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频呐酮生产用的氯化氢循环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7723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频呐酮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频呐酮生产用的氯化氢循环利用装置,包括混合箱上设置有进水管;内混筒可转动的设置在混合箱内,其上端为开口,内混筒上设置有出水口;环形齿轮设置在混合箱内的内混筒的开口上;第一搅拌轴为中空结构可转动地设置在内混筒内,第一搅拌桨上端贯穿混合箱顶部后通过旋转接头与进气管相连接,第一搅拌轴上设置有第一搅拌桨、通气孔;驱动机构分别与第一搅拌轴、环形齿轮相连接;加热箱设置在混合箱一侧,其上设置有出气管、排液管,加热箱通过排水管与混合箱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缩短水对尾气吸收时间和氯化氢循环利用等优点。尾气吸收时间和氯化氢循环利用等优点。尾气吸收时间和氯化氢循环利用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频呐酮生产用的氯化氢循环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频呐酮生产加工
,具体为一种频呐酮生产用的氯化氢循环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氯化氢是卤代氢化物的一种,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通常称为盐酸。氯化氢及其水溶液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上应用广泛。频呐酮可以采用丙酮法、异戊醇法和叔戊醇法制得,丙酮法是采用丙酮先还原成频呐醇,再在酸性介质中脱水重排而得;异戊醇法是采用异戊醇高温脱水生成异戊烯,异戊烯和甲醛在无机酸存在下反应而得;叔戊醇法是采用叔戊醇在盐酸中与甲醛缩合、异构化重排而得。
[0003]在频呐酮生产中会排出的氯化氢与频呐酮气体混合的尾气,通常人们会将混合的尾气通入水中后,等待一段时间,形成混合液,随后将混合液收集后统一处理,这种方式吸收尾气时间长,影响生产效率,而且其中含有的氯化氢不能重复利用,浪费氯化氢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频呐酮生产用的氯化氢循环利用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水对尾气吸收时间长,以及氯化氢不能重复利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频呐酮生产用的氯化氢循环利用装置,包括:
[0006]混合箱,其上设置有进水管;
[0007]内混筒,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混合箱内,其上端为开口,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下方,所述内混筒上设置有出水口;
[0008]环形齿轮,设置在所述混合箱内的内混筒的开口上;
[0009]第一搅拌轴,为中空结构,可转动地设置在内混筒内,所述第一搅拌桨上端贯穿所述混合箱顶部后通过旋转接头与进气管相连接,所述第一搅拌轴上设置有第一搅拌桨、通气孔;
[0010]两个第二搅拌轴,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搅拌轴两侧的内混筒内,第一连接架中部与所述第一搅拌轴连接,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搅拌轴上端转轴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搅拌轴上设置的第一齿轮均与所述环形齿轮的内齿相啮合,且两个所述第二搅拌轴上均设置有第二搅拌桨;
[0011]驱动机构,分别与第一搅拌轴、环形齿轮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搅拌轴、环形齿轮转动;和
[0012]加热箱,设置在所述混合箱一侧,其上设置有出气管、排液管,所述加热箱通过排水管与所述混合箱相连通,用于加热混合液。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双轴电机,其下端贯穿所述混合箱顶部后设置的第三齿轮与所述环形齿轮的外齿相啮合;所述双轴电机上端通过传动组
件带动第一搅拌轴正反交替转动。
[0014]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0015]轮盘,设置在所述双轴电机上端,其上偏心设置有第一导向柱;和
[0016]齿条,与混合箱顶部水平设置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齿条端部设置的第一长槽孔与所述第一导向柱滑动连接;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一搅拌轴上设置的第四齿轮相啮合。
[0017]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长槽孔与所述齿条相垂直。
[0018]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热箱内包括:
[0019]排水管,第一端与所述混合箱的出液口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加热箱的入液口相连接,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
[0020]多个波纹板,间隔设置在所述入液口与所述出气管之间的所述加热箱内;
[0021]导热板,横向设置在所述排液管下方的所述加热箱内;
[0022]加热板,设置在所述导热板下方的所述加热箱内,其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和
[0023]吹风机构,设置在所述加热板下方的所述加热箱内,用于将加热板的热量吹至导热板上。
[0024]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吹风机构包括:
[0025]第二转动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加热板下方的所述加热箱内,其上沿所述第二转动轴轴向方向设置有扇叶;和
[0026]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转动轴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转动轴摆动。
[0027]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0028]气缸,设置在所述加热箱一侧;
[0029]第一连杆,其中部与加热箱一侧的连接轴转轴连接,上端设置的第二长槽孔与所述气缸活塞杆端部设置的第二导向柱滑动连接,下端设置的第五齿轮与伸出所述加热箱的第二转动轴上的第六齿轮相啮合。
[0030]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氯化氢循环利用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中部与所述第一搅拌轴下端连接,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搅拌轴下端转轴连接。
[0031]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热箱四周设置有保温层。
[003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3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频呐酮生产用的氯化氢循环利用装置,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内混筒内,尾气通过第一搅拌轴上的通气孔进入内混筒内,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搅拌轴在内混筒内转动,同时,第一搅拌轴带动两个第二搅拌轴转动,并且驱动机构驱动环形齿轮转动,环形齿轮带动内混筒转动,可有效缩短水溶液吸收尾气的时间,通过加热箱加热混合液,使氯化氢再次进入频呐酮的生产中,使氯化氢可循环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可节约氯化氢资源,推广价值极高。
[0034]上述技术进步主要是由以下详细的技术改进所实现的:
[003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频呐酮生产用的氯化氢循环利用装置,双轴电机通过第三齿轮驱动环形齿轮转动,环形齿轮带动内混筒转动的同时,通过传动组件带动第一搅拌轴正反交替转动,第一搅拌轴带动第一搅拌桨搅拌,第一搅拌轴带动两个所述第二搅拌轴正反交替转动,可有效缩短水溶液吸收尾气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0036]本技术中,吹风机构将加热板的热量吹至导热板上,导热板对混合后的水溶液加热,加热后氯化氢经波纹板气液分离后,经出气管再次进入频呐酮的生产中,可有效节约氯化氢资源,减少浪费。
附图说明
[00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8]图1为本技术所述氯化氢循环利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9]图2为本技术所述氯化氢循环利用装置的驱动机构示意图;
[0040]图3为本技术所述氯化氢循环利用装置的传动组件示意图;
[0041]图4为本技术所述氯化氢循环利用装置的驱动组件示意图;
[0042]附图标记说明:
[0043]10

混合箱,101

进气管,102

进水管,103

出液口,11

环形齿轮,12

第一搅拌轴,12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频呐酮生产用的氯化氢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箱,其上设置有进水管;内混筒,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混合箱内,其上端为开口,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下方,所述内混筒上设置有出水口;环形齿轮,设置在所述混合箱内的内混筒的开口上;第一搅拌轴,为中空结构,可转动地设置在内混筒内,所述第一搅拌轴上端贯穿所述混合箱顶部后通过旋转接头与进气管相连接,所述第一搅拌轴上设置有第一搅拌桨、通气孔;两个第二搅拌轴,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搅拌轴两侧的内混筒内,第一连接架中部与所述第一搅拌轴连接,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搅拌轴上端转轴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搅拌轴上设置的第一齿轮均与所述环形齿轮的内齿相啮合,且两个所述第二搅拌轴上均设置有第二搅拌桨;驱动机构,分别与第一搅拌轴、环形齿轮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搅拌轴、环形齿轮转动;和加热箱,设置在所述混合箱一侧,其上设置有出气管、排液管,所述加热箱通过排水管与所述混合箱相连通,用于加热混合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频呐酮生产用的氯化氢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双轴电机,其下端贯穿所述混合箱顶部后设置的第三齿轮与所述环形齿轮的外齿相啮合;所述双轴电机上端通过传动组件带动第一搅拌轴正反交替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频呐酮生产用的氯化氢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轮盘,设置在所述双轴电机上端,其上偏心设置有第一导向柱;和齿条,与混合箱顶部水平设置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齿条端部设置的第一长槽孔与所述第一导向柱滑动连接;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一搅拌轴上设置的第四齿轮相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频呐酮生产用的氯化氢循环利用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宁李志辉陆宾赵玉清王哲
申请(专利权)人:新乐汇隆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