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排水工程用污水排放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2664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污水管道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污水排水工程用污水排放管道,包括排放管道本体;排放管道本体周侧面连通有矩形框;矩形框相对两内侧壁均开设有竖向卡槽;排放管道本体内壁位于竖向卡槽下方开设有弧形槽;排放管道本体内壁远离弧形槽一侧开设有卡槽;矩形框顶部卡接设置有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内壁滑动配合有滤网架;滤网架周侧面固定有半弧板;半弧板外壁固定有矩形卡板;矩形卡板与卡槽卡接配合,该装置解决了无法对污水排放管道内较大杂物进行过滤收集,容易造成堵塞,且清理不便的问题,有效地避免污水排放管道内部的堵塞,方便便对污水排放管道内部的较大杂物进行收集,方便对污水排放管道内部进行清理。方便对污水排放管道内部进行清理。方便对污水排放管道内部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排水工程用污水排放管道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管道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污水排水工程用污水排放管道。

技术介绍

[0002]污水排水工程是指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排水工程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污水排水工程将会使用到污水排放管道。
[0003]目前,市场上的污水排放管道,它只是包括一种简单的导水管,这种简单的导水管,虽然在污水排水工程较为普遍的运用,但是其使用的情况下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0004]现有的污水排放管道无法对其污水中的较大杂物进行过滤收集,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污水排放管道内部的堵塞,且不便对污水排放管道内部的较大杂物进行收集,使得污水排放管道内部清理不便,使用过程中,功能过于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其污水中的较大杂物进行过滤收集,避免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造成污水排放管道内部的堵塞,方便对污水排放管道内部的较大杂物进行收集,方便对污水排放管道内部进行清理,增加了使用过程中的功能性的一种污水排水工程用污水排放管道。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污水排水工程用污水排放管道,包括排放管道本体;所述排放管道本体周侧面连通有矩形框;所述矩形框相对两内侧壁均开设有竖向卡槽;所述排放管道本体内壁位于竖向卡槽下方开设有弧形槽;所述排放管道本体内壁远离弧形槽一侧开设有卡槽。
[0008]所述矩形框顶部卡接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有U形板;所述U形板与竖向卡槽滑动配合;所述U形板与弧形槽滑动配合。
[0009]所述U形板内壁固定有弧形盖板;所述弧形盖板外壁与排放管道本体内壁相互贴合。
[0010]所述U形板一侧位于弧形盖板下方固定有圆形环;所述圆形环一侧固定有半弧L形槽道;所述半弧L形槽道内壁滑动配合有滤网架;所述滤网架周侧面固定有半弧板;所述半弧板外壁固定有矩形卡板;所述矩形卡板与卡槽卡接配合。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U形板顶部固定有密封框;所述密封框顶部固定有拉动把手。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框内顶部固定有密封轨。
[0013]所述矩形框顶部开设有矩形密封槽;所述矩形密封槽与密封轨卡接配合。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框上贯穿开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孔。
[0015]所述矩形框顶部开设有若干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与第一固定孔通过螺栓
固定连接。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放管道本体两端面均固定有连接法兰;两所述连接法兰一侧均开设有环形密封槽。
[0017]本技术的优点是:
[0018]1、本技术通过滤网架、密封组件和排放管道本体之间的固定安装,方便对排放管道本体内部污水中的较大杂物进行过滤收集,避免排放管道本体内部造成堵塞,增加了排放管道本体的功能性;
[0019]2、本技术通过滤网架、密封组件和排放管道本体之间的固定拆卸,方便对滤网架内部过滤收集的较大杂物进行清除,避免长时间的使用造成排放管道本体内出现堵塞情况,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排放管道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排放管道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密封组件的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滤网架的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排放管道本体;2、密封组件;3、滤网架;101、矩形框;102、竖向卡槽;103、弧形槽;104、卡槽;105、矩形密封槽;106、第二固定孔;107、连接法兰;108、环形密封槽;201、U形板;202、弧形盖板;203、圆形环;204、半弧L形槽道;205、密封框;206、拉动把手;207、密封轨;208、第一固定孔;301、半弧板;302、矩形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7]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8]实施例一
[0029]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30]具体地是指一种污水排水工程用污水排放管道,包括排放管道本体1;排放管道本体1周侧面连通有矩形框101;矩形框101相对两内侧壁均开设有竖向卡槽102;排放管道本体1内壁位于竖向卡槽102下方开设有弧形槽103;排放管道本体1内壁远离弧形槽103一侧开设有卡槽104;矩形框101顶部卡接设置有密封组件2;密封组件2包括有U形板201;U形板201与竖向卡槽102滑动配合;U形板201与弧形槽103滑动配合;U形板201内壁固定有弧形盖板202;弧形盖板202外壁与排放管道本体1内壁相互贴合;U形板201一侧位于弧形盖板202下方固定有圆形环203;圆形环203一侧固定有半弧L形槽道204;半弧L形槽道204内壁滑动配合有滤网架3;滤网架3周侧面固定有半弧板301;半弧板301外壁固定有矩形卡板302;矩形卡板302与卡槽104卡接配合。
[0031]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
[0032]将滤网架3滑动到圆形环203一侧固定的半弧L形槽道204内,使得滤网架3滑动连接在密封组件2内,此时通过U形板201与竖向卡槽102之间的滑动配合以及U形板201与弧形槽103之间的滑动配合,且通过半弧板301外壁所固定的矩形卡板302与排放管道本体1内壁远离弧形槽103一侧开设的卡槽104之间的卡接,直到密封组件2中的弧形盖板202的外壁与排放管道本体1的内壁相互贴合,且密封框205与矩形框101相互卡接固定,将矩形密封槽105内部放入密封垫,使得矩形密封槽105与密封轨207卡接,保持气密性,然后通过螺栓将第二固定孔106与第一固定孔208固定连接,以此实现了滤网架3、密封组件2和排放管道本体1之间的固定安装,方便对排放管道本体1内部污水中的较大杂物进行过滤收集,避免排放管道本体1内部造成堵塞,增加了排放管道本体1的功能性。
[0033]实施例二
[0034]请参阅图1

5,本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作如下改进,具体地U形板201顶部固定有密封框205;密封框205顶部固定有拉动把手206;密封框205内顶部固定有密封轨207;矩形框101顶部开设有矩形密封槽105;矩形密封槽105与密封轨207卡接配合;密封框205上贯穿开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排水工程用污水排放管道,包括排放管道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管道本体(1)周侧面连通有矩形框(101);所述矩形框(101)相对两内侧壁均开设有竖向卡槽(102);所述排放管道本体(1)内壁位于竖向卡槽(102)下方开设有弧形槽(103);所述排放管道本体(1)内壁远离弧形槽(103)一侧开设有卡槽(104);所述矩形框(101)顶部卡接设置有密封组件(2);所述密封组件(2)包括有U形板(201);所述U形板(201)与竖向卡槽(102)滑动配合;所述U形板(201)与弧形槽(103)滑动配合;所述U形板(201)内壁固定有弧形盖板(202);所述弧形盖板(202)外壁与排放管道本体(1)内壁相互贴合;所述U形板(201)一侧位于弧形盖板(202)下方固定有圆形环(203);所述圆形环(203)一侧固定有半弧L形槽道(204);所述半弧L形槽道(204)内壁滑动配合有滤网架(3);所述滤网架(3)周侧面固定有半弧板(301);所述半弧板(301)外壁固定有矩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素珍潘世海邹雅青林建军廖伟兵杨科李如茂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威鹏路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