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工程车辆补电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控制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5926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3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工程车辆补电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控制器。该方法包括:连接第一新能源工程车辆和第二新能源工程车辆;控制第一新能源工程车辆的控制单元发送第一送电作业识别报文至第二新能源工程车辆,以及控制第二新能源工程车辆的控制单元发送第二送电作业识别报文至第一新能源工程车辆;判断第一新能源工程车辆是否接收到第二送电作业识别报文,以及第二新能源工程车辆是否接收到第一送电作业识别报文;在判定第一新能源工程车辆接收第二送电作业识别报文且第二新能源工程车辆接收到第一送电作业识别报文的情况下,控制第二新能源工程车辆为第一新能源工程车辆补电。本申请能够增加第一新能源工程车辆的作业时间。作业时间。作业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工程车辆补电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控制器


[0001]本申请涉及新能源工程车辆
,具体地涉及一种新能源工程车辆补电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新能源工程车辆进行上装作业时功耗巨大而整车电池配置电量有限,整车都配置大功率车载充电机以实现充电作业以保证作业的持续性,但也因此限制了新能源工程车辆的使用范围。在作业工地没有大功率电源或者电源功率较小的情况下,因无法对新能源工程车辆进行补电或达不到补电效果,新能源工程车辆不仅只能依靠新能源工程车辆所配置的电池作业,并且还需留出足够电量以供新能源工程车辆返回,因而造成新能源工程车辆作业时间较短,难以满足作业需求。同时,新能源工程车辆的快充接口通常是在整车快充时使用,用于连接整车动力电池与地面直流快充桩。若借用该快充接口实现新能源工程车辆的连接,连接的新能源工程车辆均无法识别连接的是地面充电桩还是车辆,因而无法通过新能源工程车辆的通讯获取连接的车辆的信息。因此,现有技术存在因无法对新能源工程车辆进行补电或达不到补电效果,导致新能源工程车辆作业时间短的问题。
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工程车辆补电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新能源工程车辆补电控制系统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第一新能源工程车辆和第二新能源工程车辆通信,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新能源工程车辆和所述第二新能源工程车辆;控制所述第一新能源工程车辆的控制单元发送第一送电作业识别报文至所述第二新能源工程车辆,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新能源工程车辆的控制单元发送第二送电作业识别报文至所述第一新能源工程车辆;判断所述第一新能源工程车辆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二送电作业识别报文,以及所述第二新能源工程车辆是否接收到第一送电作业识别报文;在判定所述第一新能源工程车辆接收所述第二送电作业识别报文且所述第二新能源工程车辆接收到所述第一送电作业识别报文的情况下,接通所述第一新能源工程车辆和所述第二新能源工程车辆的高压电路,以控制所述第二新能源工程车辆为所述第一新能源工程车辆补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判定所述第一新能源工程车辆未接收到所述第二送电作业识别报文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新能源工程车辆处于直流快充模式;在判定所述第二新能源工程车辆未接收到所述第一送电作业识别报文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新能源工程车辆处于直流快充模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新能源工程车辆的控制单元发送第一送电作业识别报文至所述第二新能源工程车辆,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新能源工程车辆的控制单元发送第二送电作业识别报文至所述第一新能源工程车辆包括:判断是否接收到电源连接信号;在判定接收到所述电源连接信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新能源工程车辆的控制单元发送第一送电作业识别报文至所述第二新能源工程车辆,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新能源工程车辆的控制单元发送第二送电作业识别报文至所述第一新能源工程车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第二新能源工程车辆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在判定所述第二新能源工程车辆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新能源工程车辆为所述第一新能源工程车辆补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是第二新能源工程车辆的电池电压范围和功率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长明陈炳酉刘延斌欧彪李伟陆海涵尹莉石前列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