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贴合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贴合机贴合平台,包括底座、顶出组件和下压组件,顶出组件包括上升气缸、连接杆、顶出块、软垫片和框体构件,连接杆包括杆体、左侧连接件和右侧连接件,框体构件包括支撑柱、框体板和外框架,下压组件包括支撑块、连接块和移动构件,移动构件包括下压气缸、伸缩杆和下压板,上升气缸与底座固定连接,连接杆与上升气缸的输出端连接,顶出块与连接杆固定连接,软垫片与顶出块固定连接,框体构件与底座连接,将要贴合的模组放入框体构件中,通过下压气缸带动下压板向下移动,对两块模组压紧,使模组完全贴合,在通过上升气缸带动顶出块向上移动,顶出贴合好的模组,从而解决取出模组时造成损伤的问题。成损伤的问题。成损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贴合机贴合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贴合机
,尤其涉及一种贴合机贴合平台。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贴合机,是将LCD模组和背光模组组装贴合方式是通过机械手等工具抓取其中一个模组移动到另一个贴合平台上的模组上方进行贴合。
[0003]目前采用专利号为CN211683898U一种贴合机贴合平台,是将第二限位框架整体翻转与第一限位框架相对对齐,贴合机压板下移时,推动第二限位框架和第一限位框架下移,两个夹持件底部的第二三角块与第一三角块相互配合,夹持件相对移动,使得两个夹持槽与夹持的亚克力面板相互分离并与膜片相互预贴合,贴合机压板继续下移,使得膜片与亚克力面板压合。
[0004]由于LCD模组与背光模组贴合后需要从限位框架中取出,取出是通过员工用手指抠出,贴合后的模组没有任何防护,容易使贴合后的模组和框架之间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合机贴合平台,解决了员工用手指取出贴合后的模组时会造成损伤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贴合机贴合平台包括底座、顶出组件和下压组件,所述顶出组件包括上升气缸、连接杆、顶出块、软垫片和框体构件,所述上升气缸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连接杆与所述上升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顶出块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上升气缸的一端;所述软垫片与所述顶出块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顶出块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所述框体构件与所述底座连接,将要贴合的模组放入所述框体构件中,所述下压组件下压,使模组完全贴合,在通过所述上升气缸带动所述顶出块向上移动,顶出贴合好的模组,从而解决取出模组造成损伤的问题。
[0007]其中,所述连接杆包括杆体、左侧连接件和右侧连接件,所述杆体一端与所述上升气缸输出端连接,所述杆体另一端与所述左侧连接件和所述右侧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左侧连接件与所述右侧连接件分别连接所述顶出块。
[0008]其中,所述框体构件包括支撑柱、框体板和外框架,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底座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靠近所述上升气缸的一侧;所述框体板与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外框架与所述框体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框体板远离所述支撑柱的一侧。
[0009]其中,所述下压组件包括支撑块、连接块和移动构件,所述支撑块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靠近所述上升气缸的一侧;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支撑块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块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移动构件与所述连接块连接。
[0010]其中,所述移动构件包括下压气缸、伸缩杆和下压板,所述下压气缸与所述连接块
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块靠近所述支撑块的一侧;所述伸缩杆与所述下压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下压板与所述伸缩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伸缩杆远离所述下压气缸的一端。
[0011]本技术的一种贴合机贴合平台,包括底座、顶出组件和下压组件,所述顶出组件包括上升气缸、连接杆、顶出块、软垫片和框体构件,所述连接杆包括杆体、左侧连接件和右侧连接件,所述框体构件包括支撑柱、框体板和外框架,所述下压组件包括支撑块、连接块和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包括下压气缸、伸缩杆和下压板,所述上升气缸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连接杆与所述上升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顶出块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上升气缸的一端;所述软垫片与所述顶出块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顶出块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所述框体构件与所述底座连接,将要贴合的模组放入所述框体构件中,通过所述下压气缸带动所述下压板向下移动,对两块模组压紧,使模组完全贴合,在通过所述上升气缸带动所述顶出块向上移动,顶出贴合好的模组,从而解决取出模组时造成损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3]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贴合机贴合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贴合机贴合平台的连接杆与顶出块的连接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贴合机贴合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01
‑
底座、102
‑
上升气缸、103
‑
连接杆、104
‑
顶出块、105
‑
软垫片、106
‑
杆体、107
‑
左侧连接件、108
‑
右侧连接件、109
‑
支撑柱、110
‑
框体板、111
‑
外框架、201
‑
支撑块、202
‑
连接块、203
‑
下压气缸、204
‑
伸缩杆、205
‑
下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为:
[0019]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贴合机贴合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贴合机贴合平台的连接杆与顶出块的连接示意图,包括底座101、顶出组件和下压组件,所述顶出组件包括上升气缸102、连接杆103、顶出块104、软垫片105和框体构件,所述连接杆103包括杆体106、左侧连接件107和右侧连接件108,所述框体构件包括支撑柱109、框体板110和外框架,通过前述方案解决了员工用手指取出贴合后的模组时会造成损伤的问题,还可以解决从模具中取出物品的问题上。
[0020]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将要贴合的模组放入所述框体构件中,所述下压组件下压,使模组完全贴合,在通过所述上升气缸102带动所述顶出块104向上移动,顶出贴合好的模组。
[0021]其中,所述上升气缸102与所述底座10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101的一侧;所述连接杆103与所述上升气缸10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顶出块104与所述连接杆103固定连
接,并位于所述连接杆103远离所述上升气缸102的一端;所述软垫片105与所述顶出块104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顶出块104远离所述连接杆103的一侧;所述框体构件与所述底座101连接;所述上升气缸102与所述底座101上方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03上端与所述顶出块104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上升气缸10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顶出块104上方与所述软垫片105固定连接,将要贴合的模组放入所述框体构件中,启动所述下压组件,使模组完全贴合,在启动所述上升气缸102,使所述上升气缸102带动所述连接杆103和所述顶出块104向上移动,所述框体板110有两个与所述顶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贴合机贴合平台,包括底座和下压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出组件;所述顶出组件包括上升气缸、连接杆、顶出块、软垫片和框体构件,所述上升气缸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连接杆与所述上升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顶出块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上升气缸的一端;所述软垫片与所述顶出块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顶出块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所述框体构件与所述底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机贴合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包括杆体、左侧连接件和右侧连接件,所述杆体一端与所述上升气缸输出端连接,所述杆体另一端与所述左侧连接件和所述右侧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左侧连接件与所述右侧连接件分别连接所述顶出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机贴合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构件包括支撑柱、框体板和外框架,所述支撑柱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雅易,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佑威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