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的颈肩部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9560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颈肩部训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穿戴的颈肩部训练器,包括肩背板,肩背板上表面设有颈板,颈板上表面设有头罩,肩背板内侧面上设有第一橡胶垫,第一橡胶垫内侧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一按摩球,肩背板外壁上设有振动器,颈板内侧上设有第二橡胶垫,第二橡胶垫内侧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二按摩球,第二按摩球、第一按摩球均与振动器振动杆连接,肩背板两端顶部处均设有臂板;该可穿戴的颈肩部训练器,通过设置头罩与颈板,便于肩背板与使用者贴合穿戴,同时在两个臂板配合下,与使用者两个臂膀紧密贴合组合,并在刺面魔术贴与毛面魔术贴配合下与不同身材的使用者紧密贴合穿戴。术贴配合下与不同身材的使用者紧密贴合穿戴。术贴配合下与不同身材的使用者紧密贴合穿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穿戴的颈肩部训练器


[0001]本技术涉及颈肩部训练
,具体为一种可穿戴的颈肩部训练器。

技术介绍

[0002]公开号为CN205322739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颈肩训练装置,包括:头带、颈椎带、肩带、左臂带和右臂带,头带的后部与颈椎带的上端连接,颈椎带的下端与肩带的中部连接,肩带的左端连接左臂带,肩带的右端连接右臂带,所述颈椎带和肩带的内表面上均设有多个凸点;
[0003]公开号为CN104586622B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手臂疼痛理疗仪,包括半圆臂托和半圆臂压,半圆臂托和半圆臂压内侧附着环形药袋,半圆臂托的一端与半圆臂压的一端通过转轴相连接,半圆臂托的另一端与半圆臂压的另一端通过销轴相连接,在半圆臂托内设有竖向空腔,在竖向空腔内设有往复移动杆和驱动器,驱动器与往复移动杆相连接,在半圆臂托上设有通槽,在往复移动杆上设有按摩齿,按摩齿设置在通槽内且在往复移动杆的带动下伸缩在通槽内,在半圆臂压内设有竖向空槽,在竖向空槽内设有振动杆和振动器,振动器与振动杆相连接,在振动杆上设有振动按摩球,振动按摩球伸出半圆臂压设置,上述技术方案效果明显、结构简单、可有效的节省时间与节省人力资源,适用性好,实用性强;
[0004]上述技术方案的颈肩训练装置,能缓解或减轻颈椎和肩部肌肉疲劳,预防肩颈肌肉劳损,避免肩部和颈椎疾病的发生;但是不便于紧密穿戴,不能适用不同身材的人穿戴,不能稳定的颈肩部进行按摩缓解,不同人的穿戴不紧密,不能持续对颈椎和肩部肌肉进行按摩缓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穿戴的颈肩部训练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可穿戴的颈肩部训练器,包括肩背板,所述肩背板上表面设有颈板,所述颈板上表面设有头罩,所述肩背板内侧面上设有第一橡胶垫,所述第一橡胶垫内侧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一按摩球,所述肩背板外壁上设有振动器,所述颈板内侧上设有第二橡胶垫,所述第二橡胶垫内侧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二按摩球,所述第二按摩球、第一按摩球均与振动器振动杆连接,所述肩背板两端顶部处均设有臂板;
[0008]所述臂板呈圆弧板状,所述臂板上端设有刺面魔术贴,所述臂板下端处设有毛面魔术贴。
[0009]优选的,所述颈板呈圆弧板状,所述颈板底部与肩背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颈板顶部与头罩粘接固定。
[0010]优选的,所述头罩呈半球状,所述头罩内部设有海绵垫,所述海绵垫与头罩粘接固定。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橡胶垫呈圆弧板状,所述第一橡胶垫与肩背板粘接固定,所述第一按摩球呈等间距分布,且所述第一按摩球与第一橡胶垫粘接固定,所述第一按摩球均通过导线通过振动杆与振动器组合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橡胶垫呈圆弧板状,所述第二橡胶垫与颈板粘接固定,所述第二按摩球呈等间距分布,且所述第二按摩球与第二橡胶垫粘接固定,所述第二按摩球均通过振动杆与振动器组合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臂板呈圆弧状,所述臂板与肩背板熔接固定。
[0014]优选的,所述刺面魔术贴与臂板粘接固定,所述毛面魔术贴与臂板粘接固定,所述刺面魔术贴与毛面魔术贴相互粘接固定。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通过设置头罩与颈板,便于肩背板与使用者贴合穿戴,同时在两个臂板配合下,与使用者两个臂膀紧密贴合组合,并在刺面魔术贴与毛面魔术贴配合下与不同身材的使用者紧密贴合穿戴。
[0017]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橡胶垫与第一按摩球,设置第二橡胶垫与第二按摩球,并通过振动杆与振动器组合连接,振动器一侧安装有有开关控制器,实现第一按摩球与第二按摩球启动控制,头罩中设置海绵垫增加佩戴者舒适感。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穿戴时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头罩与颈板组合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肩背板与胶垫组合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0023]1、肩背板;10、第一橡胶垫;100、第一按摩球;11、振动器;
[0024]2、颈板;20、第二橡胶垫;21、第二按摩球;
[0025]3、头罩;30、海绵垫;
[0026]4、臂板;40、刺面魔术贴;41、毛面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

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9]一种可穿戴的颈肩部训练器,包括肩背板1,肩背板1上表面设有颈板2,颈板2上表面设有头罩3,肩背板1内侧面上设有第一橡胶垫10,第一橡胶垫10内侧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一按摩球100,肩背板1外壁上设有振动器11,颈板2内侧上设有第二橡胶垫20,第二橡胶垫20内侧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二按摩球21,第二按摩球21、第一按摩球100均与振动器11通过振动杆组合连接,肩背板1两端顶部处均设有臂板4;
[0030]臂板4呈圆弧板状,臂板4上端设有刺面魔术贴40,臂板4下端处设有毛面魔术贴41。
[0031]本实施例中,颈板2呈圆弧板状,颈板2底部与肩背板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颈板2顶部与头罩3粘接固定,增加组合的稳定性,便于手动拆卸。
[0032]进一步的,头罩3呈半球状,头罩3内部设有海绵垫30,海绵垫30与头罩3粘接固定,海绵垫30安装,增加使用者佩戴的舒适感。
[003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橡胶垫10呈圆弧板状,第一橡胶垫10与肩背板1粘接固定,第一按摩球100呈等间距分布,且第一按摩球100与第一橡胶垫10粘接固定,第一按摩球100均通过振动杆与振动器11组合连接,第一按摩球100与振动器11配合下,实现对使用者肩背部按摩,缓解肌肉疲劳,实现对肩背部训练。
[0034]进一步的,第二橡胶垫20呈圆弧板状,第二橡胶垫20与颈板2粘接固定,第二按摩球21呈等间距分布,且第二按摩球21与第二橡胶垫20粘接固定,第二按摩球21均通过振动杆与振动器11组合连接,第二按摩球21与振动器11配合,实现对使用者颈部按摩,缓解肌肉疲劳,实现对颈部训练。
[0035]其次,臂板4呈圆弧状,臂板4与肩背板1熔接固定,增加整体结构稳定性。
[0036]值得补充的是,刺面魔术贴40与臂板4粘接固定,毛面魔术贴41与臂板4粘接固定,刺面魔术贴40与毛面魔术贴41相互粘接固定,在刺面魔术贴40与毛面魔术贴41配合下,便于将臂板4紧密贴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的颈肩部训练器,包括肩背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肩背板(1)上表面设有颈板(2),所述颈板(2)上表面设有头罩(3),所述肩背板(1)内侧面上设有第一橡胶垫(10),所述第一橡胶垫(10)内侧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一按摩球(100),所述肩背板(1)外壁上设有振动器(11),所述颈板(2)内侧上设有第二橡胶垫(20),所述第二橡胶垫(20)内侧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二按摩球(21),所述第二按摩球(21)、第一按摩球(100)均与振动器(11)通过振动杆连接,所述肩背板(1)两端顶部处均设有臂板(4);所述臂板(4)呈圆弧板状,所述臂板(4)上端设有刺面魔术贴(40),所述臂板(4)下端处设有毛面魔术贴(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的颈肩部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板(2)呈圆弧板状,所述颈板(2)底部与肩背板(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颈板(2)顶部与头罩(3)粘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的颈肩部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罩(3)呈半球状,所述头罩(3)内部设有海绵垫(30),所述海绵垫(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沙沙范维娇何件根武亮王茜丁毅靳铃石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汤山医院北京小汤山疗养院北京市小汤山康复医院北京国际药膳博物馆北京市健康管理促进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