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氢合成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1295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氯化氢合成炉,包括燃烧壳(1)、冷却壳(2)和石墨块(3),燃烧壳(1)内部形成有燃烧腔(11),顶部设置有进气口(12),底部设置第一法兰(14),冷却壳(2)顶部通过第二法兰(21)和第一法兰(14)固定连接,冷却壳(2)内部形成有冷却腔(22),侧壁上设置有锅炉水进水口(23)和锅炉水出水口(24),底部设置出气口(25),第二法兰(21)上设置有连通冷却腔(22)顶部和大气的泄压孔(29),泄压孔(29)上设置有泄压阀(4)。石墨块(3)设置于冷却腔(22)内,石墨块(3)上设置有竖向延伸的通气孔(31)和横向延伸的冷却孔(32)。本装置可以排出冷却腔内的蒸汽,防止石墨块损坏,延长使用寿命。延长使用寿命。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氯化氢合成炉


[0001]本技术涉及氯化氢合成炉,更具体的涉及氯化氢合成炉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氯化氢合成炉是用于生产氯化氢气体的装置,炉体一般包括上下两部分,两部分通过法兰连接,上部为将氯气和氢气混合燃烧的燃烧段,下部为利用除氧锅炉水对高温氯化氢降温的降温段,降温后的氯化氢气体排出利用,锅炉水经高温氯化氢气体加热后水进入闪蒸罐,产出蒸汽。
[0003]合成炉降温段内部装有蜂窝状石墨块,石墨块内设置有纵横相错的通孔,纵向孔通过氯化氢,横向孔通过锅炉水,互不相通,锅炉水冷却氯化氢。
[0004]然而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高温氯化氢气体从上往下走,温度逐渐降低,降温段内部温度上高下底,高温蒸汽在降温段上部聚集,合成炉下半段锅炉水出水口管道低于降温段最高点,运行中锅炉水产生的气体会积聚在降温段内顶部无法及时排出,导致石墨局部干烧,造成水线处石墨破裂损坏,导致频繁停车检修,生产不能连续稳定运行,给公司带来了巨大损失。
[0005]本技术提供了氯化氢合成炉,目的是解决现有氯化氢合成炉中的石墨块易损坏,导致频繁停机影响生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氯化氢合成炉,包括燃烧壳1、冷却壳2和石墨块3,燃烧壳1为筒形,竖向设置,内部形成有燃烧腔11,顶部通过顶板密封,顶板上设置有进气口12,燃烧壳1底部设置有第一法兰14,冷却壳2为筒形,固定设置于燃烧壳1底部,顶部通过第二法兰21和第一法兰14固定连接,冷却壳2内部形成有冷却腔22,侧壁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锅炉水进水口23和锅炉水出水口24,冷却壳2底部通过底板密封,底板上设置出气口25。
[0007]第一法兰14和第二法兰21中部设置有通孔,第二法兰21上设置有连通冷却腔22顶部和大气的泄压孔29,泄压孔29上设置有泄压阀4。石墨块3为柱形,设置于冷却腔22内,底部与冷却壳2底部的底板抵接,顶部通过石墨封头5与第二法兰21抵接,石墨块3上设置有竖向延伸的通气孔31和横向延伸的冷却孔32。石墨封头5为上部缩口,下部扩口的喇叭状结构,缩口端51插入第一法兰14和第二法兰21的通孔内,扩口端52与石墨块3顶部抵接,石墨封头5的内部腔体分别与燃烧腔11和石墨块3的通气孔31连通。
[0008]本氯化氢合成炉通过设置燃烧壳1和冷却壳2,将冷却壳2设置于燃烧壳1下部,在燃烧壳1顶部设置进气口12,在冷却壳2底部设置出气口25,使氯气和氢气在燃烧壳1内燃烧后进入冷却壳2内进行冷却后排出。
[0009]将燃烧壳1和冷却壳2通过第一法兰14和第二法兰21连接,在第二法兰21上设置有连通冷却腔22顶部和大气的泄压孔29,在泄压孔29上设置泄压阀4,可以根据需要将冷却腔
22顶部产生的蒸汽排出,防止冷却腔22顶部积压较多蒸汽,防止石墨块3干烧损坏,可以延长石墨块3寿命,解决现有氯化氢合成炉中的石墨块3易损坏,导致频繁停机影响生产的问题。
[0010]设置石墨封头5为上部缩口,下部扩口的喇叭状结构,缩口端51插入第一法兰14和第二法兰21的通孔内,扩口端52与石墨块3顶部抵接,石墨封头5的内部腔体分别与燃烧腔11和石墨块3的通气孔31连通,通过石墨封头5可以将石墨块3固定,将氯化氢气体从燃烧腔11导流至石墨块3的通气孔31中。
[0011]将石墨块3冷却腔22内,通过在石墨块3上设置有竖向延伸的通气孔31和横向延伸的冷却孔32,通气孔31流通氯化氢气体,冷却孔32流通锅炉水,将通气孔31和冷却孔32交错设置,可以提高散热效率。
[0012]优选的,泄压阀4包括阀体41、弹簧42和活塞43,阀体41为柱形,竖向设置,内部形成有活塞腔46,侧壁顶部设置有泄压进口44、侧壁中部设置有泄压出口45;弹簧42设置于活塞腔46内,底部与活塞腔46底面固定连接;活塞43和活塞腔46匹配,滑动设置于活塞腔46内,底部与弹簧42的顶部固定连接,活塞43设置为,当活塞43上方的压力小于预设值时,活塞43上端位于泄压出口45上方,当活塞43上方的压力大于预设值时,活塞43上端位于泄压出口45下方。
[0013]设置泄压阀4,内部形成有活塞腔46,弹簧42设置于活塞腔46内,底部与活塞腔46底面固定连接,活塞43滑动设置于活塞腔46内,底部与弹簧42的顶部固定连接,当蒸汽压力较小时,无法克服弹簧42弹力滑动,当蒸汽压力较大时,可以克服弹簧42弹力滑动,使蒸汽从泄压出口45排出,通过设置泄压阀4,可以根据需要的压力排出冷却腔22内的蒸汽,使冷却腔22内保持压力对氯化氢气体冷却的同时,防止石墨块3干烧。
[0014]优选的,燃烧壳1侧壁上设置有密闭水夹套17,外侧壁上设置有连通密闭水夹套17的密闭水进水口15和密闭水出水口16。
[0015]通过在燃烧壳1侧壁上设置密闭水夹套,向通过密闭水进水口15密闭水夹套内加入冷却水,并将受热后的冷却水从密闭水出水口16排出,可以对氯化氢气体进行初步降温,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0016]优选的,还包括多个隔板27,隔板27为半圆环形,多个隔板27设置于冷却腔22内,分别位于石墨块3的左右两侧,左右相邻的两个隔板27交错设置,左右相邻的两个隔板的端部通过竖板28连接,将石墨块3外周的冷却腔22分隔成多个通过冷却孔32连通的左腔和右腔。
[0017]通过设置个隔板27,将隔板27设置为半圆环形,多个隔板27左右交错设置于冷却腔22内,相邻的两个隔板27之间通过竖板28连接,将石墨块3外周的冷却腔22分隔成多个通过冷却孔32连通的左腔和右腔,使冷却腔22内的锅炉水从左腔和右腔之间通过冷却孔32流通,使冷却水在冷却腔22内呈s形流动,可以增加锅炉水的换热面积,提高对氯化氢气体的散热效率。
[0018]优选的,进气口12上设置有进气阀13;出气口25上设置有出气阀26。
[0019]优选的,冷却壳2底部设置有支架6。通过设置支架6可以使设备保持稳定。
附图说明
[0020]图1.氯化氢合成炉整体示意图;
[0021]图2.氯化氢合成炉内部结构前视示意图;
[0022]图3.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23]图4.图2中B

B处剖面示意图。
[0024]图中,1.燃烧壳、11.燃烧腔、12.进气口、13.进气阀、14.第一法兰、15.密闭水进水口、16.密闭水出水口、17.密闭水夹套、2.冷却壳、21.第二法兰、22.冷却腔、23.锅炉水进水口、24.锅炉水出水口、25.出气口、26.出气阀、27.隔板、28.竖板、29.泄压孔、3.石墨块、31.通气孔、32.冷却孔、4.泄压阀、41.阀体、42.弹簧、43.活塞、44.泄压进口、45.泄压出口、46.活塞腔、5.石墨封头、51.缩口端、52.扩口端、6.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参考标号是指本技术中的组件、技术,以便本技术的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氯化氢合成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壳(1)、冷却壳(2)和石墨块(3),所述燃烧壳(1)为筒形,竖向设置,内部形成有燃烧腔(11),顶部通过顶板密封,顶板上设置有进气口(12),燃烧壳(1)底部设置有第一法兰(14);所述冷却壳(2)为筒形,固定设置于燃烧壳(1)底部,顶部设置第二法兰(21)和第一法兰(14)固定连接,冷却壳(2)内部形成有冷却腔(22),侧壁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锅炉水进水口(23)和锅炉水出水口(24),冷却壳(2)底部通过底板密封,底板上设置出气口(25);所述第一法兰(14)和第二法兰(21)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法兰(21)上设置有连通冷却腔(22)顶部和大气的泄压孔(29),泄压孔(29)上设置有泄压阀(4);所述石墨块(3)为柱形,设置于冷却腔(22)内,底部与冷却壳(2)底部的底板抵接,顶部通过石墨封头(5)与第二法兰(21)抵接,石墨块(3)上设置有竖向延伸的通气孔(31)和横向延伸的冷却孔(32);所述石墨封头(5)为上部缩口,下部扩口的喇叭状结构,缩口端(51)插入第一法兰(14)和第二法兰(21)的通孔内,扩口端(52)与石墨块(3)顶部抵接,石墨封头(5)的内部腔体分别与燃烧腔(11)和石墨块(3)的通气孔(3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氯化氢合成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阀(4)包括阀体(41)、弹簧(42)和活塞(43),所述阀体(41)为柱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恒兵巩伟杨培彭新马斌鹏吴伟顺陈学莲车泽欣张勇张忠林祝林张志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盐湖海纳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