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废水连续处理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7262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SAN废水连续处理工艺方法,此种工艺方法是将SAN废水连续加入到反应器中,在机械搅拌下加入絮凝剂使悬浮物聚集,形成絮体后进入旋分器中,经旋液沉降后,澄清的水相溢流直接排放,沉降物输送到SAN生产装置回收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简单,流程操作简便,不需要增加大型设备和较多投资,利用它可以高效率去除SAN废水中悬浮物的含量,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可实现连续处理,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ABS塑料生产过程中SAN工业废水连续处理 的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在SAN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工业污水, 这些污水中含有含量很高的悬浮物(SS),固含量一般在1000-3000 mg/L ,最高可达到8000 mg/L ,如直接排放到污水场,会给后续污水 处理带来困难,因此需要进行预处理。由于SAN污水多为乳化状废水, 且水质复杂,废水中含有腈化物、SAN低分子树脂等物质,治理难度大。 现有技术中,对SAN废水多采用混凝一气浮方法进行预处理,但处理效 果都不理想,SS去除率只有60%左右,仍给后续废水处理造成严重困难, 影响生化处理效果,导致污水最终排放不合格,污水中的SS严重超标, 直接影响污水处理场的正常运行。中国专利99102881. 3公开了一种聚 合铝与聚丙烯酰胺复合型高效能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将具有一定碱化 度的聚合氧化铝与聚丙烯酰胺或其衍生物按一定比例复合,经混合加热 搅拌即得。该专利技术公开的只是一种絮凝剂,没有说明采用该方法对污水 特别是SAN废水进行处理的方法。中国专利01134725. 2公开了一种处 理ABS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污水的方法将来自ABS生 产装置的污水在机械搅拌下,用无机酸调节其pH值至6 8之间;加入 碱式聚合氯化铝,在机械搅拌下充分混合;再加入聚丙烯酰胺机械搅混合,将搅拌后的ABS污水静置形成水与沉淀物两相,水相直接排放进入后续污水处理场;对沉降物进行固液分离,分离液返回PH值调节工 序再循环处理,固体物质被回收。该专利技术采用两次絮凝和沉降分离工艺, 能够有效去除ABS污水中的SS含量,提高ABS污水的可生化性,但该 专利技术为间断性生产, 一次需要0. 5-3小时左右,用时较长且处理量小,不 适合废水大规模连续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ABS生产过程中能够有效去除SAN污 水中悬浮物含量、防止环境污染且工艺简单、可连续处理的废水连续处 理工艺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此种工艺方法是将SAN废水连续加入到反 应器中,在机械搅拌下加入絮凝剂使悬浮物聚集,形成絮体后进入旋分 器中,经旋液沉降后,澄清的水相溢流直接排放,沉降物输送到SAN 生产装置回收利用,其实施步骤和技术要点如下(1) 、悬浮物絮凝将从SAN脱水机分离出来的废水直接进入反应器,将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铝两种絮凝剂按10: 1 (体积百分比)的比例通过反应器进料口分别注入反应器中,经反应器搅拌器充分搅拌,使絮凝剂与SAN废水充分接触混合,实现废水中悬浮物的絮凝;(2) 、絮凝液旋液分离絮凝液沿切线进入旋分器中,絮体经旋液 分离进入底部后经浓縮液泵排出,去原SAN生产装置脱水系统,旋分器 下料口设有视镜,可以观察浓縮液的排出情况;分离后的清液从上部溢 流,进入污水处理系统;(3)、絮凝剂加入量根据所处理废水的体积量确定,废水、絮凝剂 A、 B三者的体积比为2000: 8-11: 1。两种絮凝剂的作用机理如下絮凝剂A采用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是一种水溶性的高分子聚合物,由于其分子链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极性基团酰胺基,可与许多物 质亲和、吸附而形成氢键,使粒子间架桥或通过电荷中和使粒子凝聚形 成大的絮凝物,生成絮团,加速沉降,有非常明显的加快溶液澄清、促 进过滤等效果。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能适应多种絮凝现象,其用量小,效率高,后处理容易。絮凝剂B采用聚氯化铝,由一系列不同聚合度的无机高分子化合物所组成,为高电荷聚合环链体形,对水中胶体和颗粒 物具有高度电中和及桥联作用,在水中与胶体颗粒所带的负电荷瞬间中 和作用,使胶体脱稳,胶体颗粒迅速混凝,并进一步架桥生成絮团而快 速沉淀。与聚丙烯酰胺配合使用,可以迅速中和已经形成的絮体的负电 荷,进而形成更大的絮状物,快速沉淀本专利技术工艺简单,流程操作简便,不需要增加大型设备和较多投资,利用它可以高效率去除SAN废水中悬浮物的含量,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可 实现连续处理,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附图说明附图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SAN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加以说明。如附图所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SAN废水工艺处理流程中,所用的主要 设备装置如下'反应器R-301,絮凝剂A罐,絮凝剂B罐,絮凝剂A注 入泵P-311A, P311B,絮凝剂B注入泵S-402A, S402B,,旋分器V-313, SAN废水泵,浓縮液泵P-31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过程由以下实施例给出实施例l :在烧杯中加入SAN废水2000ml,开始搅拌;加入絮 凝剂B 1ml , 15秒后加入絮凝剂A 10ml , 30秒后再加入絮凝剂B 0. 2ml , 40秒后停止搅拌。观察到水样澄清,大部分絮凝物沉淀在烧杯底部。 检测上部清液COD (化学耗氧量)值为744mg/L(SAN废水COD值为 2722mg/L)。实施例2:在玻璃絮凝反应器中,用泵连续加入体积比为2000: 10: 1的SAN废水、絮凝剂A禾n B ,进行絮凝,絮凝液经旋分器分离, 回收后的物料经过测试并不影响产品性能,可添加到装置生产的SAN 中,经絮凝处理SAN废水的COD值由2780mg/L降到670mg/L。实施例3:在本公司SAN生产装置上实验,调整絮凝剂A的总流 量为71.6kg/h, B的总流量为3. 2kg/h。打开SAN废水泵,调整SAN废 水(C0D值为2800mg/L)流量为9吨/小时,同时启动反应器的搅拌器, 设定搅拌速度为100rpm。依次打开A1、 Bl、 A2、 B2、 A3加料阀,通过 加料口流量计调整A1、B1、A2、B2、A3加料速度分别为50kg/h、2. 56kg/h、 20kg/h、 0.64kg/h、 1.6kg/h。从反应器上端流出的絮凝液切线进入旋 分器,启动旋分器下出口的浓縮液泵,使高浓縮液进入SAN生产装置的 脱水机,清液从旋分器上部溢流排出去污水处理单元,测定旋分器上排 出清液COD值为690mg/L。权利要求1、一种SAN废水连续处理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工艺方法是将SAN废水连续加入到反应器中,在机械搅拌下加入絮凝剂使悬浮物聚集,形成絮体后进入旋分器中,经旋液沉降后,澄清的水相溢流直接排放,沉降物输送到SAN生产装置回收利用,其实施步骤和技术要点如下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SAN废水连续处理工艺方法,此种工艺方法是将SAN废水连续加入到反应器中,在机械搅拌下加入絮凝剂使悬浮物聚集,形成絮体后进入旋分器中,经旋液沉降后,澄清的水相溢流直接排放,沉降物输送到SAN生产装置回收利用。本专利技术工艺简单,流程操作简便,不需要增加大型设备和较多投资,利用它可以高效率去除SAN废水中悬浮物的含量,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可实现连续处理,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文档编号C02F1/52GK101503236SQ20091001084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5日专利技术者校 刘, 颖 刘, 刘万胜, 史晶红, 孙凯营, 锋 张, 张东梅, 张力欣, 张忠厚, 张艳秋, 徐国臣, 曹忠华, 李士新, 李春元, 李耀波, 洋 王, 王玉霞, 王益波, 艾金秋, 蓝云飞, 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SAN废水连续处理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工艺方法是将SAN废水连续加入到反应器中,在机械搅拌下加入絮凝剂使悬浮物聚集,形成絮体后进入旋分器中,经旋液沉降后,澄清的水相溢流直接排放,沉降物输送到SAN生产装置回收利用,其实施步骤和技术要点如下: (1)、悬浮物絮凝:将从SAN脱水机分离出来的废水直接进入反应器,将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铝两种絮凝剂A、B按比例通过反应器进料口分别注入反应器中,经反应器搅拌器充分搅拌,使絮凝剂SAN废水充分接触混合,实现废水中悬浮物的絮凝 ; (2)、絮凝液旋液分离:絮凝液沿切线进入废分器中,絮体经旋液分离进入底部后经浓缩液泵排出,去原SAN生产装置脱水系统,旋分器下料口设有视镜,可以观察浓缩液的排出情况;分离后的清液从上部溢流,进入污水处理系统; (3)、絮凝剂 加入量根据所处理废水的体积量确定,废水、絮凝剂A、B三者的体积比为2000∶8-1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云飞李士新张锋张东梅史晶红孙凯营郝春波王益波许寒梅刘校王玉霞张忠厚徐国臣曹忠华闫宁李耀波刘万胜李春元鄢如峰赵志东刘颖王洋张艳秋艾金秋张力欣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华锦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