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式换热器及热管理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换热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集成式换热器及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集成式换热装置通常会涉及两种流体介质的换热,并且,集成式换热装置包括进液集流管部、出液集流管部和换热管部,并且,外部连接管路分别连通进液集流管部和出液集流管部,以使换热介质通过进液端的外部管路通过进液集流管部进入换热管部,再从多个换热管部进入出液集流管部并流入出液端的外部管路。
[0003]进一步地,为了两种换热介质更好地换热,一般流通两种换热介质的换热管部采用相互套设的方式进行装配,并且,与之对应地,流通两种换热介质的进液集流管部和出液集流管部也采用相互套设的方式进行装配。将相互套设的集流管部分别定义为内管和外管,此时,为了实现在内管和外部管路的连通,通常需要将外部管路设置在内管的端部,但是,外部管路并不能直接连通换热管部,也即,外部管路之间无法设置换热管部。因此,在集成式换热装置沿着内管长度方向的总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如此设置,将会大大减少集成式换热装置所能装配的换热管部的数量。 >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管组件和换热管组件,所述集流管组件包括第一集流管(100)、第二集流管(200)、第三集流管(300)和第四集流管(400),所述换热管组件包括第一换热管(500)和第二换热管(600);所述第三集流管(300)和所述第四集流管(400)平行间隔设置,定义所述第三集流管(300)的长度方向或者所述第四集流管(400)的长度方向为第一预设方向,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600)沿着所述第一预设方向排列,且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600)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三集流管(300)和所述第四集流管(400);所述第一集流管(100)设于所述第三集流管(300)背离所述第二换热管(600)的一侧并沿着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集流管(200)设于所述第四集流管(400)背离所述第二换热管(600)的一侧并沿着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换热管(500)和所述第二换热管(600)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管(500)插置于所述第二换热管(600)内,且所述第一换热管(500)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集流管(300)相对的侧壁并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100),所述第一换热管(50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四集流管(400)相对的侧壁并连通所述第二集流管(200);定义所述集成式换热器沿着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710)和第二端(720),外部管路组件设于所述第一端(710)和所述第二端(720)之间并分别连通对应的所述集流管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500)设有第一换热通道(510),所述第一换热通道(510)内设有多个等间隔设置且沿着所述第一换热通道(510)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分隔条(520),以将所述第一换热通道(510)分隔形成多个并列设置且相互不连通的第一分支通道(530),且多个所述第一分支通道(530)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100)和所述第二集流管(2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500)的外壁和所述第二换热管(600)的内壁间隔设置并形成第二换热通道(610),所述第二换热通道(610)内设有多个沿着所述第二换热通道(610)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分隔条(620),以将所述第二换热通道(610)分隔形成多个并列设置且相互不连通的第二分支通道(630),且多个所述第二分支通道(630)分别连通所述第三集流管(300)和所述第四集流管(4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100)内设有第一隔板(1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天翔,丁天毅,褚树宝,熊俊,徐光来,盛朵朵,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