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能效上进风燃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5782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种高能效上进风燃烧系统,包括:分气盘组件、引射管组件、外环火盖、内环火盖及若干个燃气喷嘴;引射管组件设置于分气盘组件的下方,对应外环混气腔呈中心对称结构设置有两个引射通道,对应内环混气腔也呈中心对称结构设置有两个引射通道;引射通道呈文丘里管结构设置,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引射管入口、收缩段、喉口段、扩张段及引射管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引射能力为目标参数,以单一变量进行调整仿真,利用仿真模拟的途径校核各个引射能力参数,得出对燃烧器各结构细节的较佳设计,从而形成一种具有较佳引射能力的高能效上进风燃烧系统。进风燃烧系统。进风燃烧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能效上进风燃烧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气灶具技术
,特别涉及一种高能效上进风燃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燃烧器作为燃气灶的主要燃烧元件,燃烧效率一直是厂家设计和研究的重点。现有的燃烧器,一般是通过延长引射管内燃气送气通道路径,来提高燃料与空气混合比的效果,以提高燃烧效率,该种燃烧器结构,对燃烧效率的提高有限。缺乏对分气盘引射结构、引射管、燃气喷嘴和火盖等结构细节的进一步思考及优化调试,对燃烧效率的提高有限。因此,需要对燃烧器系统的总体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高能效上进风燃烧系统。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能效上进风燃烧系统,包括:分气盘组件、引射管组件、外环火盖、内环火盖及若干个燃气喷嘴;
[0005]所述分气盘组件设置有环形布置的内环混气腔和外环混气腔;所述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分别盖设于所述内环混气腔和外环混气腔的上方;所述引射管组件设置于所述分气盘组件的下方,对应所述外环混气腔呈中心对称结构设置有两个引射通道,对应所述内环混气腔也呈中心对称结构设置有两个引射通道;所述引射通道的进气端对应设置有所述燃气喷嘴;
[0006]所述引射通道呈文丘里管结构设置,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引射管入口、收缩段、喉口段、扩张段及引射管出口。
[0007]可选的,与所述内环混气腔连通的所述引射通道的喉口段的孔径的取值范围为6mm至8mm;与所述外环混气腔连通的所述引射通道的喉口段的孔径的取值范围为9mm至10mm。
[0008]可选的,与所述内环混气腔连通的所述引射通道的引射管入口与燃气喷嘴的轴向距离的取值范围为

2mm至2mm;与所述外环混气腔连通的所述引射通道的引射管入口与燃气喷嘴的轴向距离的取值范围为

3mm至1mm。
[0009]可选的,所述收缩段呈渐缩状的锥型结构,所述收缩段的锥角取值范围为35
°
至40
°

[0010]可选的,所述燃气喷嘴沿轴向方向设置有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依次设置有进气段、空气引射段和出气段;
[0011]所述进气段呈渐缩状的锥角型结构,所述进气段与空气引射段之间还设置喷嘴喉口;所述空气引射段的外周沿径向开设有若干个喷嘴引射口。
[0012]可选的,所述进气段的锥角取值范围为37
°
至45
°

[0013]可选的,所述喷嘴引射口的孔径取值范围为5mm至6mm。
[0014]可选的,所述外环火盖和内环火盖的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火孔,所述火孔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35
°
至40
°
;所述火孔的孔径取值范围为2.7mm至2.9mm。
[0015]可选的,所述引射管组件包括可拆卸组装的引射管座和引射管盖;所述引射管盖可嵌设于所述引射管座,并围设形成所述引射通道。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引射管组件设置于所述分气盘组件的下方,对应所述外环混气腔呈中心对称结构设置有两个引射通道,对应所述内环混气腔也呈中心对称结构设置有两个引射通道;中心对称设置的两个引射通道,可使燃气在环形的混气腔内形成旋转气流,并且通过对称的两道气流进行旋转供气,燃气气流可在环形混气腔内经过多次旋转混合,有效提高燃气在混气腔内的混合度,提高外环燃气的燃烧效率。本专利技术,以引射能力为目标参数,以单一变量进行调整仿真,对引射通道内喉口的孔径、燃气喷嘴与引射管入口的轴向间距、引射管收缩段的锥角取值、燃气喷嘴进气段的锥角取值、燃气喷嘴的喷嘴引射口的孔径取值、火盖火孔的倾斜角的取值以及火盖火孔的孔径的取值等参数的单一数值,利用仿真模拟的途径校核各个引射能力参数,得出对燃烧器各结构细节的较佳设计,从而形成一种具有较佳引射能力的高能效上进风燃烧系统。
附图说明
[001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高能效上进风燃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1中上进风燃烧系统的仰视图
[0020]图3为图2中沿V1

V1的剖视图;
[0021]图4为图1中上进风燃烧系统的分解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中内环火盖的剖视图;
[0023]图6为图4中外环火盖的剖视图;
[0024]图7为图4中燃气喷嘴的剖视图;
[0025]图8为中心引射管喉口直径与火盖火孔及稳焰孔引射系数的关系图;
[0026]图9为外环引射管喉口直径与火盖火孔及稳焰孔引射系数的关系图;
[0027]图10为中心引射管的引射管入口与燃气喷嘴轴向距离与火盖引射系数及平均流速的关系图;
[0028]图11为外环引射管的引射管入口与燃气喷嘴轴向距离与火盖引射系数及平均流速的关系图;
[0029]图12为图1中引射管对应的尺寸参数示意图;
[0030]图13为引射管入口及出口流速与收缩段锥角参数的变化曲线图;
[0031]图14为引射管出口引射系数与收缩段锥角参数的变化曲线图;
[0032]图15为燃烧器整体中引射管入口及出口流速与收缩段锥角参数的变化曲线图;
[0033]图16为燃烧器整体火盖输出火孔处引射系数和引射管出口引射系数与引射管收缩段锥角参数的对比变化曲线图;
[0034]图17为图1中燃气喷嘴所建立的仿真几何模型的对应的尺寸参数示意图;
[0035]图18为燃气喷嘴各项引射性能与喷嘴进口收缩段锥角参数的变化曲线图;
[0036]图19为燃气喷嘴各项引射性能与喷嘴引射口的孔径参数的变化曲线图;
[0037]图20为燃烧器的火盖输出火孔处各项引射性能与喷嘴进口收缩段锥角参数的变化曲线图;
[0038]图21为燃烧器的火盖输出火孔处各项引射性能与喷嘴引射口的孔径参数的变化曲线图;
[0039]图22为该燃烧系统对应锅具使用环境所建立的仿真几何模型;
[0040]图23为图22中锅体热量及热效率与火盖火孔倾角参数的变化曲线图;
[0041]图24为图22中CO排放与火盖火孔倾斜角参数的的变化曲线图;
[0042]图25为图22中燃烧器释放热及锅体吸热量与火盖火孔孔径参数的变化曲线图;
[0043]图26为图22的模拟热效率与火孔孔径参数的变化曲线图。
[004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45]10、分气盘组件;11、内环混气腔;12、外环混气腔;20、引射管组件;21、引射管座;22、引射管盖;30、内环火盖;31、火孔;32、稳焰孔;33、遮挡瓴;40、外环火盖;50、燃气喷嘴;51、进气段;52、喷嘴喉口;53、空气引射段;531、喷嘴引射口;5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能效上进风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气盘组件(10)、引射管组件(20)、外环火盖(40)、内环火盖(30)及若干个燃气喷嘴(50);所述分气盘组件(10)设置有环形布置的内环混气腔(11)和外环混气腔(12);所述内环火盖(30)和外环火盖(40)分别盖设于所述内环混气腔(11)和外环混气腔(12)的上方;所述引射管组件(20)设置于所述分气盘组件(10)的下方,对应所述外环混气腔(12)呈中心对称结构设置有两个引射通道(60),对应所述内环混气腔(11)也呈中心对称结构设置有两个引射通道(60);所述引射通道(60)的进气端对应设置有所述燃气喷嘴(50);所述引射通道(60)呈文丘里管结构设置,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引射管入口(61)、收缩段(62)、喉口段(63)、扩张段(64)及引射管出口(6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能效上进风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内环混气腔(11)连通的所述引射通道(60)的喉口段(63)的孔径的取值范围为6mm至8mm;与所述外环混气腔(12)连通的所述引射通道(60)的喉口段(63)的孔径的取值范围为9mm至1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能效上进风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内环混气腔(11)连通的所述引射通道(60)的引射管入口(61)与燃气喷嘴(50)的轴向距离的取值范围为

2mm至2mm;与所述外环混气腔(12)连通的所述引射通道(60)的引射管入口(61)与燃气喷嘴(50)的轴向距离的取值范围为

3mm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洲承石发恩田小荣莫秋霞莫为登艾包华杨苑琳莫运珍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思利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