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编织丝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0583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创意编织丝巾,包括底布,所述底布上穿设有若干条抽拉带,所述抽拉带为薄片状,所述底布上开设有若干抽拉口,所述抽拉带通过抽拉口交叉地穿在底布上,相交叉的抽拉带形成重叠区域,所述抽拉带的长度大于所述底布的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经纬编织原理融入丝巾的创新设计中,结合视错觉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传统丝巾产品仅有单一表现方式的缺点,而且随着对抽拉带的抽拉操作,抽出长度和方向的不同,使底布和抽拉带上图案的进行多样的组合变化,不仅能够得到可变的视觉画面,同时使使用者具备了DIY的趣味体验。时使使用者具备了DIY的趣味体验。时使使用者具备了DIY的趣味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创意编织丝巾


[0001]本技术涉及丝织品,尤其是一种创意编织丝巾。

技术介绍

[0002]传统丝织产品,尤其是丝巾类产品常以平面图形展示效果,其维度单一,缺乏设计创新,且传统丝织产品消费覆盖面较窄,无论在使用方式、消费者年龄阶段还是消费水平上,都比较有局限性。然而现代生活中,人们对丝巾类产品在使用方式、穿戴方式上有更多的使用需求,且如何扩大传统丝织产品消费的覆盖面、以满足更多年龄段和消费水平的潜在消费者也是行业有待思考的一个问题。
[0003]基于上述,传统丝织产品设计行业需对丝巾产品丰富表现方式做进一步探究,以提供更丰富的佩戴体验,让消费者感受到更多的个性化、趣味性和文化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创意编织丝巾,以实现对传统丝巾产品的文化创新和设计创新。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创意编织丝巾,包括底布,所述底布上穿设有若干条抽拉带,所述抽拉带为薄片状,所述底布上开设有若干抽拉口,所述抽拉带通过抽拉口交叉地穿在底布上,相交叉的抽拉带形成重叠区域,所述抽拉带的长度大于所述底布的长度。
[0006]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抽拉口开设在所述底布的中间以及侧边缘处,所述抽拉口的个数为偶数。
[0007]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位于底布中间位置的抽拉口有四个,分别为第一抽拉口、第二抽拉口、第三抽拉口和第四抽拉口,所述第一抽拉口、第二抽拉口、第三抽拉口和第四抽拉口合围成四边形状。
[0008]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位于侧边缘的抽拉口有四个,分别为第一侧边口、第二侧边口、第三侧边口和第四侧边口,所述第一侧边口、第二侧边口、第三侧边口和第四侧边口分别位于所述底布的四个侧边上。
[0009]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相交叉的两条抽拉带的重叠相交区域呈四边形。
[0010]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抽拉带上印制有图案。相应地,底布上也可印上设计好的图案,使两者的图案在后续编织过程中通过拼组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画面。
[0011]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布为薄型平面丝织物。
[0012]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布为四边形或圆形或椭圆形或扇形或六边形。
[0013]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布的材质为桑蚕丝或者天丝或者棉或者化学纤维。
[0014]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抽拉口为穿透底布的狭缝开口。
[0015]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设计对丝织产品的经纬编制原理进行夸张化,通过创意呈现,并结合视错觉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传统丝巾产品仅有单一表现方式的缺点。进一步通过在抽拉带上印制相应的图案,可随着对抽拉带不同的操作,将其与底布上的图案进行组合,使操作者得到可变形、可组合式的体验。本设计让消费者在感受到一定的个性化组合丝巾的基础上,了解传统的编织产品的核心原理,从而感受传统纺织智慧的博大精深。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图2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技术图6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是本技术图8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至9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7]一种创意编织丝巾,包括底布1和抽拉带2,所述底布1上穿设有若干条抽拉带2,所述抽拉带2为薄片带状,材质可以是桑蚕丝或棉或化学纤维等。所述底布1上开设有若干抽拉口,所述抽拉带2通过抽拉口交叉地穿在底布1上。所述底布1为薄型平面丝织物,所述底布1的材质可为桑蚕丝或者天丝或者棉或者化学纤维。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布1为四边形,相交叉的两条抽拉带2的重叠相交区域也呈四边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底布1也可以为圆形或椭圆形或扇形或六边形,相应地在相应底布1根据设计需要穿设抽拉带2。本实施例中,所述抽拉带2有两条,相交叉的两条抽拉带2形成重叠区域。
[0028]所述抽拉口开设在所述底布1的中间以及侧边缘处,所述抽拉口为穿透底布1的狭缝开口。所述抽拉口的个数为偶数,即每根抽拉带2均可在底布1上实现至少两次的穿插动作,从而模仿经纬编织方式,在底布1上实现编织动作。本实施例中,抽拉口有八个,位于底布1中间位置的抽拉口有四个,分别为第一抽拉口11、第二抽拉口12、第三抽拉口13和第四抽拉口14,所述第一抽拉口、第二抽拉口、第三抽拉口和第四抽拉口合围成四边形状;位于侧边缘的抽拉口有四个,分别为第一侧边口21、第二侧边口22、第三侧边口23和第四侧边口24,所述第一侧边口、第二侧边口、第三侧边口和第四侧边口分别位于所述底布1的四个侧边上。
[0029]为了便于顺利进行编织,所述抽拉带2的长度大于所述底布1的长度。如图1所示,所述底布1上设有相应的八个抽拉口。将所述抽拉带2通过抽拉口穿在底布上,当拉住抽拉带2的一端向底布外侧拉动抽拉带2时,所述抽拉带2的一端被拉伸出,延伸在底布侧边缘外,如图2所述。图3为图2另一面的示意图,此时,抽拉带3部分呈折叠状,并未完全伸展出。当进一步向外拉抽拉带3时,如图4

6所示,抽拉带会在底布的四周继续伸长出,图7为图6另
一面的示意图,可以看出,此时只有尚未进行第二次拉出的抽拉带2还有折叠部分存在,底布其他三侧的抽拉带都得到平整展开。图8

9为图7中尚存在折叠部分的抽拉带被拉平后的产品正反面示意图。所述底布1和抽拉带2上都可以根据需要印制图案,这样通过任意或按需拉动抽拉带2,从而改变抽拉带2在底布1上的编织状态,进而得到不同的组合图案。
[0030]本技术将经纬编织原理融入丝巾的创新设计中,结合视错觉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传统丝巾产品仅有单一表现方式的缺点。而且随着对抽拉带2的抽拉操作,抽出长度和方向的不同,如图1

8所示,使底布1和抽拉带上图案的进行多样的组合变化,不仅能够得到可变的视觉画面,同时使使用者具备了DIY的趣味体验。
[0031]上述具体实施例只是用来解释说明本技术,而非是对本技术进行限制,在本技术构思和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做出的任何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改变和替换,皆落入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创意编织丝巾,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布,所述底布上穿设有若干条抽拉带,所述抽拉带为薄片状,所述底布上开设有若干抽拉口,所述抽拉带通过抽拉口交叉地穿在底布上,相交叉的抽拉带形成重叠区域,所述抽拉带的长度大于所述底布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意编织丝巾,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口开设在所述底布的中间以及侧边缘处,所述抽拉口的个数为偶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创意编织丝巾,其特征在于,位于底布中间位置的抽拉口有四个,分别为第一抽拉口、第二抽拉口、第三抽拉口和第四抽拉口,所述第一抽拉口、第二抽拉口、第三抽拉口和第四抽拉口合围成四边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创意编织丝巾,其特征在于,位于侧边缘的抽拉口有四个,分别为第一侧边口、第二侧边口、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传媒学院桐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