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卸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7133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桶卸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卸油装置,包括油桶、卸油组件及储油槽;油桶顶部设置有卸油组件;卸油组件与储油槽相连接;能够需要将油桶内的润滑油泄入储油槽内时,可以通过卸油组件中的导气管、空压机、卸油管、卸油器及导油管而将油桶内的润滑油自动泄入储油槽内,无须采用人工手摇油泵或电动油泵的卸油方式,以此不仅避免采用手摇油泵卸油方式时卸油速度慢、卸油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及手摇油泵晃动使管道连接处松动而泄露的状况出现,而且还避免采用电动油泵卸油方式时造成油泵空载而烧坏设备的状况出现。时造成油泵空载而烧坏设备的状况出现。时造成油泵空载而烧坏设备的状况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卸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油桶卸油
,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卸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各种生产装置的使用过程中,生产装置中相对转动的部件与部件之间经常处于磨损状况中,为了减缓部件与部件之间的磨损,通常需要定期用润滑油滴至部件与部件的接触处,从而借助润滑油的润滑作用而降低部件与部件的磨损。以上涉及生产装置设备所用的润滑油在运输过程中,通常是用170升的桶来对润滑油进行盛装,盛装好润滑油的桶便放在运输车上转运至供工厂生产装置润滑的指定油池位置处;待油桶运输至油池指定位置处,然后将桶内的润滑油导入油池内,以此方便通过油泵将润滑油抽至置所需润滑的部件处完成润滑过程。
[0003]在将油桶内的润滑油自动卸入油池的过程中,现有卸油方式一是通过在油桶与油池之间设置导油管,在导油管上安装有手摇油泵,当需要卸油时,只需要手摇油泵而将油桶内的润滑油卸入储油槽内;卸油方式二是通过在油桶与油池之间设置导油管,在导油管上安装有电动油泵,当需要卸油时,只需要借助电动油泵而将油桶内的润滑油卸入储油槽内。
[0004]但以上两种现有的卸油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0005]第一、采用手摇油泵方式卸油不但因靠人工手摇而引起卸油速度慢、卸油效率低及劳动强度大状况,而且在使用时因摇晃幅度较大而致管道连接处因松动而出现润滑油漏油的问题;
[0006]第二、采用电动油泵卸油通常因抽完润滑后未及时发现关闭,从而造成电动油泵空载运行,以致使电动油泵出现烧坏的状况。
[0007]由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卸油方式及卸油结构进一步改进及设计,以此解决现有将储油桶内润滑油泄入储油槽时,因采用手摇油泵卸油因较大晃动引起的管道连接处油液泄露或采用电动油泵卸油时因油泵空载使油泵烧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自动卸油装置,以此解决现有将储油桶内润滑油泄入储油槽时,因采用手摇油泵卸油因较大晃动引起的管道连接处油液泄露或采用电动油泵卸油时因油泵空载使油泵烧坏的问题。
[0009]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自动卸油装置,包括油桶、卸油组件及储油槽;所述油桶顶部设置有卸油组件,卸油组件包括导气管、空压机、卸油管、卸油器及导油管;导气管一端与空压机的出气端相连通,导气管另一端延伸至油桶的内部,油桶内部的卸油管与卸油器的进油端相连接;卸油器通过螺纹与油桶顶部的内螺纹套筒相连,卸油器的出油端与导油管一端相连通,导油管另一端与储油槽顶部的进油端相连通。
[0011]进一步,所述导气管上分别安装有气阀及压力表,导气管的材质由外层的钢丝缠
绕骨架层及内层的耐油橡胶层组成,钢丝缠绕骨架层与耐油橡胶层套接相连。
[0012]进一步,所述卸油管及导油管的材质均设置为不锈钢,卸油管通过螺纹与卸油器管路的内螺纹相连。
[0013]进一步,所述油桶侧壁开设有注油口,注油口一端与注油管相连通,注油管上安装有进油阀门。
[0014]进一步,所述油桶内底面呈倾斜设置,油桶内底面倾斜设置最低处与排渣口相衔接,排渣口与排渣管一端相连通,排渣管上安装有排渣阀门。
[0015]进一步,所述储油槽侧壁开设有出油口,出油口与出油管一端相连通,出油管管路上安装有出油阀门。
[0016]进一步,所述油桶内顶部固定设置有匀气盘,匀气盘内部空腔一端与导气管相连通,匀气盘内部空腔另一端与匀气盘上的出气孔相连通,出气孔出气端位于润滑油的正上方。
[0017]进一步,所述匀气盘上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部被卸油管贯穿。
[0018]进一步,所述油桶内侧壁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油桶内侧壁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位于均气盘的下方。
[0019]工作原理:当需要将油桶内部的润滑油导入至储油槽内时,可以将空压机产生的气体通过导气管从油桶顶部向盛装有润滑油油桶内部持续导入,持续导入的气体使油桶内部的压强增大,增大的压强继而将润滑油压入卸油管,压入卸油管内的润滑油在卸油器及导油管的配合下而将润滑油导入储油槽内,从而完成将油桶内的润滑油自动泄入储油槽内的过程。
[0020]相比于现有在将油桶内的润滑油泄入储油槽内靠手摇油泵或电动油泵卸油方式而言,本申请借助导气管、空压机、卸油管、卸油器及导油管配合可以自动将油桶内的润滑自动泄入储油槽内,无须采用人工手摇油泵或电动油泵的卸油方式,以此不仅避免采用手摇油泵卸油方式时卸油速度慢、卸油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及手摇油泵晃动使管道连接处松动而泄露的状况出现,而且还避免采用电动油泵卸油方式时造成油泵空载而烧坏设备的状况出现。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0022]1.本技术通过在油桶顶部设置有卸油组件,能够需要将油桶内的润滑油泄入储油槽内时,可以通过卸油组件中的导气管、空压机、卸油管、卸油器及导油管而将油桶内的润滑油自动泄入储油槽内,无须采用人工手摇油泵或电动油泵的卸油方式,以此不仅避免采用手摇油泵卸油方式时卸油速度慢、卸油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及手摇油泵晃动使管道连接处松动而泄露的状况出现,而且还避免采用电动油泵卸油方式时造成油泵空载而烧坏设备的状况出现。
[0023]2.本技术通过将油桶内底面倾斜设置最低处与排渣口相衔接,排渣口与排渣管一端相连通,排渣管上安装有排渣阀门,能够需要将油桶内底部的油渍排出时,可以借助油桶内底部倾斜设置的底面、排渣口、排渣管及排渣阀门而将油桶内部的油渍导出,以此避免油桶内部出现油垢而影响润滑油的品质。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结构部分内部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结构内部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结构中导气管集成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结构中匀气盘与导气管集成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结构主视示意图。
[0029]图6为本技术结构俯视示意图。
[0030]图中,1

油桶,2

卸油组件,3

储油槽,4

导气管,5

空压机,6

卸油管,7

卸油器,8

导油管,9

套筒,10

气阀,11

压力表,12

钢丝缠绕骨架层,13

耐油橡胶层,14

注油口,15

进油阀门,16

排渣口,17

排渣阀门,18

出油口,19

出油阀门,20

匀气盘,21

出气孔,22

通孔,23

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桶(1)、卸油组件(2)及储油槽(3);所述油桶(1)顶部设置有卸油组件(2),卸油组件(2)包括导气管(4)、空压机(5)、卸油管(6)、卸油器(7)及导油管(8);导气管(4)一端与空压机(5)的出气端相连通,导气管(4)另一端延伸至油桶(1)的内部,油桶(1)内部的卸油管(6)与卸油器(7)的进油端相连接;卸油器(7)通过螺纹与油桶(1)顶部的内螺纹套筒(9)相连,卸油器(7)的出油端与导油管(8)一端相连通,导油管(8)另一端与储油槽(3)顶部的进油端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4)上分别安装有气阀(10)及压力表(11),导气管(4)的材质由外层的钢丝缠绕骨架层(12)及内层的耐油橡胶层(13)组成,钢丝缠绕骨架层(12)与耐油橡胶层(13)套接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油管(6)及导油管(8)的材质均设置为不锈钢,卸油管(6)通过螺纹与卸油器(7)管路的内螺纹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桶(1)侧壁开设有注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保生陈虹杨国庆赵保辉张洪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云天化红磷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