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菌肥CAN1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8221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菌肥CAN1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使用方法,所述生物菌肥CAN1的成分为米根霉菌丝体及其发酵培养基。盆栽试验证明,施用生物菌肥CAN1可有效抑制疮痂链霉菌引起的马铃薯疮痂病,防治效果为67.01%;并可使马铃薯产量提高约10%。生物菌肥CAN1可促进种薯萌发和幼苗生长,并可显著提高马铃薯块茎中防御酶活力。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生物菌肥CAN1可为马铃薯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使有益微生物大量增殖,致病菌疮痂链霉菌相对数量锐减,达不到致病计量,且对人畜无害、不会引起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应用和开发前景。的应用和开发前景。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菌肥CAN1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菌肥CAN1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马铃薯疮痂病是由疮痂链霉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疮痂链霉菌产生的植物毒素可导致马铃薯块茎表面形成褐色的木栓化病斑。表皮组织被破坏后,易被其他病原菌侵染,形成块茎腐烂。因疮痂病导致的块茎品质下降、不耐贮存降低了马铃薯的商品价值。疮痂链霉菌可在土壤中存活数年,通过土壤、水和带病种薯等传播,已成为全球性病害。
[0003]防控马铃薯疮痂病的主要方法包括化学防治、农业防治以及生物防治三大类。目前,化学防治还没有针对疮痂链霉菌的农药;农业防治多采用轮作,这又与马铃薯增产需求相矛盾。生物防治因其对环境友好、对人畜健康无害和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等优势,将成为未来防治马铃薯疮痂病的主流。生物防治又可细分为三类:一是选育抗病种薯,二是筛选疮痂链霉菌拮抗菌,三是使用天然产物。由于遗传背景复杂性及致病菌的变异性,抗性品种选育进展缓慢。科研人员在拮抗菌的筛选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目前已从芽孢杆菌属、链霉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等微生物中筛选得到多种拮抗菌。不同地区疮痂病致病菌种群的差异,拮抗菌的选用上需因地制宜。单一菌种的防控效果往往不佳,复合菌剂的研制是生物菌剂的发展趋势。另一研究热点是筛选合适的天然产物抑制疮痂链霉菌,已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芸苔属作物和几丁质等对疮痂链霉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0004]马铃薯在收获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不具有商品价值的马铃薯,如染菌薯,微小薯和破皮薯等,若直接丢弃,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如何有效利用此类不具有商品价值的马铃薯,制备生物防治马铃薯疮痂病的生物菌肥,开发抗疮痂链霉菌的新型有机农肥,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生物菌肥CAN1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使用方法,以采用收获过程中不具商品价值的马铃薯,制作发酵培养基,接种米根霉发酵生产富含几丁质的生物菌肥,为马铃薯疮痂病生物防治提供新思路。
[0006]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菌肥CAN1,所述生物菌肥CAN1的成分为米根霉菌丝体及其发酵培养基。
[0007]优选的,米根霉为ATCC9396。
[0008]优选的,所用马铃薯为不具商品价值的染菌薯、微小薯和破皮薯。
[0009]优选的,孢子制备培养基:PDA中添加2g/L碳酸钙,115℃灭菌15min。
[0010]优选的,种子制备培养基:PDB中添加3g/L碳酸钙,115℃灭菌15min。
[0011]优选的,发酵培养基:马铃薯200g/L,可溶性淀粉酶15g/L,氯化钙1.5g/L,碳酸钙10g/L,酵母浸出物5g/L,121℃灭菌15min。配制发酵培养基时先将新鲜马铃薯与水按照1:4
比例置于高压锅中煮烂、捣碎,添加淀粉酶及氯化钙置于55℃水浴锅中水解过夜,最后与其他成分混匀灭菌。
[0012]所述制备方法是采用米根霉先进行种子培养,之后接种至马铃薯培养基中发酵,发酵产物经压滤、灭菌、再次压滤、干燥后粉碎成粉剂,即得生物菌肥CAN1。
[0013]所述种子培养的方法是将斜面培养基上的孢子用生理盐水洗下,经孢子浓度调整后,将孢子悬液接种到种子培养基中,27℃,150

200rpm条件下培养20

28h。
[0014]可选的,所述孢子浓度调整至0.9
×
108‑
1.1
×
108cfu/mL,孢子悬液的按0.8

1.2%接种量接种到种子培养基中。
[0015]可选的,所述发酵培养的方法是取种子培养基按4

6%的接种量将种子培养物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27℃,150

200rpm条件下发酵8d。
[0016]优选的,所述灭菌是在121℃灭菌1h,所述干燥采用鼓风干燥,所述粉碎是采用气流粉碎机粉碎。
[0017]优选的,干燥温度为80℃。
[0018]优选的,所述气流粉碎机的粉碎温度为30

50℃。
[0019]所述马铃薯培养基采用的马铃薯为不具有商品价值的马铃薯,包括马铃薯收获过程中损坏、微小和染菌的马铃薯。
[0020]在所述制备条件下,每1000g马铃薯可获66.21g米根霉菌丝体;每1000g马铃薯可获277.45g生物菌肥CAN1。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生物菌肥CAN1在防治马铃薯疮痂病和/或促进马铃薯增产中的应用。
[0022]本专利技术中,几丁质不被疮痂链霉菌分解利用,却可促进大批与疮痂链霉菌拮抗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大量生长,使土壤由“真菌型”转变为“细菌型”,亦可激发植物防御机制,减轻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00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生物菌肥CAN1的使用方法,在马铃薯种植前,底肥撒施生物菌肥CAN1粉剂,粉剂用量为种薯重量的8

12%。撒施生物菌肥CAN1可实现67.01%的疮痂链霉菌防治效果,同时促进马铃薯产量提高约10%。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5]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生物菌肥CAN1可促进大量与疮痂链霉菌拮抗的革兰氏阳性菌增殖,亦可激发植物防御机制,还可为马铃薯生长提供养分,促进马铃薯生长,提高了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是一种通过非转基因途径提高马铃薯抗逆性的新途径。
[0026]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生物菌肥CAN1使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菌株米根霉ATCC9396及马铃薯发酵制成,制备过程简单。所用马铃薯为不具商品价值的染菌薯、微小薯和破皮薯,可将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降低生产成本,防止染病薯对环境的再次污染。
[0027]3、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生物菌肥CAN1与普通的化学试剂和化学肥料不同,与一般的生物菌肥亦不同。本专利技术生物菌肥CAN1中的微生物经灭菌处理,在使用时无外源生物引入,菌肥中的几丁质及营养物质是通过改善作物根际微生态环境,降低疮痂链霉菌含量,使马铃薯疮痂病得到有效抑制。为马铃薯疮痂病生物防治提供新思路,为开发抗疮痂链霉菌的新型有机农肥提供新资源。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生物菌肥CAN1用于防治马铃薯疮痂病及马铃薯增产对比图;
[0030]图2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生物菌肥CAN1对土壤中总生物量;图2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生物菌肥对疮痂链霉菌相对含量影响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生物菌肥CAN1对马铃薯幼苗期株高影响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菌肥CAN1,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菌肥CAN1的成分为米根霉菌丝体及其发酵培养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物菌肥CAN1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是采用米根霉先进行种子培养,之后接种至马铃薯培养基中发酵,发酵产物经压滤、灭菌、再次压滤、干燥后粉碎成粉剂,即得生物菌肥CAN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生物菌肥CAN1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培养的方法是将斜面培养基上的孢子用生理盐水洗下,经孢子浓度调整后,将孢子悬液接种到种子培养基中,27℃,150

200rpm条件下培养20

28h。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生物菌肥CAN1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孢子浓度调整至0.9
×
108‑
1.1
×
108cfu/mL,孢子悬液的按0.8

1.2%接种量接种到种子培养基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生物菌肥CAN1的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阿娜董雅芹高晨李松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