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支撑承轨台及无砟轨道、支撑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
,具体涉及全支撑承轨台及无砟轨道、支撑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领域,无砟轨道板由于其舒适度高、维修量少的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承轨台作为将钢轨受力传递给下部结构的部件,对无砟轨道板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现有技术中,承轨台较为薄弱,且各自承担荷载,传递给下部结构的应力较大,在受到列车侧向荷载时,容易出现开裂、松动,层间应力过大引起层间错动等问题。
[0003]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都是传统独立块式承轨台的整体性不够,因此需要一种整体性更好、稳定性更高的承轨台结构,以达到提高无砟轨道板力学性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全支撑承轨台及无砟轨道、支撑组件,能够有效提高无砟轨道板力学性能和支撑能力,减小钢轨的竖向及侧向位移,充分提升轨道的平顺性和整体稳定性。
[0005]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方案:
[0006]&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全支撑无砟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全支撑承轨台,沿着列车行驶方向延伸,包括:无砟轨道板主体,和并排形成在所述无砟轨道板主体上、且间距与列车轨距对应的两个承轨单元;每个所述承轨单元均包括直通板、多个挡肩、多个垫层以及全支撑构件;所述直通板沿着列车行驶方向延伸、呈长条状;在所述直通板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多个沿着列车行驶方向间隔排布的所述挡肩,并且任意两个在不同侧相邻的所述挡肩交错布置,使得每个所述挡肩的左右两端都分别与所述直通板上另一侧的两个相邻所述挡肩的相邻端分别对向;所述垫层与所述挡肩的端部对应,铺设在不同侧相对向的挡肩的端部之间,所述垫层包括左侧垫和右侧垫,对于每个所述挡肩,均有所述左侧垫从该挡肩的左端向左倾斜延伸至所述直通板上另一侧相邻挡肩相对向的相邻右端,和所述右侧垫从该挡肩的右端向右倾斜延伸至所述直通板上另一侧另一个所述挡肩相对向的相邻左端;所述全支撑构件长度与所述直通板一致,上表面为平面、承载钢轨并与钢轨底面全接触,下表面与所述垫层和所述直通板相匹配,下表面设有与所述垫层相嵌合的凹槽,和形成在凹槽之间、与所述直通板接触的支撑凸块;钢轨部,包括:分别架设在两个所述承轨单元上的两排所述钢轨;以及安装构件,将所述钢轨安装在所述承轨单元上。2.全支撑承轨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砟轨道板主体;和两个承轨单元,并排形成在所述无砟轨道板主体上、且间距与列车轨距对应;每个所述承轨单元均包括直通板、多个挡肩、多个垫层以及全支撑构件;所述直通板沿着列车行驶方向延伸、呈长条状;在所述直通板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多个沿着列车行驶方向间隔排布的所述挡肩,并且任意两个在不同侧相邻的所述挡肩交错布置,使得每个所述挡肩的左右两端都分别与所述直通板上另一侧的两个相邻所述挡肩的相邻端分别对向;所述垫层与所述挡肩的端部对应,铺设在不同侧相对向的挡肩的端部之间,所述垫层包括左侧垫和右侧垫,对于每个所述挡肩,均有所述左侧垫从该挡肩的左端向左倾斜延伸至所述直通板上另一侧相邻挡肩相对向的相邻右端,和所述右侧垫从该挡肩的右端向右倾斜延伸至所述直通板上另一侧另一个所述挡肩相对向的相邻左端;所述全支撑构件长度与所述直通板一致,上表面为平面、承载钢轨并与钢轨底面全接触,下表面与所述垫层和所述直通板相匹配,下表面设有与所述垫层相嵌合的凹槽,和形成在凹槽之间、与所述直通板接触的支撑凸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支撑无砟轨道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支撑承轨台,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全支撑承轨台还包括多组辅助支撑构件,每组辅助支撑构件均与一个所述垫层对应,包括与所述左侧垫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成,朱尘轩,赵红涛,吴道坤,李飘隐,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