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品质黄茶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8095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品质黄茶的制作方法,属于黄茶制作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黄茶口感不好、氨基酸含量不高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品质黄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摘新鲜茶叶,委凋,杀青后,摇青,而后经过三次理条三次发酵,再烘干,提香,即得所述高品质黄茶。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地在黄茶的制备工艺中引入了摇青步骤,提升了黄茶的口感和氨基酸含量;通过三次理条三次发酵的操作,不仅使闷黄过程可控,还提升了黄茶的品质。黄茶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品质黄茶的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黄茶制作
,具体涉及一种高品质黄茶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黄茶属于轻发酵茶,其加工方法与绿茶大体类似,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分氧化。现有技术中黄茶的加工方法主要为采摘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关键工艺步骤“闷黄”不易掌握,导致黄茶质量不稳定。此外,现有技术制备的黄茶的口感、以及氨基酸的含量不高,影响了黄茶的质量。
[0003]因此,提供一种高品质黄茶的制作方法,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品质黄茶的制作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黄茶口感不好、氨基酸含量不高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品质黄茶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包括以下步骤:采摘新鲜茶叶,委凋,杀青后,摇青,而后经过三次理条三次发酵,再烘干,提香,即得所述高品质黄茶。
[0007]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案中,采摘一芽二叶的新鲜茶叶,采摘后,去二叶,留一芽,保留梗;优选地,采摘春天的新鲜茶叶。
[0008]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案中,所述委凋的具体操作为:将采摘的新鲜茶叶置于室内,使生叶水分缓慢持续消散;
[0009]优选地,将采摘的新鲜茶叶置于室内,使生叶水分缓慢持续消散,并配以搅拌,在委凋的过程中发酵;
[0010]委凋时间为6~12小时,优选为7~9小时,更优选为8小时。
[0011]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案中,所述杀青的具体操作为:在连续杀青机上260~300℃杀青3

5min;优选为270~290℃;更优选为280℃。
[0012]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案中,所述摇青的具体操作为:将杀青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机械式转动摇青,时间为6

8min。
[0013]本专利技术创造性地在黄茶的制备工艺中,引进了铁观音茶制作工艺中的摇青步骤。通过摇青使内含物获得触发生化反应的能量,在摇青过程中,叶片组织因振动而增强细胞吸水力,增进输导组织的输送机能,茎梗里的水分通过叶脉往叶片输送,梗里的香味物质随着水分向叶片转移,水分从叶面蒸发,而水溶性物质在叶片内积累起来,由此做出来的茶叶有益物质保留更多,香味更浓。摇青同时还能破坏叶细胞的紧密结构,使酶和化合物结合,促进茶青内含物转化,提高茶叶的氨基酸等含量。
[0014]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案中所述三次理条三次发酵的具体步骤包括:
[0015]S1.第一次理条第一次发酵:将摇青后的茶叶于110~130℃理条,而后用包装,再
于40~60℃条件下发酵6

12h,优选为8h;
[0016]S2.第二次理条第二次发酵:将第一次理条第一次发酵后的茶叶于80~100℃理条,而后包装,于35~45℃条件下发酵18

28h,优选为24h;
[0017]S3.第三次理条第三次发酵:将第二次理条第二次发酵后的茶叶于80~100℃理条,而后包装,于30~42℃条件下发酵24

44h,优选为36h;
[0018]优选地,S1

S3所述的包装均为采用无铅黄纸简易包装。
[0019]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案中,三次发酵的总时间控制小于等于72小时;优选地,三次理条和三次发酵的总时间为70

72小时。
[0020]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案中,三次发酵的温度依次降低。
[0021]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案中,所述S1中,将摇青后的茶叶于120℃理条,而后包装,于50℃条件下发酵;
[0022]所述S2中,将第一次理条第一次发酵后的茶叶于90℃理条,而后包装,于40℃条件下发酵;
[0023]所述S3中,将第二次理条第二次发酵后的茶叶于90℃理条,而后包装,于38℃条件下发酵。
[0024]本专利技术在“闷黄”步骤中,通过控制发酵的温度、时间,使整个“闷黄”步骤可控,得批次所得的黄茶成品质量一致,并且创造性地采用三次理条三次发酵的方法,使总体发酵为中等发酵,这样发酵出来的茶叶的茶汤呈现微黄色,具有良好的口感和香味。
[0025]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案中,所述烘干的温度为75~85℃,干燥时间为0.5

1.5h,优选为1h;
[0026]所述提香的温度为110~130℃,提香时间为2

3min。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本专利技术设计科学,构思巧妙。本专利技术创造地在黄茶的制备工艺中引入了摇青步骤,提升了黄茶的口感和氨基酸含量;通过三次理条三次发酵的操作,不仅使闷黄过程可控,还提升了黄茶的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30]一种高品质黄茶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包括以下步骤:采摘新鲜茶叶,委凋,杀青后,摇青,而后经过三次理条三次发酵,再烘干,提香,即得所述高品质黄茶。
[0031]优选地,采摘一芽二叶的新鲜茶叶,采摘后,去二叶,留一芽,保留梗;优选地,采摘春天的新鲜茶叶。
[0032]所述委凋的具体操作为:将采摘的新鲜茶叶置于室内,使生叶水分缓慢持续消散;
[0033]优选地,将采摘的新鲜茶叶置于室内,使生叶水分缓慢持续消散,并配以搅拌,在委凋的过程中发酵;
[0034]委凋时间为6~12小时,优选为7~9小时,更优选为8小时。
[0035]所述杀青的具体操作为:在连续杀青机上260~300℃杀青3

5min;优选为270~290℃;更优选为280℃。
[0036]所述摇青的具体操作为:将杀青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机械式转动摇青,时间为6

8min。
[0037]所述三次理条三次发酵的具体步骤包括:
[0038]S1.第一次理条第一次发酵:将摇青后的茶叶于110~130℃理条,而后用包装,再于40~60℃条件下发酵6

12h,优选为8h;
[0039]S2.第二次理条第二次发酵:将第一次理条第一次发酵后的茶叶于80~100℃理条,而后包装,于35~45℃条件下发酵18

28h,优选为24h;
[0040]S3.第三次理条第三次发酵:将第二次理条第二次发酵后的茶叶于80~100℃理条,而后包装,于30~42℃条件下发酵24

44h,优选为36h;
[0041]S1

S3所述的包装均为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品质黄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采摘新鲜茶叶,委凋,杀青后,摇青,而后经过三次理条三次发酵,再烘干,提香,即得所述高品质黄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品质黄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摘一芽二叶的新鲜茶叶,采摘后,去二叶,留一芽,保留梗;优选地,采摘春天的新鲜茶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品质黄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委凋的具体操作为:将采摘的新鲜茶叶置于室内,使生叶水分缓慢持续消散;优选地,将采摘的新鲜茶叶置于室内,使生叶水分缓慢持续消散,并配以搅拌,在委凋的过程中发酵;委凋时间为6~12小时,优选为7~9小时,更优选为8小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品质黄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杀青的具体操作为:在连续杀青机上260~300℃杀青3

5min;优选为270~290℃;更优选为28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品质黄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摇青的具体操作为:将杀青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机械式转动摇青,时间为6

8min。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品质黄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次理条三次发酵的具体步骤包括:S1.第一次理条第一次发酵:将摇青后的茶叶于110~130℃理条,而后用包装,再于40~60℃条件下发酵6

12h,优选为8h;S2.第二次理条第二次发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艳李林张矛李奇杜琴陈亚杨巧慧李霞雪
申请(专利权)人:雅安市小叶元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