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冷却排污水回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59985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循环冷却排污水回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冷却塔、原水池、原水泵、耐污染超滤膜、过滤水池、送水泵、保安过滤器、反渗透膜、废水系统,原水泵与耐污染超滤膜之间和耐污染超滤膜与过滤水池之间连接压缩空气输入装置,反渗透膜产水连接冷却塔。耐污染超滤膜内膜丝一端固定、另一端为自由端,膜丝中心设有表面均布有布水孔的布水管,布水管连接进水口。耐污染超滤膜可压缩空气反洗,压缩空气清洗时,可自由抖动,便于膜丝表面的杂质脱落排出。可代替现有技术冷却塔排污水回用工艺中的化混系统、沉淀池、石英砂过滤器及超滤膜,对循环冷却排污水中的悬浮物等进行去除,减小占地,并避免往回用系统投加混凝剂、高分子助凝剂等化学药剂。学药剂。学药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冷却排污水回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循环冷却排污水回用系统,属于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0002]循环冷却水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尤其是半导体、电力、钢铁、冶金等行业,循环冷却水的用量很大。而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排出部分水,同时补充新鲜水来维持系统的浓缩倍数和总溶解性固体(TDS),防止系统因不断蒸发浓缩而造成含盐量过高,导致系统结垢。由于循环冷却水排水量较大,且排污水中污染物成分不复杂,直接处理后排放十分浪费,不利于节约水资源,因此大多企业都会对此部分水进行处理回用。
[0003]现有技术中,传统回用处理工艺为先调节pH,投加混凝剂、助凝剂,经化混沉淀去除排污水中的悬浮物,然后经石英砂过滤器截留水中难以沉淀去除的悬浮物,再经过超滤膜进一步去除大分子物质,最后进入反渗透系统进行脱盐处理,反渗透的产水再作为补水回用至冷却循环水系统。
[0004]现有技术上述工艺由于需要额外投加药剂,不仅会额外引入总溶解性固体,也造成运行成本的上升。另外,传统工艺前端的化混沉淀系统占地也较大。且当化混系统沉降效果不好时,会对后续超滤单元造成较大冲击,严重时导致超滤膜堵塞,系统宕机。再者,传统工艺的超滤膜因为采用错流过滤,需要排出浓水,且需要大量的水进行反洗,回收率一般在90%以下。最后,化混系统投加的高分子助凝剂(PAM)又存在堵塞RO膜系统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出的是一种循环冷却排污水回用系统,其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减小占地面积,杜绝二次污染。
[0006]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循环冷却排污水回用系统,其结构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冷却塔、原水池、原水泵、耐污染超滤膜、过滤水池、送水泵、保安过滤器、反渗透膜、废水系统,原水泵与耐污染超滤膜之间管道连接第一压缩空气输入装置,耐污染超滤膜与过滤水池之间管道连接第二压缩空气输入装置,反渗透膜的产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冷却塔。耐污染超滤膜包括膜壳和安装在膜壳一端的端盖,出水口安装在端盖上,进水口和下排污口设置在膜壳另一端上,膜壳内设有膜丝,膜丝靠近端盖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为自由端,膜丝中心设有表面均布有布水孔的布水管,布水管连接进水口。耐污染超滤膜具备压缩空气反洗功能,可定期利用压缩空气对膜进行清洗。耐污染超滤膜内膜丝一端固定、另一端为自由端,压缩空气清洗时,可自由抖动,便于膜丝表面的杂质脱落排出。根据以上系统及耐污染超滤膜结构,可代替现有技术传统冷却塔排污水回用工艺中的化混系统、沉淀池、石英砂过滤器及耐污染超滤膜,对循环冷却排污水中的悬浮物等杂质进行去除,从而大大减小占地面积,同时又避免往回用系统投加混凝剂、高分子助凝剂等化学药剂。
[0007]冷却塔负责收集冷却塔排出的排污水。原水泵负责将排污水送入耐污染超滤膜,通过管道具体连接耐污染超滤膜一端的进水口,过滤水池通过管道具体连接耐污染超滤膜
另一端的出水口,耐污染超滤膜一端的下排污口和另一端的上排污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废水系统。过滤水池负责暂存耐污染超滤膜过滤后的水,以便送入后续系统。送水泵负责将过滤水池内的水送入保安过滤器。保安过滤器内的滤芯为微米级过滤精度滤芯,负责将从耐污染超滤膜逃逸出的微米级颗粒进行拦截,从而保护反渗透膜。反渗透膜负责将水中的盐分分离出来,经脱盐后的水再作为补水送回冷却塔。
[0008]本技术的优点:结构设计合理,可大幅减小回用系统占地面积,同时避免了化混系统加药引入额外的TDS,以及易造成膜系统污堵的PAM高分子助凝剂,另外,避免了传统工艺因更换过滤器滤料造成的二次污染。在降低了系统运行成本的同时,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具体的,
[0009]1)无需调节pH以及投加混凝剂助凝剂,回用水水质更好,系统运行更稳定;
[0010]2)无需化混沉淀预处理,占地小;
[0011]3)无需更换滤料,无因更换滤料造成的二次污染,更环保;
[0012]4)运行成本低,更节能,系统运行更稳定;
[0013]5)特种设计的耐污染超滤膜可采用死端过滤,且不需要大量水反洗,回收率较高,可达95%以上;
[0014]5)不存在高分子助凝剂赌塞反渗透膜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循环冷却排污水回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的1是冷却塔、2是原水池、3是原水泵、4是进水口、5是下排污口、6是布水管、7是布水孔、8是上排污口、9是耐污染超滤膜、10是膜壳、11是膜丝、12是端盖、13是出水口、14是过滤水池、15是送水泵、16是保安过滤器、17是滤芯、18是反渗透膜、19是第一压缩空气输入装置、20是第二压缩空气输入装置、21是废水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如图1所示,一种循环冷却排污水回用系统,其结构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冷却塔1、原水池2、原水泵3、耐污染超滤膜9、过滤水池14、送水泵15、保安过滤器16、反渗透膜18、废水系统21,原水泵3与耐污染超滤膜9之间管道连接第一压缩空气输入装置19,耐污染超滤膜9与过滤水池14之间管道连接第二压缩空气输入装置20,反渗透膜18的产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冷却塔1。
[0019]原水池2负责收集冷却塔排出的排污水。
[0020]原水泵3负责将排污水送入耐污染超滤膜9,通过管道具体连接耐污染超滤膜9一端的进水口4,过滤水池14通过管道具体连接耐污染超滤膜9另一端的出水口13,耐污染超滤膜9一端的下排污口5和另一端的上排污口8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废水系统21。
[0021]耐污染超滤膜9包括膜壳10和安装在膜壳10一端的端盖12,出水口13安装在端盖12上,进水口4和下排污口5设置在膜壳10另一端上,膜壳10内设有膜丝11,膜丝11靠近端盖12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为自由端,膜丝11中心设有表面均布有布水孔7的布水管6,布水管6连接进水口4。
[0022]以上特殊结构的耐污染超滤膜9,可代替现有技术传统冷却塔排污水回用工艺中的化混系统、沉淀池、石英砂过滤器及超滤膜,对循环冷却排污水中的悬浮物等杂质进行去除,从而大大减小占地面积,同时又避免往回用系统投加混凝剂、高分子助凝剂等化学药剂。
[0023]耐污染超滤膜9具备压缩空气反洗功能,可定期利用压缩空气对膜进行清洗。
[0024]耐污染超滤膜9内膜丝11一端固定、另一端为自由端,压缩空气清洗时,自由端可自由抖动,便于膜丝11表面的杂质脱落排出。
[0025]过滤水池14负责暂存耐污染超滤膜9过滤后的水,以便送入后续系统。
[0026]送水泵15负责将过滤水池14内的水送入保安过滤器16。
[0027]保安过滤器16内的滤芯17为微米级过滤精度滤芯,负责将从耐污染超滤膜9逃逸出的微米级颗粒进行拦截,从而保护反渗透膜18。
[0028]反渗透膜18负责将水中的盐分分离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冷却排污水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冷却塔(1)、原水池(2)、原水泵(3)、耐污染超滤膜(9)、过滤水池(14)、送水泵(15)、保安过滤器(16)、反渗透膜(18)、废水系统(21),原水泵(3)与耐污染超滤膜(9)之间管道连接第一压缩空气输入装置(19),耐污染超滤膜(9)与过滤水池(14)之间管道连接第二压缩空气输入装置(20),反渗透膜(18)的产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冷却塔(1),耐污染超滤膜(9)内的膜丝(11)一端固定、另一端为自由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冷却排污水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水泵(3)通过管道具体连接耐污染超滤膜(9)一端的进水口(4),过滤水池(14)通过管道具体连接耐污染超滤膜(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明威马兴峰吴家琛郭康康马刚曾鹏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电创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