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喷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0421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料喷射装置,能提高线圈部的防水性能。燃料喷射装置(1)包括:线圈管(51),其配置在外壳(70)内,具有保持线圈(50)的线管外周面(51a)和线管外周面(51a)相反侧的面即线管内周面(51b);及与线管内周面(51b)接触的第1外周面(46a)和第1外周面(10b)(引导部)。由第1外周面(46a)和第1外周面(10b)及线管内周面(51b)形成第1空间(S1)和第2空间(S2)(内部空间),第1空间(S1)和第2空间(S2)与填充连接部(80)的空间相连通。连接部(80)的空间相连通。连接部(80)的空间相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燃料喷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喷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内燃机,使用通过燃料喷射装置将燃料直接喷射到气缸内的缸内喷射型的内燃机。作为与现有的燃料喷射装置有关的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
[0003]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燃料喷射装置中,喷嘴座101的大直径筒状部23的外周固定有杯状的外壳103。外壳103的底部的中央设有贯通孔,喷嘴座101的大直径筒状部23插通到贯通孔中。外壳103的外周壁的部分形成面向喷嘴座101的大直径筒状部23的外周面的外周磁轭部。
[0004]在由外壳103形成的筒状空间内配置有卷绕成环状的线圈105。线圈105由朝向半径方向外侧开口的截面具有U字形槽的环状的线圈管104、以及卷绕在该槽中的铜线所形成。线圈105中的卷绕起始端部和卷绕结束端部固定有刚性的导体109,各个端部从设置于固定芯体107的贯通孔被引出。
[0005]从外壳103的上端开口部内周注入绝缘树脂来对导体109和固定芯体107、以及喷嘴座101的大直径筒状部23的外周进行模塑成形。因此,导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燃料喷射装置,包括:可动芯体;与所述可动芯体相对的固定芯体;通电时在所述固定芯体与所述可动芯体之间产生磁吸引力的线圈;覆盖所述线圈的径向外侧的外壳;以及填充到所述外壳内并覆盖所述线圈的树脂构件,所述燃烧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线管,该线管配置在所述外壳内,具有保持所述线圈的外周面、以及所述外周面相反侧的面即内周面;以及引导部,该引导部与所述线管的内周面接触,由所述引导部和所述线管的内周面形成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与填充所述树脂构件的空间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可动芯体与所述固定芯体相对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将配置所述固定芯体的一侧设为上侧,将配置所述可动芯体的一侧设为下侧的情况下,所述内部空间具有:通过所述引导部和所述线管的内周面而形成在所述引导部的所述上下方向的上侧的第1空间;以及通过所述引导部和所述线管的内周面而形成在所述引导部的所述上下方向的下侧的第2空间,所述第1空间和所述第2空间的至少一方与填充所述树脂构件的空间相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的轴向与所述上下方向平行,所述引导部具有:与所述线圈的所述上下方向的中心位置的上侧相对、并与所述线管的内周面接触的第1引导部;以及与所述线圈的所述上下方向的中心位置的下侧相对、并与所述线管的内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菅谷真士三宅威生杉井泰介渡井拓矢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