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颗粒状绿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7970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颗粒状绿茶加工工艺,属于茶叶制备技术领域,在传统的绿茶工艺技术中增加了摊凉技术,揉捻采用了乌龙茶的包揉技术,工艺流程为采摘、摊凉、炒青、反复包揉塑外形,干燥以及焙火;在传统绿茶加工工艺中增加了摊凉的技术,这样的绿茶不但保持传统绿茶绿叶绿汤的特点,而且滋味方面比传统绿茶的收敛性和苦涩性减弱,甚至消失,滋味变得醇和、甜爽,栗香中透花香,造形方面采用反复包揉塑外形,使绿茶外形成颗粒状,紧结乌润。紧结乌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颗粒状绿茶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制备
,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颗粒状绿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绿茶工艺技术中,绿茶的加工工艺流程为采摘、炒青、包揉以及干燥,传统的绿茶工艺技术中没有摊凉的技术,使得绿茶仅仅只能够保持传统绿茶绿叶绿汤的特点,但是在滋味方面,传统绿茶的收敛性和苦涩性依然存在,滋味并不会更加的醇和以及甜爽,传统的绿茶工艺技术在造形方面采用简单的一次性的包揉塑外形,成形效果不理想。
[0003]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在传统绿茶加工工艺中增加了摊凉的技术,不但保持传统绿茶绿叶绿汤的特点,而且滋味方面变得醇和、甜爽,栗香中透花香,且造形方面采用反复包揉塑外形,使绿茶外形成颗粒状,紧结乌润的颗粒状绿茶加工工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颗粒状绿茶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颗粒状绿茶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采摘:采用净采的方式对中小叶种茶树进行采摘;净采是等茶树长至鲜叶达到要求70%以上进行一次性采摘,鲜叶要求必须在嫩梢长至一芽三叶,第二叶长有2.5厘米左右,按要求采摘鲜叶;S2、摊凉:将采摘的鲜叶直接放入室内进行摊凉,薄摊于凉青架上,凉青架每架分10~14层,每层间距约20厘米,每层放一个凉青簸箕,每个簸箕摊放1.5~2公斤鲜叶,厚度2~3厘米,晴天2~3叶鲜叶的摊凉时间为6~10小时,阴雨天鲜叶的摊凉时间为15~24小时,直至茶叶摊凉完成;S3、炒青:采用滚筒炒青机对茶叶进行炒青,先预热滚筒炒青机的温度至80℃对茶叶进行炒青,迅速使叶温达到80℃以上,以便尽快地破坏鲜叶中各种氧化酶的活性,然后温度控制在80℃~100℃进行炒青叶,炒青程度的掌握靠感官判定,当杀青叶达到手捏成团,稍有弹性,嫩梗不易折断,色泽墨绿,叶面失去光泽,叶减重率约40%时,适度叶含水率在约60%为炒青适度;S4、包揉:采用速包机、球茶机、松包机配合进行包揉作业,炒青叶经冷却和回潮后,梗叶水分平衡后,进行包揉造形作业,先进行初包揉作业:“速包

球茶机团揉

松包”4次;再进行初烘后,进行复包揉作业:“速包

球茶机团揉

松包”3~4次;后进行复烘和复揉作业:复烘,“速包

球茶机团揉

松包”3~4次

定形,复烘和复揉作业流程操作4~6次,定形时间先短后长,逐次延长,最后一次定形时间2小时左右,包揉造形全过程历时8~12小时;S5、干燥:采用燃油式自动烘干机,温度90~100℃,摊叶厚度1~2厘米,将包揉后
茶叶的烘至足干;S6、焙火:采用茶叶烘焙箱进行焙火,箱温70~80℃,摊叶厚度2厘米,焙茶时间2~3小时,即可完成绿茶的加工。
[0006]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净采采摘的茶叶要求鲜叶应芽叶完整、色泽鲜绿、匀净,采摘一芽二叶或者一芽三叶。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只有鲜叶有一定的长度才能包揉成颗粒状,否者很难成形;二是绿茶的可冲泡十多次,营养丰富,也是由于有两片真叶的原因。
[0007]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茶叶摊凉摊凉过程要经常检查以及及时注意摊凉的均匀程度,一般情况中途需要翻动2~3次,使水分散发均匀,晴天要及时敞开窗门,加快水分散发速度,阴雨天要适当关闭门窗,保持室内温度,当室内湿度高于75%时,需要打开空调除湿功能或者使用除湿机进行抽湿。
[0008]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在包揉工艺流程的每一道“松包”中都要筛去其碎末。
[0009]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干燥的要求为干燥均匀,毛茶含水量降低到4~6%,火功适当,不烟,不焦,不老火,不闷黄。
[0010]优选的,所述步骤S6中焙火是采用恒温2~3小时的吃火,焙去表面水,利用热化学作用,去除青气,发扬茶香。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传统的绿茶工艺技术中增加了摊凉技术,揉捻采用了乌龙茶的包揉技术,工艺流程为采摘、摊凉、炒青、反复包揉塑外形,干燥以及焙火;在传统绿茶加工工艺中增加了摊凉的技术,这样的绿茶不但保持传统绿茶绿叶绿汤的特点,而且滋味方面比传统绿茶的收敛性和苦涩性减弱,甚至消失,滋味变得醇和、甜爽,栗香中透花香,造形方面采用反复包揉塑外形,使绿茶外形成颗粒状,紧结乌润。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3]一种颗粒状绿茶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采摘:采用净采的方式对中小叶种茶树进行采摘,鲜叶采自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山茶园,滋味鲜爽,可耐多次冲泡;净采是等茶树长至鲜叶达到要求70%以上进行一次性采摘,鲜叶要求必须在嫩梢长至一芽三叶,第二叶长有2.5厘米左右,按要求采摘鲜叶,其中,净采采摘的茶叶要求鲜叶应芽叶完整、色泽鲜绿、匀净,采摘一芽二叶或者一芽三叶。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只有鲜叶有一定的长度才能包揉成颗粒状,否者很难成形;二是绿茶的可冲泡十多次,营养丰富,也是由于有两片真叶的原因;S2、摊凉:将采摘的鲜叶直接放入室内进行摊凉,薄摊于凉青架上,凉青架每架分10~14层,每层间距约20厘米,每层放一个凉青簸箕,每个簸箕摊放1.5~2公斤鲜叶,厚度2~3厘米,晴天2~3叶鲜叶的摊凉时间为6~10小时,阴雨天鲜叶的摊凉时间为15~24小时,直至茶叶摊凉完成;S3、炒青:采用滚筒炒青机对茶叶进行炒青,先预热滚筒炒青机的温度至80℃对茶
叶进行炒青,迅速使叶温达到80℃以上,以便尽快地破坏鲜叶中各种氧化酶的活性,然后温度控制在80℃~100℃进行炒青叶,炒青程度的掌握靠感官判定,当杀青叶达到手捏成团,稍有弹性,嫩梗不易折断,色泽墨绿,叶面失去光泽,叶减重率约40%时,适度叶含水率在约60%为炒青适度;S3、包揉:采用速包机、球茶机、松包机配合进行包揉作业,炒青叶经冷却和回潮后,梗叶水分平衡后,进行包揉造形作业,先进行初包揉作业:“速包

球茶机团揉

松包”4次;再进行初烘后,进行复包揉作业:“速包

球茶机团揉

松包”3~4次;后进行复烘和复揉作业:复烘,“速包

球茶机团揉

松包”3~4次

定形,复烘和复揉作业流程操作4~6次,定形时间先短后长,逐次延长,最后一次定形时间2小时左右,包揉造形全过程历时8~12小时;S4、干燥:采用燃油式自动烘干机,温度90~100℃,摊叶厚度1~2厘米,将包揉后茶叶的烘至足干;S5、焙火:采用茶叶烘焙箱进行焙火,箱温70~80℃,摊叶厚度2厘米,焙茶时间2~3小时,即可完成绿茶的加工。
[0014]具体的,摊凉是绿茶加工工序特有的工序之一,鲜叶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颗粒状绿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采摘:采用净采的方式对中小叶种茶树进行采摘;净采是等茶树长至鲜叶达到要求70%以上进行一次性采摘,鲜叶要求必须在嫩梢长至一芽三叶,第二叶长有2.5厘米,按要求采摘鲜叶;S2、摊凉:将采摘的鲜叶直接放入室内进行摊凉,薄摊于凉青架上,凉青架每架分10~14层,每层间距20厘米,每层放一个凉青簸箕,每个簸箕摊放1.5~2公斤鲜叶,厚度2~3厘米,晴天2~3叶鲜叶的摊凉时间为6~10小时,阴雨天鲜叶的摊凉时间为15~24小时,直至茶叶摊凉完成;S3、炒青:采用滚筒炒青机对茶叶进行炒青,先预热滚筒炒青机的温度至80℃对茶叶进行炒青,迅速使叶温达到80℃以上,以便尽快地破坏鲜叶中各种氧化酶的活性,然后温度控制在80℃~100℃进行炒青叶,炒青程度的掌握靠感官判定,当杀青叶达到手捏成团,稍有弹性,嫩梗不易折断,色泽墨绿,叶面失去光泽,叶减重率40%时,适度叶含水率在60%为炒青适度;S4、包揉:采用速包机、球茶机、松包机配合进行包揉作业,炒青叶经冷却和回潮后,梗叶水分平衡后,进行包揉造形作业,先进行初包揉作业:“速包

球茶机团揉

松包”4次;再进行初烘后,进行复包揉作业:“速包

球茶机团揉

松包”3~4次;后进行复烘和复揉作业:复烘,“速包

球茶机团揉

松包”3~4次

定形,复烘和复揉作业流程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柳施文清余威莫荫生邓启好黎智勇岑机莫尚威吴云
申请(专利权)人:怀集大稠顶茶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