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志庚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降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56650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降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降温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支撑壳、锥形桶和下液管,支撑壳的内侧固定有锥形桶,锥形桶的底部固定有下液管,下液管的一端贯穿支撑壳延伸至支撑壳的外侧,下液管位于外侧的一端的顶部固定有阀门,支撑壳与锥形桶之间装配有吸液机构,吸液机构用于将吸液处的液体传输至锥形桶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吸液机构和降温结构的结构设计,使本装置能够实现自动吸液,节省了劳动力,且能够对热液进行降温,提升了本装置的高效性,并且通过升降机构的结构设计,使本装置便于对不同高度的分装容器来调节下液管的高度进行排液,使得使用效果好。使得使用效果好。使得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降温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降温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降温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对于需要冷却的油进行冷却,通常使用食用油冷油机进行冷却,也可处理果汁、中药等其他液体,经常被用于各中、小型油坊和药液加工厂;
[0003]现有技术中对热液进行降温时,将热液加入设备中,之后通过自然冷却或水冷和风冷的方式,对热液进行降温,但市面现有的降温设备大多采用人工倒灌热液,易容易烫伤,存在失手洒落的安全隐患,在后期降温结束后,不便于对排液的高度进行调节,当使用不同高度的分装容器进行装液时,使得使用效果不够理想;
[0004]综合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降温设备大多采用人工倒灌热液,易容易烫伤,存在失手洒落的安全隐患,在后期降温结束后,不便于对不同高度的分装容器进行排液,使得使用效果不够理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降温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降温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新型降温系统,包括支撑壳、锥形桶和下液管,所述支撑壳的内侧固定有锥形桶,所述锥形桶的底部固定有下液管,所述下液管的一端贯穿支撑壳延伸至支撑壳的外侧,所述下液管位于外侧的一端的顶部固定有阀门,所述支撑壳与锥形桶之间装配有吸液机构,所述吸液机构用于将吸液处的液体传输至锥形桶内,所述吸液机构包括泵机、连接管、三通阀、第一吸液管和排液管,所述支撑壳内侧的顶部固定有泵机,所述泵机的输入端固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底部固定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吸液管,所述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顶部贯穿支撑壳与锥形桶外侧的顶部固定。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壳与锥形桶之间还装配有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用于对锥形桶中的液体进行降温处理。
[0009]优选的,所述降温机构包括横管、隔板、铜盘管、散热翅片、安装槽、风扇和第二吸液管,所述三通阀远离第一吸液管的一端固定有横管,所述支撑壳内部的两侧固定有一隔板,所述横管的一端贯穿隔板固定有铜盘管,所述铜盘管的外侧均布固定有多个散热翅片,所述隔板的一侧均布开设有多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均安装有风扇,所述铜盘管远离横管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吸液管,所述第二吸液管的顶部贯穿支撑壳与锥形桶外侧的底部固定。
[0010]优选的,所述支撑壳的底部装配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对支撑壳的高度进行调节。
[0011]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侧板、第一圆柱、第一支撑臂、底座、第二支撑臂、第二
圆柱、固定块、动力件、滚轮和导向槽,所述支撑壳底部的两侧均固定有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的内侧滑动连接有一第一圆柱,所述第一圆柱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一支撑臂,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底部通过销钉转动连接有一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均布固定有多个自锁万向轮,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中部均通过销钉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的顶部通过销钉与侧板的一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底部固定有一第二圆柱,所述第二圆柱与底座滑动连接,所述底座内侧的一端固定有动力件,所述动力件的输出端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第二圆柱固定,所述固定块的底部通过销钉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底座内侧的顶部开设有与滚轮位置对应的导向槽,所述滚轮的底部与导向槽内侧的底部贴合。
[0012]优选的,所述锥形桶的外侧固定有温度感应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导线与温度感应器和泵机电性连接。
[0013]可以毫无疑义的看出,通过本申请的上述的技术方案,必然可以解决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4]同时,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通过吸液机构和降温结构的结构设计,使本装置能够实现自动吸液,节省了劳动力,且能够对热液进行降温,提升了本装置的高效性。
[0016]2、本技术通过升降机构的结构设计,使本装置便于对不同高度的分装容器来调节下液管的高度进行排液,使得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支撑壳和锥形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泵机和排液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圆柱和第一支撑臂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的滚轮和导向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5]图中:1、支撑壳;2、锥形桶;3、下液管;4、泵机;5、连接管;6、三通阀;7、第一吸液管;8、排液管;9、横管;10、隔板;11、铜盘管;12、散热翅片;13、安装槽;14、风扇;15、第二吸液管;16、侧板;17、第一圆柱;18、第一支撑臂;19、底座;20、第二支撑臂;21、第二圆柱;22、固定块;23、动力件;24、滚轮;25、导向槽;26、温度感应器;27、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7]参照图1

6,一种新型降温系统,包括支撑壳1、锥形桶2和下液管3,支撑壳1的内侧固定有锥形桶2,锥形桶2的底部固定有下液管3,下液管3的一端贯穿支撑壳1延伸至支撑壳1的外侧,下液管3位于外侧的一端的顶部固定有阀门,支撑壳1与锥形桶2之间装配有吸液机构,吸液机构用于将吸液处的液体传输至锥形桶2内,吸液机构包括泵机4、连接管5、三通阀6、第一吸液管7和排液管8,支撑壳1内侧的顶部固定有泵机4,泵机4的输入端固定有连接管5,连接管5的底部固定有三通阀6,三通阀6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吸液管7,泵机4的输出端固定有排液管8,排液管8的顶部贯穿支撑壳1与锥形桶2外侧的顶部固定,通过泵机4的设置,能够实现自动吸液,防止采用传统方式进行人工灌液而产生烫伤,消除了失手洒落的安全隐患,节省了劳动力;
[0028]支撑壳1与锥形桶2之间还装配有降温机构,降温机构用于对锥形桶2中的液体进行降温处理;
[0029]降温机构包括横管9、隔板10、铜盘管11、散热翅片12、安装槽13、风扇14和第二吸液管15,三通阀6远离第一吸液管7的一端固定有横管9,支撑壳1内部的两侧固定有一隔板10,横管9的一端贯穿隔板10固定有铜盘管11,铜盘管11的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降温系统,包括支撑壳(1)、锥形桶(2)和下液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壳(1)的内侧固定有锥形桶(2),所述锥形桶(2)的底部固定有下液管(3),所述下液管(3)的一端贯穿支撑壳(1)延伸至支撑壳(1)的外侧,所述下液管(3)位于外侧的一端的顶部固定有阀门,所述支撑壳(1)与锥形桶(2)之间装配有吸液机构,所述吸液机构用于将吸液处的液体传输至锥形桶(2)内,所述吸液机构包括泵机(4)、连接管(5)、三通阀(6)、第一吸液管(7)和排液管(8),所述支撑壳(1)内侧的顶部固定有泵机(4),所述泵机(4)的输入端固定有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的底部固定有三通阀(6),所述三通阀(6)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吸液管(7),所述泵机(4)的输出端固定有排液管(8),所述排液管(8)的顶部贯穿支撑壳(1)与锥形桶(2)外侧的顶部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壳(1)与锥形桶(2)之间还装配有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用于对锥形桶(2)中的液体进行降温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机构包括横管(9)、隔板(10)、铜盘管(11)、散热翅片(12)、安装槽(13)、风扇(14)和第二吸液管(15),所述三通阀(6)远离第一吸液管(7)的一端固定有横管(9),所述支撑壳(1)内部的两侧固定有一隔板(10),所述横管(9)的一端贯穿隔板(10)固定有铜盘管(11),所述铜盘管(11)的外侧均布固定有多个散热翅片(12),所述隔板(10)的一侧均布开设有多个安装槽(13),所述安装槽(13)的内侧均安装有风扇(14),所述铜盘管(11)远离横管(9)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吸液管(1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庚
申请(专利权)人:刘志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