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污水排水工程的积水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9337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排水工程,提供了一种基于污水排水工程的积水过滤装置,包括箱体;箱体顶端四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过滤框架;过滤框架内底部限位套设有收集箱;收集箱底端部垂直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底端部固定连接有排砂槽;箱体内四周内壁之间设有集水框架;集水框架底端部设有溢流箱,该装置解决了拦截后的污渍存留在滤网上,会使得污水无法流通,需经常性对其进行清理,且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并进入下水管道中,泥沙长期在下水管道内堆积,会使得下水管道堵塞的问题,减少对过滤框架的清理间隔,避免泥沙长期在下水管道内堆积,导致的下水管道堵塞,保证了对污水的正常排放。保证了对污水的正常排放。保证了对污水的正常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污水排水工程的积水过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排水工程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于污水排水工程的积水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工程主要包括小区污水工程、道路污水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是对于生活污水的收集、输送、处理和加以利用的过程。
[0003]目前,生活污水经排放时,为了避免污水中的污渍等堵塞下水管道,会在下水管道内部安装滤网对污水中的污渍等进行拦截,但拦截后的污渍存留在滤网上,会使得污水无法流通,需经常性对其进行清理,且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并进入下水管道中,泥沙长期在下水管道内堆积,会使得下水管道堵塞,进而影响对污水的正常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对过滤框架的清理间隔,避免泥沙长期在下水管道内堆积,导致的下水管道堵塞的基于污水排水工程的积水过滤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基于污水排水工程的积水过滤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端四周内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过滤框架;所述过滤框架内底部限位套设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底端部垂直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端部固定连接有排砂槽;所述箱体内四周内壁之间且位于收集箱底部设有集水框架;所述集水框架底端部设有溢流箱;所述溢流箱与排砂槽相互套接;所述箱体顶端部套设有进水盖板。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框架由四个滤网板合围构成,所述过滤框架整体呈倒锥形结构;所述过滤框架内底部且位于四个滤网板内侧边沿开设有第一限位卡槽;所述过滤框架顶端边沿且位于四个滤网板外侧边沿均设有与螺栓相配合的安装耳。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箱顶端四周外侧边沿之间设有与第一限位卡槽相配合的限位唇边;所述收集箱四周侧面均开设有滤水孔;所述收集箱顶端内侧固定设有抓取把手。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框架整体呈倒锥形结构。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流箱顶端四周侧面均开设有溢流槽。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顶端内侧边沿开设有与进水盖板相配合的第二限位卡槽;所述箱体底端侧面设有排水口。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盖板两表面之间阵列设有进水槽孔。
[0013]本技术的优点是通过采用倒锥形结构设计的过滤框架对污水中污渍等进行拦截,且污水在导入时对过滤框架进行冲刷,避免污渍等存留在过滤框架上,减少对过滤框架的清理间隔,同时采用在溢流箱的作用下,使得污水中泥沙等沉积,并通过排砂槽导出,
避免泥沙长期在下水管道内堆积,导致的下水管道堵塞,保证了对污水的正常排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整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过滤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收集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箱体;2、螺栓;3、过滤框架;4、收集箱;5、进水盖板;101、集水框架;102、溢流箱;103、溢流槽;104、第二限位卡槽;105、排水口;301、滤网板;302、第一限位卡槽;303、安装耳;401、连接杆;402、排砂槽;403、限位唇边;404、滤水孔;405、抓取把手;501、进水槽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1]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2]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3]实施例
[0024]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25]具体地是指一种基于污水排水工程的积水过滤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顶端四周内壁之间通过螺栓2固定连接有过滤框架3;过滤框架3由四个滤网板301合围构成,过滤框架3整体呈倒锥形结构;过滤框架3内底部且位于四个滤网板301内侧边沿开设有第一限位卡槽302;过滤框架3顶端边沿且位于四个滤网板301外侧边沿均设有与螺栓2相配合的安装耳303;过滤框架3内底部限位套设有收集箱4;收集箱4底端部垂直固定有连接杆401;连接杆401底端部固定连接有排砂槽402;收集箱4顶端四周外侧边沿之间设有与第一限位卡槽302相配合的限位唇边403;收集箱4四周侧面均开设有滤水孔404;收集箱4顶端内侧固定设有抓取把手405;箱体1内四周内壁之间且位于收集箱4底部设有集水框架101;集水框架101整体呈倒锥形结构;集水框架101底端部设有溢流箱102;溢流箱102顶端四周侧面均开设有溢流槽103;溢流箱102与排砂槽402相互套接;箱体1顶端部套设有进水盖板5;箱体1顶端内侧边沿开设有与进水盖板5相配合的第二限位卡槽104;箱体1底端侧面设有排水口105;进水盖板5两表面之间阵列设有进水槽孔501。
[002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污水排水工程的积水过滤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积水经箱体1顶部进水盖板5的进水槽孔501导入,且由于积水在进入时,从箱体1顶部四周边沿导入,使得污水在进入时,在过滤框架3的滤网板301的作用下对污水中污渍进行拦截,且污
水经过滤网板301时,会对滤网板301表面拦截的污渍进行冲刷,使得拦截的污渍沿滤网板301下移至收集箱4,且污水经过滤框架3下落,并在集水框架101的作用下向中心位置汇集并导入溢流箱102内,位于溢流箱内的污水中的泥沙向下沉淀并落入排砂槽402内,且污水经溢流槽103导出至箱体1内底部,并通过排水口105导出至下水管道内,避免泥沙长期在下水管道内堆积,导致的下水管道堵塞,保证了对污水的正常排放,且定期对其进行清理时,将进水盖板5取下,收集箱4通过抓取把手405向上拉出,与溢流箱102相互配合的排砂槽402带动泥沙等导出,对收集箱4和排砂槽402内的污渍和泥沙进行清理即可,减少对过滤框架3的清理间隔,满足了实际使用的需要。
[0027]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污水排水工程的积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顶端四周内壁之间通过螺栓(2)固定连接有过滤框架(3);所述过滤框架(3)内底部限位套设有收集箱(4);所述收集箱(4)底端部垂直固定有连接杆(401);所述连接杆(401)底端部固定连接有排砂槽(402);所述箱体(1)内四周内壁之间且位于收集箱(4)底部设有集水框架(101);所述集水框架(101)底端部设有溢流箱(102);所述溢流箱(102)与排砂槽(402)相互套接;所述箱体(1)顶端部套设有进水盖板(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污水排水工程的积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框架(3)由四个滤网板(301)合围构成,所述过滤框架(3)整体呈倒锥形结构;所述过滤框架(3)内底部且位于四个滤网板(301)内侧边沿开设有第一限位卡槽(302);所述过滤框架(3)顶端边沿且位于四个滤网板(301)外侧边沿均设有与螺栓(2)相配合的安装耳(3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世海邹雅青林建军廖伟兵潘素珍杨科李如茂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威鹏路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