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组件、电池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8559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9
电极组件、电池单元。在层叠第一电极(2)、第一分离膜(3)、第二电极(4)、第二分离膜(3)的状态下将其沿长度方向卷取而包裹卷取中心缠绕成圆筒形的电极组件(1)中,第一电极(2)的两个表面涂覆有活性物质,构成第一电极涂覆部,第一电极(2)的轴方向的一侧端部构成第一电极无涂层部(21),第二电极(4)的两个表面涂覆有活性物质,构成第二电极涂覆部(42),第二电极(4)的轴方向的另一侧端部构成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以绝缘物质涂覆从第二电极涂覆部(42)与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的边界部位朝向上述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的端部的规定区间,形成绝缘涂层(45)。绝缘涂层(45)。绝缘涂层(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极组件、电池单元


[0001]本技术涉及电极组件、电池单元。

技术介绍

[0002]在圆筒形二次电池中,为了实现集电效率的最大化,可以采用电池罐具有沿高度方向朝上下分别延伸有正极极耳以及负极极耳的形状的凝胶卷类型的电极组件。
[0003]如图1示出,包裹卷取中心的方式卷绕的凝胶卷方式的电极组件的轴方向的一侧端部露出有第一电极无涂层部21,另一侧端部露出有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在这里假设第一电极2为正极而第二电极4为负极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当然还可以适用于与其相反的情况。
[0004]最近,开发出了如图2示出将从端部露出的无涂层部在半径方向弄弯而构成平整的表面,并且如图3示出在弯折的多个无涂层部上焊接集电板6的电池结构。
[0005]但是,为了在弯折的多个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上焊接第二电极集电板6而加压的过程中,如图4示出,存在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的基端部被压弯的顾虑。那么即使第一电极2与第二电极4之间夹着分离膜3,还是存在由于这种压弯导致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与相邻的第一电极2相接而引起短路的可能。
[0006]与此同时,在将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焊接于第二电极集电板6的过程中,焊接产生的热到达电极组件的分离膜,从而存在引起分离膜变形的顾虑。
[0007]圆筒形二次电池在使用环境中以中心的突出正极端子朝向上部且罐构成负极的方式使用。由此,凝胶卷方式的电极组件中连接在轴方向一侧端部侧的正极极耳除了单纯的流通环境之外在使用环境下也是持续性地朝向上部。
[0008]反过来理解时,可以说轴方向的另一侧端部始终朝向底部。因此除了为了焊接多个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而加压的过程之外,在使用环境下多个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还是持续性地接受轴方向的荷重。尤其是,在使用环境中接受的轴方向的荷重作用于弯折焊接的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所以位于弯折部位内侧且沿轴方向延伸的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部位因压弯而变得更容易变形。
[0009]而且,不管正极侧的连接方式是弯折焊接第一电极无涂层部21的方式还是使用电极极耳7的方式,均存在这种压弯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10]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1]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确保了无涂层部的基端部的硬度而避免利用集电板在轴方向加压无涂层部的过程中无涂层部的基端部被压弯的电极组件以及应用其的电池单元。
[0012]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利用集电板在轴方向加压无涂层部的过程中即使无涂层部的基端部出现压弯也能够防止分离膜变形的电极组件以及应用其的电池单元。
[001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利用集电板在轴方向加压无涂层部的过程中即使无涂层部的基端部出现压弯而被压弯的无涂层部与不同极性的电极接触也能够避免发生短路的电极组件以及应用其的电池单元。
[001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针对因电池单元的自重无涂层部持续性接受的荷重也具有抗压弯性的电极组件以及应用其的电池单元。
[001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避免分离膜因焊接弯折的无涂层部时产生的热而受损或变形的电极组件以及应用其的电池单元。
[0016]本技术的技术问题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目的,通过下面的说明可以理解未提及的本技术的其它目的以及优点,并且将通过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明确地理解。并且,可以容易理解本技术的目的以及优点可通过权利要求书中示出的手段及其组合来实现。
[0017]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0018]本技术可以应用于在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4夹着分离膜3层叠的状态下将其卷取的方式的电极组件1。上述第一电极2可以具备在第一电极箔20的表面涂覆第一活性物质23的区域、即第一电极涂覆部22,上述第二电极4具备在第二电极箔40的表面涂覆第二活性物质46的区域、即第二电极涂覆部42。
[0019]上述第二电极涂覆部42在轴方向可以具有比上述第一电极涂覆部22更宽的宽度。由此上述第二电极涂覆部42的轴方向两侧端部可以配置在比上述第一电极涂覆部22的轴方向的两侧端部进一步向轴方向外侧延伸。
[0020]上述第二电极4在上述第二电极4的轴方向(宽度方向)一侧端部可以具备未涂覆活性物质的区域、即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上述第二电极涂覆部42与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的边界部位在轴方向上可以位于上述分离膜3的轴方向端部的更内侧。
[0021]上述第二电极4的厚度可以比上述第一电极2的厚度更薄。
[0022]上述第二电极4的材质的刚性可以比上述第一电极2的材质的刚性低。
[0023]上述第一电极2可以构成正极,上述第二电极4构成负极。
[0024]上述第一电极2在上述第一电极2的轴方向另一侧端部可以具备未涂覆活性物质的区域、即第一电极无涂层部21。
[0025]上述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的抗压弯性可以比上述第一电极无涂层部21的抗压弯性低。
[0026]上述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的轴方向长度可以比上述第一电极无涂层部21的轴方向长度更长。
[0027]上述第一电极2可以具备电极极耳7,焊接于未涂覆第一活性物质23的区域,并且朝第一电极2的轴方向另一侧突出。
[002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第二电极4具备绝缘涂层45,以绝缘物质涂覆从上述第二电极涂覆部42与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的边界部位起朝向上述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的端部的规定区间。
[0029]上述绝缘涂层45可以由涂覆绝缘液或者粘贴绝缘带的方式提供。
[0030]上述绝缘涂层45可以比上述分离膜3的轴方向端部进一步朝轴方向外侧延伸。
[0031]上述绝缘涂层45可以比上述第二电极涂覆部42更薄。由此与第二电极涂覆部42紧
贴于分离膜3的情况不同地,上述绝缘涂层45可以与分离膜3轻轻地相接或者与分离膜3分开。
[0032]上述绝缘涂层45在覆盖第二电极涂覆部42与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的边界部位时可以一同覆盖上述第二电极涂覆部42的端部的微区间43。
[0033]在轴方向涂覆有上述绝缘涂层45的厚度可以均匀。
[0034]在轴方向的一部分区间,涂覆有上述绝缘涂层45的厚度可以不均匀。
[0035]与上述第二电极涂覆部42和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的边界部位相邻的第二电极涂覆部42可以具备厚度随着朝向上述边界部位逐渐变薄的滑行部位。与此互补地,涂覆在上述滑行部位上的绝缘涂层45部位可以随着朝向上述边界部位逐渐变厚。
[0036]上述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可以在规定位置F向上述电极组件1的半径方向弯折,上述弯折位置F相比于上述分离膜3端部在轴方向上配置于更外侧。
[0037]上述绝缘涂层45可以覆盖从上述第二电极涂覆部42与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的边界部位到上述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的弯折位置F的区间的至少一部分。
[0038]上述绝缘涂层45可以从上述弯折位置F沿轴方向不覆盖相当于规定的间隙G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组件(1),其在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4)夹着分离膜(3)层叠的状态下卷取而成,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电极(2)的表面具备第一电极涂覆部(22),该第一电极涂覆部(22)是涂覆活性物质的区域,在上述第二电极(4)的表面具备第二电极涂覆部(42),该第二电极涂覆部(42)是涂覆活性物质的区域,上述第二电极(4)还具备: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其是在上述第二电极(4)的轴方向一侧端部未涂覆活性物质的区域,该轴方向是宽度方向;以及绝缘涂层(45),其由绝缘物质涂覆从上述第二电极涂覆部(42)与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的边界部位朝向上述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的端部的规定区间,上述第二电极涂覆部(42)与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的边界部位在轴方向上相比于上述分离膜(3)的轴方向端部位于更内侧,上述绝缘涂层(45)相比于上述分离膜(3)的轴方向端部朝轴方向外侧进一步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涂层(45)在覆盖第二电极涂覆部(42)与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的边界部位时一同覆盖上述第二电极涂覆部(42)的端部的微区间(4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涂层(45)比上述第二电极涂覆部(42)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在弯折位置(F)向上述电极组件(1)的半径方向弯折,上述弯折位置(F)在轴方向上相比于上述分离膜(3)的端部配置在更外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涂层(45)覆盖从上述第二电极涂覆部(42)与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的边界部位到上述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的弯折位置(F)的区间的至少一部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涂层(45)从上述弯折位置(F)沿轴方向不覆盖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的量相当于规定的间隙(G)。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电极无涂层部(41)具备从其端部朝轴方向内侧形成的切除部(N),上述切除部(N)沿上述第二电极(4)的边围方向彼此分开配置有多个,该边围方向是长度方向,由配置于在边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切除部(N)之间的第二电极无涂层部部位规定切除极耳(T),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洙絃郑凡永李宽熙金钟玖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新能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