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聚酯降解活性的酯酶突变体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蛋白的基因工程领域,具体的涉及具有聚酯降解活性的酯酶突变体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聚酯塑料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纺织、运输、电子设备以及工业机械等方面,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它具有重量轻、绝缘性好、强度和透明度高、热性能高、耐化学腐蚀等优良性能。随着聚酯塑料产品的大量使用和消费,越来越多的塑料废品在环境中积累,已经对全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给人类健康也带来了严重威胁。
[0003]生物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聚酯塑料降解回收技术,通过生物实体(如微生物,即细菌、真菌和海洋微藻)或酶的作用分解这类有机物质。生物法的优点包括温和的工艺条件、相对较低的能量输入、不需要危险化学试剂和昂贵的机械,使其成为一个非常有前景的选择。近期,科学家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可以水解聚酯的酯酶。与其它聚酯水解酶相比,该酯酶可以在常温(30℃)发挥降解功能;该酯酶能够降解商业化的高结晶度塑料瓶。但由于催化效率和热稳定性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聚酯降解活性的酯酶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酯酶突变体为下列之一:MT
‑
1:SEQ ID NO.3所示的酯酶A的氨基酸序列第177位的谷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MT
‑
2:SEQ ID NO.3所示的酯酶A的氨基酸序列第178位的天冬酰胺突变为丙氨酸;MT
‑
3:SEQ ID NO.3所示的酯酶A的氨基酸序列第180位的丝氨酸突变为苏氨酸;MT
‑
4:SEQ ID NO.3所示的酯酶A的氨基酸序列第180位的丝氨酸突变为亮氨酸;MT
‑
5:SEQ ID NO.3所示的酯酶A的氨基酸序列第180位的丝氨酸突变为缬氨酸;MT
‑
6:SEQ ID NO.3所示的酯酶A的氨基酸序列第181位的异亮氨酸突变为缬氨酸;MT
‑
7:SEQ ID NO.3所示的酯酶A的氨基酸序列第208位的甘氨酸突变为丙氨酸;MT
‑
8:SEQ ID NO.3所示的酯酶A的氨基酸序列第209位的丝氨酸突变为苏氨酸;MT
‑
9:SEQ ID NO.3所示的酯酶A的氨基酸序列第211位的丝氨酸突变为酪氨酸;MT
‑
10:SEQ ID NO.3所示的酯酶A的氨基酸序列第177位的谷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且第180位的丝氨酸突变为亮氨酸;MT
‑
11:SEQ ID NO.3所示的酯酶A的氨基酸序列第177位的谷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且第181位的异亮氨酸突变为缬氨酸;MT
‑
12:SEQ ID NO.3所示的酯酶A的氨基酸序列第177位的谷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且第208位的甘氨酸突变为丙氨酸;MT
‑
13:SEQ ID NO.3所示的酯酶A的氨基酸序列第178位的天冬酰胺突变为丙氨酸且第177位的谷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MT
‑
14:SEQ ID NO.3所示的酯酶A的氨基酸序列第178位的天冬酰胺突变为丙氨酸且第180位的丝氨酸突变为亮氨酸;MT
‑
15:SEQ ID NO.3所示的酯酶A的氨基酸序列第178位的天冬酰胺突变为丙氨酸且第181位的异亮氨酸突变为缬氨酸;MT
‑
16:SEQ ID NO.3所示的酯酶A的氨基酸序列第178位的天冬酰胺突变为丙氨酸且第208位的甘氨酸突变为丙氨酸;MT
‑
17:SEQ ID NO.3所示的酯酶A的氨基酸序列第178位的天冬酰胺突变为丙氨酸且第209位的丝氨酸突变为苏氨酸;MT
‑
18:SEQ ID NO.3所示的酯酶A的氨基酸序列第180位的丝氨酸突变为苏氨酸且第177位的谷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MT
‑
19:SEQ ID NO.3所示的酯酶A的氨基酸序列第180位的丝氨酸突变为苏氨酸且第178位的天冬酰胺突变为丙氨酸;MT
‑
20:SEQ ID NO.3所示的酯酶A的氨基酸序列第180位的丝氨酸突变为苏氨酸且第181位的异亮氨酸突变为缬氨酸;MT
‑
21:SEQ ID NO.3所示的酯酶A的氨基酸序列第180位的丝氨酸突变为苏氨酸且第208位的甘氨酸突变为丙氨酸;MT
‑
22:SEQ ID NO.3所示的酯酶A的氨基酸序列第180位的丝氨酸突变为苏氨酸且第209位的丝氨酸突变为苏氨酸;MT
‑
23:SEQ ID NO.3所示的酯酶A的氨基酸序列第180位的丝氨酸突变为苏氨酸且第211位的丝氨酸突变为酪氨酸;MT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方,王珅,张晗笑,肖云杰,杨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