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6702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框体、第一泵、第一管、旋转组件和传动部件,框体具有容纳空间,第一泵和第一管布置在容纳空间内,第一泵的出口与第一管的进口相连,第一泵的进口与容纳空间连通,旋转组件上适于放置待冷却件,第一管的出口适于向旋转组件上的待冷却件喷洒冷却介质,旋转组件相对与框体可转动,传动部件设在容纳空间内,且传动部件与旋转组件相连,传动部件用于带动旋转组件沿框体的长度方向循环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冷却装置,提高待冷却件的冷却的均一性,提高冷却效率。提高冷却效率。提高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冷却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热处理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在冷却过程中需能保证冷却液的质量和冷却速度,才能使工件材料性能达到技术要求。相关技术中采用多个喷头来喷洒冷却液来提高金属冷却装置的喷淋范围,但由于待冷却件上端面存在凹凸不平,进而导致待冷却件上的冷却液流通性较差,降低了待冷却件的冷却效率,导致待冷却件的材料性能不一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冷却装置,提高待冷却件冷却的均一性,提高冷却效率。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冷却装置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具有容纳空间;第一泵和第一管,第一泵和第一管布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泵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管的进口相连,所述第一泵的进口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上适于放置待冷却件,所述第一管的出口适于向所述旋转组件上的待冷却件喷洒冷却介质,所述旋转组件相对与所述框体可转动;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传动部件与所述旋转组件相连,所述传动部件用于带动所述旋转组件沿所述框体的长度方向循环移动。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冷却装置,提高待冷却件的冷却的均一性,提高冷却效率。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组件包括齿条部件和齿盘部件,所述传动部件包括传送带,所述齿条部件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相连,所述齿盘部件的一端与所述传送带枢接,所述齿盘部件相对所述传送带可转动,且所述齿条部件与所述齿盘部件相啮合。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齿盘部件包括齿盘、第一件和第二件,所述齿盘的一端与第一件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件的另一端与第二件的一端枢接,且所述第一件相对第二件可转动,所述第二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传送带相连。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冷却装置还包括磁性部件,所述齿盘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磁性部件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齿盘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在齿盘的周向上间隔布置,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齿盘的轴向上贯穿所述齿盘。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冷却箱、第二管、第三管和冷却机,所述第二管、冷却机和第三管依次间隔布置在所述冷却箱内,所述第三管的进口与所述第一管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三管的出口与第二管的进口相连,所述第二管的出口朝向所述待冷却件。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喷头组件,所述喷头组件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连通,所述喷头组件相对所述第三管可转动。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头组件包括连接管、第四管和多个第五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冷却箱与所述第三管相连,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管枢接,且所述第四管相对所述连接管可转动,所述第四管的周向上间隔布置有多个第五管,所述第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管连通,所述第五管上设有多个喷孔,所述多个喷孔在所述第五管的轴向上间隔布置。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多个喷头,多个所述喷头与多个所述喷孔一一对应,所述喷头的进口与所述喷孔的一端相连,所述喷头的出口朝向所述待冷却件。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管内具有通道,所述通道内具有导向凹槽,所述导向凹槽沿第四管的轴向上螺旋设置。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示意图。
[0017]图3是图1中旋转组件的示意图。
[0018]图4是图1中喷头组件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旋转组件1,齿条部件11,齿盘部件12,齿盘121,第一通孔1211,第一件122,第二件123,
[0021]喷头组件2,连接管21,第四管22,第五管23,喷头24,滚珠25,
[0022]框体3,温度监测部件4,传动部件5,主动琨51,从动琨52,第一泵6,第一管7,冷却箱8,第二管9,第三管10,冷却机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冷却装置包括框体3、温度监测部件4、传动部件5、旋转组件1、第一泵6和第一管7,框体3具有容纳空间,第一泵6和第一管7布置在容纳空间内,第一泵6的出口与第一管7的进口相连,第一泵6的进口与容纳空间连通,旋转组件1上适于放置待冷却件,第一管7的出口适于向旋转组件1上的待冷却件喷洒冷却介质,旋转组件1相对与框体3可转动,传动部件5设在容纳空间内,且传动部件5与旋转组件1相连,传动部件5用于带动旋转组件1沿框体3的长度方向循环移动,
[0025]具体地,第一泵6和第一管7布置在容纳空间内,容纳空间适于盛放冷却介质,第一泵6的进口适于将容纳空间下端的冷却介质吸入,第一泵6适于将冷却介质泵入第一管7,第一管7的出口适于向待冷却件喷洒冷却介质,喷洒冷却介质聚集的容纳空间的下端,进而第一泵6的进口适于将将容纳空间下端的冷却介质吸入,且第一管7的出口可以为多个,进而增加第一管7单位时间内盆栽冷却介质的量。
[0026]旋转组件1上端与待冷却件的下端相接触,第一管7的出口适于向旋转组件1上端的待冷却件喷洒冷却介质,且旋转组件1相对框体3可转动以将待冷却件上的冷却介质均匀
分布,避免冷却介质在凹凸不平的待冷却件的上端面沉积,提高待冷却件上端面的冷却介质的流通性,进而提高待冷却件的冷却效率。
[0027]冷却装置还包括温度监测部件,温度监测部件4设于第一泵6的出口。
[0028]传动部件5的上端与旋转组件1的下端相连,传动部件5可以带动旋转组件1在左右方向循环移动,温度监测部件4设有第一泵6的出口,温度监测部件4适于监测第一泵6泵出的冷却介质的温度,进而可以实时监测冷却介质温度,当框体3内的冷却介质的温度过高时,可以向框体3内加入温度比框体3内冷却介质温度低的冷却介质。
[0029]需要说明的是温度监测部件4可以为温度传感器。进一步地,冷却装置还包括指示灯,指示灯一端与温度监测部件4相连,例如,当冷却介质的温度低于或高于设定范围时,指示灯发出红光。
[0030]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冷却装置,通过设置旋转组件1,避免冷却介质在凹凸不平的待冷却件的上端面沉积,提高待冷却件上端面的冷却介质的流通性,进而提高待冷却件的冷却效率,提高待冷却件材料性能的均匀性,通过设置传动部件5,可以使旋转组件1在左右方向上循环移动,进而使待冷却件循环移动,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具有容纳空间;第一泵和第一管,第一泵和第一管布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泵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管的进口相连,所述第一泵的进口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上适于放置待冷却件,所述第一管的出口适于向所述旋转组件上的待冷却件喷洒冷却介质,所述旋转组件相对与所述框体可转动;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传动部件与所述旋转组件相连,所述传动部件用于带动所述旋转组件沿所述框体的长度方向循环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包括齿条部件和齿盘部件,所述传动部件包括传送带,所述齿条部件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相连,所述齿盘部件的一端与所述传送带枢接,所述齿盘部件相对所述传送带可转动,且所述齿条部件与所述齿盘部件相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盘部件包括齿盘、第一件和第二件,所述齿盘的一端与第一件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件的另一端与第二件的一端枢接,且所述第一件相对第二件可转动,所述第二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传送带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磁性部件,所述齿盘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磁性部件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盘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莹郭婷婷曹迪姚亮郭天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