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因数校正器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8540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功率因数校正器底座,涉及功率因数校正器领域,包括防护罩和底座,所述防护罩安装在底座的正上方,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穿线机构,所述穿线机构包括滑盖、穿线孔、轨槽、弹簧以及移动滑扣,所述轨槽开设在底座的内部,所述移动滑扣位于轨槽内部,所述穿线孔贯穿底座的两侧,所述滑盖安装于底座的外壁,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滑盖的内壁,另一端固定在底座的外壁之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穿线机构,在线圈安装时,只需移动滑盖露出穿线孔,此时只需将线头从上方放入,再松开滑盖,因为弹簧弹力作用滑盖进行复位,此时便完成了线圈线头快速安装,其有效提高了线圈的安装效率。其有效提高了线圈的安装效率。其有效提高了线圈的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功率因数校正器底座


[0001]本技术涉及功率因数校正器领域,具体是功率因数校正器底座。

技术介绍

[0002]功率因数指的是有效功率与总耗电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有效功率除以总耗电量的比值,基本上功率因数可以衡量电力被有效利用的程度,当功率因数值越大,代表其电力利用率越高,功率因数是用来衡量用电设备用电效率的参数,低功率因数代表低电力效能。
[0003]功率因数校正器是为了提高用电设备功率因数,传统的功率因数校正器底座线圈安装需要先将线圈组安装好之后,再将线头从穿线孔穿入,由于功率因数校正器底座小巧,当线圈安装好了之后,将线头从穿线孔穿入非常的不便,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线圈的因数校正器底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穿线不便的问题,提供功率因数校正器底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功率因数校正器底座,包括防护罩和底座,所述防护罩安装在底座的正上方,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穿线机构,所述穿线机构包括滑盖、穿线孔、轨槽、弹簧以及移动滑扣,所述轨槽开设在底座的内部,所述移动滑扣位于轨槽内部,所述穿线孔贯穿底座的两侧,所述滑盖安装于底座的外壁,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滑盖的内壁,另一端固定在底座的外壁之上。
[000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穿线孔共设置有四个,且两两为一组对称分布在底座的一侧,所述穿线机构共设置有两个,分别对称分布在底座一侧的两端。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滑扣的横截面呈“凸”字型,所述移动滑扣的外壁轨迹与轨槽内壁轨迹相匹配,且所述移动滑扣底部与轨槽内壁底部之间存有间隙。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穿线孔贯穿轨槽的两侧,所述穿线孔的内壁底端低于轨槽的内壁底端。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盖通过移动滑扣套接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与滑盖相接触的位置成型有滑槽,所述轨槽、穿线孔位于滑槽底部。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盖的横截面呈“L”字型,所述滑盖与移动滑扣固定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通过设置穿线机构,在线圈安装时,只需移动滑盖露出穿线孔,此时只需将线头从上方放入,再松开滑盖,因为弹簧弹力作用滑盖进行复位,此时便完成了线圈线头快速安装,其有效提高了线圈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功率因数校正器底座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穿线机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穿线机构剖视图。
[0016]图中:1、防护罩;2、底座;3、穿线机构;301、滑盖;302、穿线孔;303、轨槽;304、弹簧;305、移动滑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功率因数校正器底座,包括防护罩1和底座2,防护罩1安装在底座2的正上方,底座2的内部设置有穿线机构3,穿线机构3包括滑盖301、穿线孔302、轨槽303、弹簧304以及移动滑扣305,轨槽303开设在底座2的内部,移动滑扣305位于轨槽303内部,穿线孔302贯穿底座2的两侧,滑盖301安装于底座2的外壁,弹簧304一端固定在滑盖301的内壁,另一端固定在底座2的外壁之上;
[0019]滑盖301通过移动滑扣305套接在底座2上,底座2与滑盖301相接触的位置成型有滑槽,轨槽303、穿线孔302位于滑槽底部;
[0020]滑盖301的横截面呈“L”字型,滑盖301与移动滑扣305固定连接。
[0021]在本实施例中:将线圈放置在底座2的内部,之后将防护罩1卡入底座2的内侧,其防护罩1会对线圈的两侧以及顶部形成限位,继而实现线圈的固定,如果是单绕组线圈,推动滑盖301至露出第一个穿线孔302,此时把线圈头部从上方放入,松开滑盖301,此时因弹簧304弹力进行复位,滑盖301可带动移动滑扣305复位,其移动滑扣305会对线圈端头的上方进行限位,便完成了线圈的端头安装,如果是双绕组线圈,只需多移动滑盖301至露出第二个穿线孔302,在将线圈头部分别放入两个穿线孔302中,松开滑盖301即可,由此便可实现线圈端头的快速安装,需要说明的是移动滑扣305的长度大于弹簧304初始状态时的长度,其移动滑扣305可将弹簧304与线圈端头隔开。
[0022]请着重参阅图1~3,穿线孔302共设置有四个,且两两为一组对称分布在底座2的一侧。
[0023]在本实施例中:穿线孔302共设置有四个,可以同时满足单绕组和双绕组的线圈。
[0024]请着重参阅图3,移动滑扣305的横截面呈“凸”字型,移动滑扣305的外壁轨迹与轨槽303内壁轨迹相匹配,且移动滑扣305底部与轨槽303内壁底部之间存有间隙;
[0025]穿线孔302贯穿轨槽303的两侧,穿线孔302的内壁底端低于轨槽303的内壁底端。
[0026]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轨槽303的轨迹长度大于滑槽的长度,移动滑扣305底部与轨槽303内壁底部之间存有间隙以及穿线孔302的内壁底端低于轨槽303内壁底端的结构,可使移动滑扣305移动复位时不会对线圈端头造成挤压折弯,且移动滑扣305可将线圈端头压在底部,以此实现线圈端头的限位。
[0027]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
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功率因数校正器底座,包括防护罩(1)和底座(2),所述防护罩(1)安装在底座(2)的正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内部设置有穿线机构(3),所述穿线机构(3)包括滑盖(301)、穿线孔(302)、轨槽(303)、弹簧(304)以及移动滑扣(305),所述轨槽(303)开设在底座(2)的内部,所述移动滑扣(305)位于轨槽(303)内部,所述穿线孔(302)贯穿底座(2)的两侧,所述滑盖(301)安装于底座(2)的外壁,所述弹簧(304)一端固定在滑盖(301)的内壁,另一端固定在底座(2)的外壁之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因数校正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孔(302)共设置有四个,且两两为一组对称分布在底座(2)的一侧,所述穿线机构(3)共设置有两个,分别对称分布在底座(2)一侧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敏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天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