框架,或者被固定以运输所述传送装置(104)。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载布置,其中所述坞(109)包括用于以可拆卸方式固定所述传送装置(104)的固定装置(110),其中所述固定装置(110)包括例如将被引入到所述传送装置(104)中的对应的凹槽(111)的挂钩、销、枢轴、插头或拉索。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载布置,其中所述抓取装置(107)包括挂钩、销、枢轴、插头或拉索,并且其中所述抓取装置(107)被配置成紧固到所述装载单元(101)的第二紧固装置(102),使得其允许将所述坞(109)的锁定装置(113)紧固到所述装载单元
(101)的紧固装置(102,132)和从所述装载单元的所述紧固装置松开。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载布置,其中所述传送装置(104)包括:
‑
两个细长臂(105),至少一个通过铰链(106)接合到所述传送装置(104),其中所述铰链布置在所述臂(105)的近端(105A),因此所述两个细长臂的纵向轴线(105C)形成角度(α),
‑
所述臂(105)具有布置在所述臂(105)的远端(105B)中的抓取装置(107),并且其中
‑
所述传送装置(104)具有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其中在所述打开位置中,所述两个细长臂(105)之间的角度(α)大于在所述关闭位置中的角度,并且其中在所述打开位置中,所述抓取装置(107)被配置成被引入到所述装载单元(101)中/从所述装载单元引入,并且其中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抓取装置(107)被配置成紧固到所述装载单元(101),由此允许抓取并传送所述装载单元(10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载布置,其中所述抓取装置(107)被布置为朝向另一个细长臂(105)的远端突出,并且其中所述抓取装置(107)被配置成被紧固到所述装载单元(101)的紧固装置(102,132),并且其中在所述打开位置中,所述抓取装置(107)被配置成被引入到所述装载单元(101)的所述紧固装置(102,132)中/从所述装载单元的所述紧固装置引入,并且其中在所述关闭位置中,所述抓取装置(107)被配置成紧固到所述装载单元(101)的所述紧固装置(102,132)。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载布置,其中所述传送装置(104)包括布置在所述两个细长臂(105)之间并附接到所述臂的远端部分(105B)的可操作连杆(126),所述连杆(126)被配置成通过将所述细长臂(105)的所述远端(105B)彼此分开而将所述传送装置(104)打开到所述打开位置,并且通过将所述细长臂(105)的所述远端(105B)朝向彼此移动而将所述传送装置(104)关闭到所述关闭位置。10.根据权利要求7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载布置,其中所述传送装置(104)的所述两个细长臂(105)还包括支撑突出部(127),所述支撑突出部布置在所述臂(105)的所述远端(105B)中并朝向另一个细长臂(105)的远端(105B)突出,所述支撑突出部(127)被配置成当所述传送装置(104)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被引入到所述装载单元(101)的底部中的对应的凹槽(128)中,并且由此从所述装载单元(101)的下部支撑所述装载单元(101)。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载布置,...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