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机组和具有该液冷机组的液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57163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液冷机组和具有该液冷机组的液冷系统。其中,所述的液冷机组包括第一换热组件、第一干冷器组件、多通阀和稳压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用于与第一待控温装置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一干冷器组件通过所述多通阀连通以便形成第一回路,所述稳压组件与所述第一回路连通以便稳定所述第一回路内的循环压力。可以稳定第一回路中的液压避免第一回路中的液体因温度变化出现大幅度的变动,从而避免第一回路内的中管路及相应的接头部分出现疲劳和泄露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液冷机组具有减低液冷机组出现泄漏风险及提升该液冷机组使用寿命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机组和具有该液冷机组的液冷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热管理
,具体涉及一种液冷机组和具有该液冷机组的液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季节及使用阶段的变化,待控温装置与外界温度之间温度需求会随之改变,相关技术中,通过干冷器组件与待控温装置连通并形成制冷循环通路,该制冷循环通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压力会随着管内液体中的温度变化出现大幅度的变动,进而造成相应的制冷循环通路中的接头会出现疲劳,造成泄露风险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液冷机组。该液冷机组具有减低液冷机组出现泄漏风险及提升该液冷机组使用寿命的优点。
[000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液冷系统。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液冷机组包括第一换热组件、第一干冷器组件、多通阀和稳压组件。
[0006]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用于与第一待控温装置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一干冷器组件通过所述多通阀连通以便形成第一回路,所述稳压组件与所述第一回路连通以便稳定所述第一回路内的循环压力。
[0007]本技术实施例的液冷机组,通过在所述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一干冷器组件通过所述多通阀所形成的第一回路中设置稳压组件,具有稳定第一回路中的液压的作用,由此避免了第一回路中的液压因温度变化出现大幅度的变动,从而避免第一回路内的中管路及相应的接头部分出现疲劳和泄露的问题。由此,具有减低液冷机组出现泄漏风险及提升该液冷机组使用寿命的优点。
[0008]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液冷机组具有减低液冷机组出现泄漏风险及提升该液冷机组使用寿命的优点。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液冷机组还包括板式换热组件,所述板式换热组件与所述多通阀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组件通过所述多通阀与所述板式换热组件连通形成第二回路,所述第一回路和所述第二回路可切换地连通。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液冷机组还包括板式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通过所述多通阀与所述第一干冷器组件和所述板式换热组件连通形成第三回路,所述稳压组件与所述第三回路连通,所述第一回路和所述第三回路可切换地连通。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一干冷器组件通过所述多通阀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回路,所述第一换热组件通过所述多通阀与所述板式换热组件连通形成第二回路,所述第一换热组件通过所述多通阀与所述第一干冷器组件和所述板式换热组件连通
形成第三回路,所述第一回路、所述第二回路和所述第三回路可切换地连通。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液冷机组还包括第二换热组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用于与第二待控温装置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所述第一干冷器组件、所述板式换热组件中的每一者均与所述多通阀连接以便通过所述多通阀的换向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转换。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机组通过所述多通阀在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和第三工作模式之间转换。
[0014]其中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和所述第二换热组件串联,所述板式换热组件和所述第一干冷器组件中的至少一者通过所述多通阀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连接以便形成制冷回路。
[0015]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换热组件通过多通阀与所述第一干冷器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回路,所述第二换热组件通过多通阀与所述板式换热组件连通。
[0016]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和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形成自热循环回路。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液冷机组还包括第二干冷器组件,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稳压组件与所述第一干冷器组件和所述第二干冷器组件中的每一者连通,所述第一干冷器组件和所述板式换热组件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第二干冷器组件串联形成相应制冷组合件,所述制冷组合件通过所述多通阀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连接以便形成所述制冷回路。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和所述第一干冷器组件通过所述多通阀连通以便形成所述第一回路,所述第二干冷器组件和所述板式换热组件通过所述多通阀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连通,或所述第二干冷器组件通过所述多通阀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连通。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干冷器组件与所述第二干冷器组件串联形成第一制冷组合件;所述板式换热组件与所述第二干冷器组件串联形成第二制冷组合件;所述板式换热组件、所述第一干冷器和所述第二干冷器组件形成第三制冷组合件,所述第一制冷组合件、第二制冷组合件及第三制冷组合件通过所述多通阀可切换地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连接以便形成多个所述制冷回路。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式换热组件包括冷凝管路、旋流管路、第一板式换热器、压缩机、冷凝器及膨胀阀,所述膨胀阀设置在所述旋流管路上,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换热管、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旋流管路及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换热管按照所述冷凝管路中介质的流向设置并形成相应的制冷循环回路;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换热管通过所述多通阀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和/或所述第二换热组件连通形成相应地调温循环回路。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式换热组件包括冷凝管路、旋流管路、第一板式换热器、压缩机、第二板式换热器和膨胀阀,所述膨胀阀设置在所述旋流管路上,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换热管、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的第一换热管、所述旋流管路及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换热管按照所述冷凝管路中介质的流向设置并形成相应的制冷循环回路;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换热管通过所述多通阀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和/或第二
换热组件连通形成相应地调温循环回路。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液冷机组还包括供热管路、蒸发器及电磁阀,所述供热管路与所述冷凝管路并联设置,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所述蒸发器、所述旋流管路及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按照所述供热管路中介质的流向设置并形成相应的加热循环回路;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换热管通过所述多通阀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和/或第二换热组件连通形成相应地调温循环回路。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换热管与所述第一干冷器组件通过所述多通阀连通,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换热管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通过多通阀连通(图5)。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液冷机组还包括升温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相连的换热件、换热进液管和换热排液管,所述换热进液管和换热排液管均与所述多通阀的不同的阀口连通,所述升温件设置在所述换热进液管或所述换热排液管上。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液冷机组还包括升温件,所述升温件通过所述多通阀与所述调温循环回路和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均连通。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式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冷凝管路位于所述冷凝器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用于与第一待控温装置进行热交换;第一干冷器组件和多通阀,所述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一干冷器组件通过所述多通阀连通以便形成第一回路;稳压组件,所述稳压组件与所述第一回路连通以便稳定所述第一回路内的循环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板式换热组件,所述板式换热组件与所述多通阀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组件通过所述多通阀与所述板式换热组件连通形成第二回路,所述第一回路和所述第二回路可切换地连通;或,还包括板式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通过所述多通阀与所述第一干冷器组件和所述板式换热组件连通形成第三回路,所述稳压组件与所述第三回路连通,所述第一回路和所述第三回路可切换地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一干冷器组件通过所述多通阀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回路,所述第一换热组件通过所述多通阀与所述板式换热组件连通形成第二回路,所述第一换热组件通过所述多通阀与所述第一干冷器组件和所述板式换热组件连通形成第三回路,所述第一回路、所述第二回路和所述第三回路可切换地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换热组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用于与第二待控温装置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所述第一干冷器组件、所述板式换热组件中的每一者均与所述多通阀连接以便通过所述多通阀的换向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转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机组通过所述多通阀在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和第三工作模式之间转换;其中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和所述第二换热组件串联,所述板式换热组件和所述第一干冷器组件中的至少一者通过所述多通阀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连接以便形成制冷回路;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换热组件通过多通阀与所述第一干冷器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回路,所述第二换热组件通过多通阀与所述板式换热组件连通;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和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形成自热循环回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干冷器组件,所述稳压组件与所述第一干冷器组件和所述第二干冷器组件中的每一者连通,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干冷器组件和所述板式换热组件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第二干冷器组件串联形成相应制冷组合件,所述制冷组合件通过所述多通阀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连接以便形成所述制冷回路;和/或,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和所述第一干冷器组件通过所述多通阀连通以便形成所述第一回路,所述第二干冷器组件和所述板式换热组件通过所述多通阀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连通,或所述第二干冷器组件通过所述多通阀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干冷
器组件与所述第二干冷器组件串联形成第一制冷组合件;所述板式换热组件与所述第二干冷器组件串联形成第二制冷组合件;所述板式换热组件、所述第一干冷器和所述第二干冷器组件形成第三制冷组合件,所述第一制冷组合件、第二制冷组合件及第三制冷组合件通过所述多通阀可切换地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连接以便形成多个所述制冷回路。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组件包括冷凝管路、旋流管路、第一板式换热器、压缩机、冷凝器及膨胀阀,所述膨胀阀设置在所述旋流管路上,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换热管、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旋流管路及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换热管按照所述冷凝管路中介质的流向设置并形成相应的制冷循环回路;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换热管通过所述多通阀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和/或所述第二换热组件连通形成相应地调温循环回路;或,所述板式换热组件包括冷凝管路、旋流管路、第一板式换热器、压缩机、第二板式换热器和膨胀阀,所述膨胀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峰高强蒋建龙
申请(专利权)人:三花新能源热管理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