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管、换热器、热水器和热水器防结垢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6964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管、换热器、热水器和热水器防结垢控制方法,该换热管包括换热管主体、扰流片和若干个扰流挡板。换热管主体围设形成换热腔且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换热管主体的两端开口;扰流片与换热管主体连接,以将换热腔分隔形成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若干个扰流挡板间隔设置于扰流挡板上,若干个扰流挡板交替向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延伸设置;其中,扰流片对应扰流挡板处开设有扰流孔。该换热管在换热腔内设置具有扰流孔的扰流片,通过扰流挡板的作用,使流体在进入换热腔后在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内往复流动,降低了换热器主体的底部温度,避免换热器主体局部过热导致结垢问题的产生。导致结垢问题的产生。导致结垢问题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管、换热器、热水器和热水器防结垢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电
,特别涉及一种换热管、换热器、热水器和热水器防结垢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不锈钢加工工艺的逐渐成熟,目前燃热行业均在研究开发不锈钢材质的热交换器,而不锈钢材质热交换器其主要弱点在于受其材质导热系数低的影响,如果在使用过程产生结垢问题,其导热性能将逐渐变差从而会出现结垢越来越严重,热量将会难以传递给换热介绍,最终直接把热交换器烧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管,该换热管在换热腔内设置具有扰流孔的扰流片,通过扰流挡板的作用,使流体在进入换热腔后在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内往复流动,降低了换热器主体的底部温度,避免换热器主体局部过热导致结垢问题的产生。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热水器。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热水器防结垢控制方法,在热水器处于用水模式时,流量传感器检测第一实际流量Q1,当Q1<Q
设1
时,则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进入换热管内的水的第一实际温度T1,若T1>T

时,控制器控制燃烧器减小火力将进入换热管内的水降温至T

,从而防止水流经换热管时避开高温易结垢区,减小换热管内水温导致结垢问题的出现概率。
[0007]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管。该换热管包括换热管主体、扰流片和若干个扰流挡板。所述换热管主体围设形成换热腔且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换热管主体的两端开口以形成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扰流片由所述第一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部且与所述换热管主体连接,以将所述换热腔分隔形成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若干个所述扰流挡板间隔设置于扰流挡板上,若干个所述扰流挡板交替向所述第一侧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延伸设置;其中,所述扰流片对应所述扰流挡板处开设有扰流孔,以在流体通过所述第一端部进入所述换热腔后在所述第一换热腔和所述第二换热腔之间往复流动。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扰流挡板靠近所述扰流片的一端开设有过流孔。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扰流挡板靠近所述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的一端开设有排污孔。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扰流挡板和所述扰流片一体形成呈一个整体,所述扰流挡板由所述扰流片向所述扰流孔所在一侧倾斜延伸至所述第一侧壁和/或所
述第二侧壁。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换热管主体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由所述第一侧壁延伸至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四侧壁由所述第二侧壁延伸至所述第一侧壁,以围设形成所述换热腔,所述扰流片连接于所述第三侧壁和/或所述第四侧壁的中部。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扰流片包括扰流片主体和设置于所述扰流片主体一侧的固定耳,所述扰流片的一端通过所述固定耳连接于所述第三侧壁或所述第四侧壁,对应的,所述扰流片主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侧壁或所述第三侧壁连接,所述扰流孔和所述扰流挡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扰流片主体。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呈圆弧形,对应的,所述固定耳呈圆弧形,部分所述固定耳与所述第三侧壁或所述第四侧壁贴合。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固定耳间隔开设有若干导流孔。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管、进水端连接件、出水端连接件和多个换热片。多个所述换热管并排设置;所述进水端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换热管的一侧,以连通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所述进水端连接件设置有换热器进口;所述出水端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换热管的另一侧,以连通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所述出水端连接件设置有换热器出口;多个所述换热片层叠设置,每个所述换热片上设置有换热孔,所述换热管穿设于所述换热孔内;其中,所述多个换热管中的至少一个换热管为前述的换热管。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热水器,该热水器包括前述的换热器。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热水器防结垢控制方法,应用于前述的热水器的防结垢控制,所述热水器包括控制器、流量传感器、换热器、温度传感器和回水管,所述换热器和所述回水管依次连接形成循环回路,所述流量传感器设置于室内供水管路与所述换热器之间且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换热器和所述室内供水管路之间且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所述热水器防结垢控制方法包括:在控制器内设定所述热水器的第一预设流量Q
设1
和预设温度T

;热水器处于用水模式时,流量传感器获取循环回路内的第一实际水流量Q1,并将Q1与第一预设流量Q
设1
比较;若Q1≥Q
设1
时,温度传感器获取循环回路内的第一实际温度T1,并将实际温度T1与预设温度T

进行比较;若T1>T

时,控制器控制减小火力降低循环回路内的水温至T

;其中,所述用水模式为用户开启热水器使用热水的模式。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热水器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的增压泵,所述增压泵设置于所述换热器和所述室内供水管路之间,所述热水器防结垢控制方法还包括:若Q1<Q
设1
时,控制器启动增压泵以最大工作电流工作。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热水器防结垢控制方法还包括:热水器处于待机模式时,流量传感器获取循环回路内的第二实际水流量Q2,并将Q2与第二预设流量Q
设2
比较,其中,第二预设流量Q
设2
<第一预设流量Q
设1
;若Q2>Q
设2
,控制器启动热水器点火;其中,待机模式为热水器接通电源后不用水的模式。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热水器防结垢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器内设置热水器的风机延迟关闭时长t
设1
和t
设2
,其中t
设1
<t
设2
;热水器熄火后,流量传感器获取循环回路内的第三实际水流量Q3,并将Q3与第一预设流量Q
设1
比较;若Q3<Q
设1
时,温度传感器获
取循环回路内的第二实际温度T2,并将实际温度T2与预设温度T

进行比较;若T2<T

时,控制器保持风机运行时长t
设1
后关闭;若T2≥T

时,控制器保持风机运行时长t
设2
后关闭。
[0022]本专利技术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管主体(1),所述换热管主体(1)围设形成换热腔且具有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所述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相对设置,所述换热管主体(1)的两端开口以形成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扰流片(2),所述扰流片(2)由所述第一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部且与所述换热管主体(1)连接,以将所述换热腔分隔形成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以及若干个扰流挡板(3),若干个所述扰流挡板(3)间隔设置于扰流挡板(3)上,若干个所述扰流挡板(3)交替向所述第一侧壁(11)和/或所述第二侧壁(12)延伸设置;其中,所述扰流片(2)对应所述扰流挡板(3)处开设有扰流孔(21),以在流体通过所述第一端部进入所述换热腔后在所述第一换热腔和所述第二换热腔之间往复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挡板(3)靠近所述扰流片(2)的一端开设有过流孔(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挡板(3)靠近所述第一侧壁(11)和/或第二侧壁(12)的一端开设有排污孔(3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挡板(3)和所述扰流片(2)一体形成呈一个整体,所述扰流挡板(3)由所述扰流片(2)向所述扰流孔(21)所在一侧倾斜延伸至所述第一侧壁(11)和/或所述第二侧壁(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主体(1)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所述第三侧壁(13)由所述第一侧壁(11)延伸至所述第二侧壁(12),所述第四侧壁(14)由所述第二侧壁(12)延伸至所述第一侧壁(11),以围设形成所述换热腔,所述扰流片(2)连接于所述第三侧壁(13)和/或所述第四侧壁(14)的中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片(2)包括扰流片主体(22)和设置于所述扰流片主体(22)一侧的固定耳(23),所述扰流片(2)的一端通过所述固定耳(23)连接于所述第三侧壁(13)或所述第四侧壁(14),对应的,所述扰流片主体(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侧壁(14)或所述第三侧壁(13)连接,所述扰流孔(21)和所述扰流挡板(3)分别设置于所述扰流片主体(2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13)和所述第三侧壁(13)呈圆弧形,对应的,所述固定耳(23)呈圆弧形,部分所述固定耳(23)与所述第三侧壁(13)或所述第四侧壁(14)贴合。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耳(23)间隔开设有若干导流孔(231)。9.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换热管,多个所述换热管并排设置;进水端连接件(4),所述进水端连接件(4)设置于所述换热管的一侧,以连通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所述进水端连接件(4)设置有换热器进口(41);出水端连接件(5),所述出水端连接件(5)设置于所述换热管的另一侧,以连通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所述出水端连接件(5)设置有换热器出口(51);以及多个换热片(6),多个所述换热片(6)层叠设置,每个所述换热片(6)上设置有换热孔,所述换热管穿设于所述换热孔内;
其中,所述多个换热管中的至少一个换热管为根据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桂安穆生鸿陈俊邓飞忠仇明贵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