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3394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冷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框、第二散热框和第三散热框,所述第一散热框内壁设置有出液管、第一U型管和进液管,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贯穿于第一散热框一侧外壁,第二散热框内壁设置有多个水冷管,水冷管贯穿于第二散热框一侧外壁,第三散热框内壁设置有多个第二U型管,第二U型管一侧外壁贯穿于第三散热框一侧外壁,出液管、第一U型管和水冷管一侧外壁分别设置有插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具体需要使用不同数量的第二散热框将散热器组装成合适的长度,同时出液管、进液管、第一U型管、水冷管和第二U型管在组装后能够形成冷却液循环流通管路,从而将第一散热框一侧紧贴的装置散发出的热量吸收。的装置散发出的热量吸收。的装置散发出的热量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冷散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水冷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水冷散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水冷散热器利用循环泵使散热管中的冷却液循环并进行吸热散热,循环液由水泵的作用在循环的管路中流动,进行快速热交换,水冷散热相较于传统风冷散热具有安静、降温稳定、对环境依赖小等优点。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2220079879.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水冷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套设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器外壁上方螺纹连接有散热机构,但是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散热器本体面积尺寸一定,当需要散热的装置的接触面比散热器本体面积小时,就会导致散热器外壁部分裸露,进而造成散热资源的浪费,因此还存在无法根据具体使用需求来灵活改变散热器尺寸大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水冷散热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水冷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框、第二散热框和第三散热框,所述第一散热框内壁设置有出液管、第一U型管和进液管,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贯穿于第一散热框一侧外壁,第二散热框内壁设置有多个水冷管,水冷管贯穿于第二散热框一侧外壁,第三散热框内壁设置有多个第二U型管,第二U型管一侧外壁贯穿于第三散热框一侧外壁,出液管、第一U型管和水冷管一侧外壁分别设置有插管,插管依次设置于水冷管和第二U型管的内壁上。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散热框、第二散热框和第三散热框底部外壁分别固定有导热板。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散热框、第二散热框和第三散热框顶部外壁分别固定有固定框,固定框内壁固定有散热片。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插管外壁设置有多个密封环。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框两侧外壁分别固定有限位框,限位框外壁固定有L型板,L型板一侧外壁固定有安装板,安装板外壁设置有散热风机。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散热框、第二散热框和第三散热框两侧外壁分别固定有连接片,连接片内壁固定有固定块。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热板底部外壁设置有一层导热硅胶垫。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散热框一侧内壁固定有单片机和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散热风机分别与单片机电性连接。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1.可根据具体需要使用不同数量的第二散热框将散热器组装成合适的长度,安装完合适数量的第二散热框后,即可通过第二散热框一侧的插管将第三散热框插在第二散热框一侧,从而让第一散热框、第二散热框和第三散热框内壁的出液管、进液管、第一U型管、水冷管和第二U型管形成冷却液循环流通管路,将第一散热框一侧紧贴的装置散发出的热量吸收。
[0016]2.密封环可提高插管与水冷管和第二U型管之间连接的紧密性,避免冷却液通过连接部位向外撒出;固定块和连接片配合插管对第一散热框、第二散热框和第三散热框之间进行连接固定,提高散热器整体的稳定性。
[0017]3.工作人员将第一散热框、第二散热框和第三散热框组装完成后,即可将安装板通过L型板插在对应的限位框上,从而将对应数量的散热风机固定在第一散热框、第二散热框和第三散热框组成的散热器的顶部,配合散热片将冷却液吸收的热量快速向外散出,进一步提高水冷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冷散热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冷散热器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冷散热器的导热板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冷散热器的第一散热框、第二散热框和第三散热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

第一散热框、2

固定块、3

导热板、4

连接片、5

第二散热框、6

限位框、7

第三散热框、8

L型板、9

安装板、10

散热风机、11

固定框、12

进液管、13

第一U型管、14

出液管、15

散热片、16

单片机、17

温度传感器、18

第二U型管、19

水冷管、20

密封环、21

插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5]实施例1
[0026]一种水冷散热器,如图1

4所示,包括第一散热框1、第二散热框5和第三散热框7,所述第一散热框1内壁设置有出液管14、第一U型管13和进液管12,工作人员首先将进液管12和出液管14通过管路与输送冷却液的循环泵相连接;进液管12和出液管14分别贯穿于第一散热框1一侧外壁,第二散热框5内壁设置有多个水冷管19,水冷管19贯穿于第二散热框5一侧外壁,第三散热框7内壁设置有多个第二U型管18,第二U型管18一侧外壁贯穿于第三散热框7一侧外壁,出液管14、第一U型管13和水冷管19一侧外壁分别设置有插管21;
[0027]将第二散热框5通过第一散热框1一侧的插管21插在第一散热框1一侧,从而让第一散热框1一侧的插管21一一对应的插入第二散热框5内壁的水冷管19内,此时工作人员可根据需要在第二散热框5一侧通过插管21继续插上多个第二散热框5,从而让散热器可根据
具体需要被组装成合适的长度;插管21依次插接于水冷管19和第二U型管18的内壁上,可通过第二散热框5一侧的插管21将第三散热框7插在第二散热框5一侧,从而让第一散热框1、第二散热框5和第三散热框7内壁的出液管14、进液管12、第一U型管13、水冷管19和第二U型管18形成冷却液循环流通管路;第一散热框1、第二散热框5和第三散热框7底部外壁分别固定有导热板3。
[0028]在安装完合适数量的第二散热框5后,即可通过第二散热框5一侧的插管21将第三散热框7插在第二散热框5一侧,从而让第一散热框1、第二散热框5和第三散热框7内壁的出液管14、进液管12、第一U型管13、水冷管19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冷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框(1)、第二散热框(5)和第三散热框(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框(1)内壁设置有出液管(14)、第一U型管(13)和进液管(12),进液管(12)和出液管(14)分别贯穿于第一散热框(1)一侧外壁,第二散热框(5)内壁设置有多个水冷管(19),水冷管(19)贯穿于第二散热框(5)一侧外壁,第三散热框(7)内壁设置有多个第二U型管(18),第二U型管(18)一侧外壁贯穿于第三散热框(7)一侧外壁,出液管(14)、第一U型管(13)和水冷管(19)一侧外壁分别设置有插管(21),插管(21)依次设置于水冷管(19)和第二U型管(18)的内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框(1)、第二散热框(5)和第三散热框(7)底部外壁分别固定有导热板(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框(1)、第二散热框(5)和第三散热框(7)顶部外壁分别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亮铝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