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蝶式流体压力能回收装置及海水淡化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0372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能量回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蝶式流体压力能回收装置及海水淡化系统,蝶式流体压力能回收装置包括筒状结构、第一双叶桨和第二双叶桨;第一双叶桨和第二双叶桨共轴铰接;第一双叶桨和第二双叶桨设于筒状结构内,并与筒状结构共轴;第一双叶桨和第二双叶桨将筒状结构沿轴向间隔成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筒状结构开设有分别与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连通的第一通口、第二通口、第三通口和第四通口。通过往复向两个周向相邻的空腔中通入高压浓海水,即可利用高压浓海水的压力能连续对低压海水进行加压、吸入低压海水和排出低压浓海水,实现对高压浓海水的压力能的连续回收,从而提高了压力能回收效率。压力能回收效率。压力能回收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蝶式流体压力能回收装置及海水淡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能量回收
,尤其涉及一种蝶式流体压力能回收装置及海水淡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已应用的多种海水淡化技术中,使用反渗透膜的反渗透法以其设备简单、易于维护和设备模块化的优点迅速占领市场。反渗透法海水淡化系统需要在5.0

8.0MPa的高压下进行,而从反渗透膜组件中排出的浓海水压力约5.0

6.5MPa,如果将其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就白白地浪费掉了这部分能量。因此,高效回收利用高压浓海水中多余的压力能是降低反渗透海水淡化成本的关键技术之一。
[0003]现有的高压浓海水的压力能回收装置主要有两种工作方式,分别为离心式和正位移式。其中正位移式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其使用高压浓海水直接增压进料海水,能量回收效率可高达90%以上。但传统的正位移式压力能回收装置存在不同流体相互掺混的问题,使增压到反渗透膜组件的高压海水浓度增高,导致反渗透系统工作效率降低,且不能对压力能进行连续回收,导致压力能回收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蝶式流体压力能回收装置及海水淡化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对高压浓海水进行压力能回收的装置无法进行压力能的连续回收,导致压力能回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蝶式流体压力能回收装置,包括:
[0006]筒状结构、第一双叶桨和第二双叶桨;
[0007]该第一双叶桨和该第二双叶桨共轴铰接;
[0008]该第一双叶桨和该第二双叶桨设于该筒状结构内,并与该筒状结构共轴;
[0009]该第一双叶桨和该第二双叶桨将该筒状结构沿轴向间隔成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
[0010]该筒状结构开设有分别与该第一空腔、该第二空腔、该第三空腔和该第四空腔连通的第一通口、第二通口、第三通口和第四通口。
[0011]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装置中,该筒状结构为转筒;
[0012]该第一双叶桨、该第二双叶桨和该转筒同步转动。。
[0013]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装置,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的装置中,还包括:第一连通腔、第二连通腔、第三连通腔和第四连通腔;
[0014]该第一连通腔、该第二连通腔、该第三连通腔和该第四连通腔均开设有连通口和连接口;
[0015]当任意一个该连通口与该第一通口连通,其余三个该连通口分别与该第二通口、该第三通口和该第四通口连通;
[0016]该连接口用于连通流体输入管或流体输出管。
[0017]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的装置,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的装置中,该第一通口、该第二通口、该第三通口和该第四通口与该连通口转动连通;
[0018]该第一通口、该第二通口、该第三通口和该第四通口的周向尺寸均小于该连通口的周向尺寸;
[0019]该第一通口、该第二通口、该第三通口和该第四通口开设在该转筒的周面,并沿周向均匀排布;
[0020]4个该连通口沿周向均匀排布,并围合成与该转筒相适配的容置空间;
[0021]该转筒设于该容置空间中。
[0022]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的装置,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的装置中,该第一连通腔、该第二连通腔、该第三连通腔和该第四连通腔均由凹槽结构围合成;
[0023]该凹槽结构的外表面连接有一根连接管,该连接管与该凹槽结构的槽内空间连通;
[0024]该凹槽结构的开口构成该连通口,该连接管的外端口构成该连接口。
[0025]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的装置,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的装置中,还包括:
[0026]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和限压阀;
[0027]该第一单向阀、该第三单向阀、该第四单向阀和该限压阀分别与四个该连接口连接。
[0028]结合第一方面的提供的一种蝶式流体压力能回收装置、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装置、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的装置,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的装置、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的装置或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的装置,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的装置中,该第一双叶桨的任一桨叶与该第二双叶桨的任一桨叶贴合后围合推压槽;
[0029]该推压槽与该第一通口、该第二通口、该第三通口或该第四通孔对应。
[0030]结合第一方面的提供的一种蝶式流体压力能回收装置、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装置、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的装置,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的装置、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的装置或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的装置,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的装置中,还包括:
[0031]设于该筒状结构内的分隔组件;
[0032]该分隔组件设置有连接轴和四块分隔叶片;
[0033]该连接轴沿该筒状结构的轴心延伸,并与该筒状结构固定连接;
[0034]该第一双叶桨和该第二双叶桨与该连接轴同轴铰接;
[0035]四块该分隔叶片分别设于该第一空腔、该第二空腔、该第三空腔和该第四空腔中;
[0036]该分隔叶片的一径向端与该连接轴固定连接,另一径向端为与该第一通口、该第二通口、该第三通口或该第四通口对应的尖端。
[0037]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海水淡化系统,包括:
[0038]如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可能实现的蝶式流体压力能回收装置和反渗透膜组件;
[0039]该反渗透膜组件的高压输入端通过第一通口与第一空腔连通,高压输出端通过第
二通口与第二空腔连通,该第一空腔与该第二空腔相邻。
[0040]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系统中,还包括:
[0041]低压海水箱、低压浓海水箱、淡水箱、高压泵和增压泵;
[0042]该低压海水箱通过第三通口与该第三空腔连通;
[0043]该低压浓海水箱通过第四通口与该第四空腔连通;
[0044]该淡水箱与该反渗透膜组件的低压输出端连通。
[0045]该高压泵的输入端与该低压海水箱连通,输出端与该反渗透膜组件的高压输入端连通;
[0046]该增压泵的的输入端与该第二空腔连通,输出端与该反渗透膜组件的高压输入端连通。
[0047]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4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蝶式流体压力能回收装置设置有筒状结构、第一双叶桨和第二双叶桨;第一双叶桨和第二双叶桨共轴铰接;第一双叶桨和第二双叶桨设于筒状结构内,并与筒状结构共轴;第一双叶桨和第二双叶桨将筒状结构沿轴向间隔成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筒状结构设有分别与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连通的第一通口、第二通口、第三通口和第四通口。通过第一通口往第一空腔通入从反渗透膜组件流出的高压浓海水,围合成第一空腔的两个桨叶受压力能驱使相互远离,因第一双叶桨的两个桨叶同步转动,第二双叶桨的两个桨叶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蝶式流体压力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结构、第一双叶桨和第二双叶桨;所述第一双叶桨和所述第二双叶桨共轴铰接;所述第一双叶桨和所述第二双叶桨设于所述筒状结构内,并与所述筒状结构共轴;所述第一双叶桨和所述第二双叶桨将所述筒状结构沿轴向间隔成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所述筒状结构开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和所述第四空腔连通的第一通口、第二通口、第三通口和第四通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蝶式流体压力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结构为转筒;所述第一双叶桨、所述第二双叶桨和所述转筒同步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蝶式流体压力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通腔、第二连通腔、第三连通腔和第四连通腔;所述第一连通腔、所述第二连通腔、所述第三连通腔和所述第四连通腔均开设有连通口和连接口;当任意一个所述连通口与所述第一通口连通,其余三个所述连通口分别与所述第二通口、所述第三通口和所述第四通口连通;所述连接口用于连通流体输入管或流体输出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蝶式流体压力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口、所述第二通口、所述第三通口和所述第四通口与所述连通口转动连通;所述第一通口、所述第二通口、所述第三通口和所述第四通口的周向尺寸均小于所述连通口的周向尺寸;所述第一通口、所述第二通口、所述第三通口和所述第四通口开设在所述转筒的周面,并沿周向均匀排布;4个所述连通口沿周向均匀排布,并围合成与所述转筒相适配的容置空间;所述转筒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蝶式流体压力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腔、所述第二连通腔、所述第三连通腔和所述第四连通腔均由凹槽结构围合成;所述凹槽结构的外表面连接有一根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凹槽结构的槽内空间连通;所述凹槽结构的开口构成所述连通口,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宁欧志华胡轶伦郭淑婷冯耀勋胡远康吴翠婷漆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